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11到雙12,“雷軍”購物車中被清空的22個項目
今年12月,雷軍卸任6家小米系企業的高管職位。
與之對應的,是今年11月,小米科技新成立兩家企業,其中小米汽車有限公司的法人為雷軍。 這家公司的注冊資本達10億元人民幣。
今年雙11至雙12間,雷軍與小米集團分別投資了兩個與汽車相關的項目:
互聯網投資圈中,不同于頭條系、騰訊系、阿里系,資本被冠上企業名字,小米與雷軍的布局,被稱為“雷軍系”。
立方知造局將梳理今年雙11至雙12期間,“雷軍系”購物車中被清空的22個項目,試圖還原“雷軍系”投資版圖中造車與小米生態兩條主線及背后布局邏輯。
Part 1 雷軍的剁手清單
比小米創始人身份略低調的,是雷軍的投資人身份。
早在金山軟件時期,雷軍與馬化騰、馬云就有過短暫交集。只是當時雷軍認為QQ兩三百萬的要價過高、馬云講話似傳銷,錯過了兩個大項目。
雷軍的投資風格是“不熟不投”:只投熟人或熟人的熟人項目。在天使投資人早期,雷軍參投了UC、拉卡拉、樂淘、凡客,這些項目的創始人都是雷軍相識多年的朋友。其中UC給了雷軍1000倍的投資回報。
投資人雷軍也有過凡爾賽一刻——2007年末,雷軍卸下CEO,離開了打拼15年的金山軟件。之后的大半年里,生活樸實無華且枯燥,按雷軍的說法是“除了錢,一無所有”。
如今,雷軍的投資多數通過機構布局,比如順為資本。
2021剁手狂歡季節,順為資本一共參投了11個項目,其中企業服務、醫療領域分別占到3項和2項,其余領域各占一項。
Part 2 看似零散的AloT布局
2016年,或許是雷軍的至暗時刻。一年前,小米手機出貨量高達7000萬部,連續兩年排名國內手機市場第一,一年后小米手機出貨暴跌36%至4150萬部,國內市場排在第五位。
關鍵時刻,是小米的線下店布局以及AIoT產品反拉手機銷量,令小米在2017年扭轉頹勢。因此,手機+AIoT被小米定義為雙引擎戰略。
今年雙11至雙12的一個月間,以小米科技、小米集團、小米長江基金為代表的小米企業資本共投資了13個項目,其中有12個與AIoT相關。
除橙色星球外,其余項目均與AIoT相關 數據來源:企查查制圖:立方知造局
小米的投資AIoT項目看似離散,實則圍繞在AIoT的個人硬件端與應用服務層布局,形成一個啞鈴。
不要訝異雷軍的造車夢。
當手機成為紅海市場后,小米需要快速布局物聯網智能硬件入口。在5G時代,汽車是一個可行場景。盡管造車、加碼生態看似是小米投資的兩條主線,串聯在一起,則是物聯網下人、家、車多場景應用閉環。
Part 3 22個雷軍系項目明細
再來回看今年雙11至雙12雷軍系的投資明細,你會發現小米在AIoT個人硬件端與應用服務層布局,貫穿其中。
數據來源:企查查制圖:立方制造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立方知造局”(ID:m3zhizaoju),作者:孫鵬飛,編輯:園園唐,制圖:史岱君 孫鵬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