•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市值蒸發1700億,“藥械茅”邁瑞醫療的春天何時來?

    除了中醫藥之外,最近整個醫藥行業的日子普遍不好過,比如CRO概念股遭遇集體殺跌,愛爾眼科因為“回扣門”被送上熱搜,“醫療器械一哥”邁瑞醫療(300760.SZ)也沒躲開這股寒流。

    進入2022年之后,邁瑞醫療就開始跌跌不休,截至1月13日收盤,新的一年的8個交易日,公司股價跌幅達到15.05%,市值蒸發約700億元。如果從去年的高點算的話,股價已經下跌超過30%,市值蒸發約1700億元。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1月13日盤后,邁瑞醫療四個月后再度拋出10億元股票回購計劃,護盤意圖明顯。其實,邁瑞醫療仍是投資機構眼中的香餑餑。過去兩個月,調研邁瑞醫療的機構達到649家,位列A股上市公司第一。而整個2021年,邁瑞醫療也是機構調研的最愛,全年合計機構接待量達到3065家次,是唯一一家機構接待總量突破3000家次的公司。

    一邊是股價暴跌,一邊是機構踩破門檻,邁瑞醫療的處境似乎有些玄妙。下面我們就從公司的基本面變化,面臨的挑戰以及資本運作等方面,看一看這家“藥械茅”的到底怎么了?

    01 集采之下,暴跌VS機會

    作為“茅系列”成員之一,邁瑞醫療的基本業務很多投資者都比較了解,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絕對的龍頭,其主要業務有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IVD)和醫學影像三大類。

    這三大業務類別具體都有哪些產品,可以先有個簡單的了解。其中,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的產品主要有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等;體外診斷領域的產品主要有血細胞檢測、生化分析檢測、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等;醫學影像領域的主要產品有彩超、核磁、超聲等。

    上面這一系列的醫療設備名稱,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不了解甚至記不住其實也沒有關系,真正重要的是它們各自的發展狀況。

    2021年半年報顯示,生命信息與支持營收達到60.21億元,同比增長12.68%,在營收中占比為47.12%;體外診斷業務實現營收39.62億元,同比增長30.76%,占比31%;醫學影像實現營收26.71億元,同比增長26.87%,占比20.9%。

    總體來看,生命信息與支持在營收中占比最高,接近一半,而體外診斷增長最快,醫學影像營收和增速都位居中游。

    從半年報的業績來看,邁瑞醫療的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但是,對于醫療器械龍頭來說,投資者的期望一向很高,也更加敏感,那自然躲不開醫療行業近年來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集采。

    邁瑞醫療這一輪大幅調整,也是開始于集采的傳聞。

    2021年7月30日,安徽傳出醫療設備集采的風聲,因為集采的威力實在太大,邁瑞醫療當天大跌8.44%。

    此后邁瑞醫療還曾對投資者表示,目前由國家醫保局推動的集采主要是針對藥品和高值耗材領域,公司三大業務領域的產品均不涉及,因此對公司業務基本沒有影響。

    但隨后的8月19日,安徽率先開啟省級臨床檢驗試劑帶量采購,第二天體外診斷企業恐慌性大跌,邁瑞醫療作為龍頭,暴跌17.05%,創下登陸A股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進入2022年,開市第一個交易日,邁瑞醫療再度暴跌10.22%,原因除了當時被隔壁的CRO行業連累之外,南京市傳出與邁瑞相關的集采消息,也被市場認為是暴跌的重要原因。

    市場之所以對集采“談之色變”,是因為集采之下,企業的利潤空間會受到明顯壓縮。具體到邁瑞醫療,目前集采針對的主要是公司營收、毛利增長最快的體外診斷業務。

    其中,安徽集采的主攻品類為體外診斷中的化學發光產品,這也是驅動邁瑞醫療體外診斷業務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所以,市場的恐慌可以理解,但也非常情緒化。其實對于邁瑞醫療來說,在化學發光領域進入集采,長期來看也許是一個機會。

    為什么這么說呢?目前國內化學發光市場主要由四家跨國企業,即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把持,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80%,國內企業如安圖、邁瑞、亞輝龍等合計占比也就20%左右。

    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長期來看,邁瑞醫療能夠憑借集采進軍化學發光領域,或許可以加速提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當然,集采所帶來的沖擊仍不可忽視,而邁瑞醫療要做的,就是在集采的沖擊之下,開辟出更有想象力的發展空間。其中,海外市場是公司著力發展的一個方向,具體又怎樣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02 海外并購,體外診斷或成必爭之地

    長期以來,邁瑞醫療的海外業務營收都被寄予厚望,如今集采壓頂,未來將向常態化推進,醫療器械公司出海的愿望比以往都更為迫切。

    自從2000年開始布局國際化,經過20多年的發展,海外業務在邁瑞的營收中已經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一塊。據2020年財報顯示,這一塊業務占營收為99.16 億元,同比增長41.21%,占總營收的比重為47.16%,接近于一半。

    在2021年半年報中,邁瑞醫療對海外業務做了重點介紹,稱“打開了在國際市場的新局面”。其實,海外市場上國際巨頭林立,邁瑞醫療作為后來者,市場排名目前仍比較靠后。

    那么,為了快速推進海外布局,并購就成為不二之選。

    2021年5月,邁瑞醫療以5.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0.35億元)現金,收購了全球體外診斷頭部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Hytest Invest Oy(海肽生物)100%股權。

    這家公司2020年的總營收為2800萬歐元,凈利潤為1300萬歐元,邁瑞醫療給出超過40倍的估值,滿滿的誠意。而之所以舍得砸下重金,除了拓展海外市場,主要還是為了在體外診斷領域有所作為。

    從市場空間來看,體外診斷是三大支柱中其他兩項之和,潛力巨大。據此也可以想見,為什么集采之劍落向體外診斷時,市場的反應會這么大。

    而通過此次并購,邁瑞醫療打通了診斷試劑從原料到客戶的全價值鏈,優化上下游產業鏈的全球化布局。

    如果能夠按照設想順利進行,邁瑞醫療有望早日擺脫集采對體外診斷業務的陰影,但不得不說,這也是一招險棋。為了此次并購,邁瑞醫療背上了大約30億元的商譽,2021年三季度公司商譽總額激增至43.52億元。

    如果后續這筆海外收購出現什么閃失,對邁瑞醫療來說或許是不能承受之重。當然,從目前來看,邁瑞醫療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仍保持高速增長。

    據邁瑞醫療對外透露,剔除新冠產品和匯率影響,國際市場2021年前三季度增長超過40%,其中體外診斷產線增長超過60%、醫學影像產線增長超過 40%、生命信息與支持產線增長超過25%。

    可見,體外診斷這個板塊既是集采的“重點打擊”對象,又是邁瑞醫療國內外市場發展的排頭兵,成為多空雙方的焦點,必爭之地。目前來看,集采常態化讓邁瑞醫療的股價面臨的壓力較大,面對這種情況,“藥械一哥”該怎么辦呢?

    03 機構調研的最愛,20億連續回購能止跌嗎?

    最近幾年,邁瑞醫療一直都是機構調研的重點對象,連續兩年接待機構數超過3000家,位居A股第一。從機構持倉來看,截至三季度末,機構數量為591家。這個數量級,確實讓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難以望其項背。

    圖片來源:邁瑞醫療公告

    幾天前的1月4日,邁瑞醫療發布公告稱,兩個月中,華興資本、華銀基金、君和資本等649家機構1270人參加了邁瑞醫療調研和會議。這個數字,又是排名A股榜首。

    但是,也就在1月4日這天,邁瑞醫療遭遇2022“開門黑”,暴跌10.22%。截至1月13日收盤,公司股價為323.49元/股,2022年跌幅達到15.05%。

    從技術面來看,邁瑞醫療當前的股價已經來到去年8月份的前期低點附近。如果繼續向下跌破支撐位,對投資者的信心或許造成更大的沖擊。

    也許是為了穩定股價,1月13日盤后,邁瑞醫療宣布擬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斥資10億元回購公司股票,回購價格以不超過400元/股。

    四個月前的8月24日,也就是8月20日暴跌后沒幾天,邁瑞醫療就曾拋出過一次10億元規模的回購計劃,與此次如出一轍。

    上次回購計劃后,邁瑞醫療的股價確實穩定了一段時間,直到進入2022年,公司股價再次迎來一輪震蕩。

    從總體的業績來說,邁瑞醫療的表現并不算差。2021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93.92 億元,同比增長20.72%;歸母凈利潤66.63 億元,同比增長 24.23%;扣非凈利潤65.44億元,同比增長24.30%。

    這樣的表現,也對得起“茅系列”的招牌。但是,在市場情緒偏冷的情況下,即便是利好消息,都有可能被解讀成利空,而利空消息,或許有可能成為催命符。

    而就在最近一段時間,邁瑞醫療可以說是沒少受到各種傳聞和利空消息的影響。比如“業績不達預期”、銷售“大批離職”,當然還有最頭疼的集采信息,都在刺激著投資者的敏感神經。雖然邁瑞醫療對傳聞消息進行了辟謠,但在情緒化的市場之下,往往成為雪上加霜的元素。

    其實,這也不是邁瑞醫療一家的問題,整個醫藥大板塊的各路龍頭,比如恒瑞醫藥、藥明康德、愛爾眼科,現在幾乎都在坑里趴著。

    長期來看,邁瑞醫療的基本面并沒有像股價表現的那樣,出現特別嚴重的問題,作為機構最青睞的A股上市公司之一,這一點還是有保障的。但是,在集采這把“達摩克里斯之劍”下,股價時不時遭遇震蕩,或許也是邁瑞醫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適應的節奏。

    市場先生的熱情或者擔心,經常有些過度,這也是資本市場的一部分。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三生 ,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