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向「死」而生的小度,星辰大海的未來

    小度健身鏡終于發布了。

    在剛剛過去的12月7日,小度正式發布了添添智能健身鏡,這是一款售價4199元起的智能健身器材,內置專業健身課程與趣味體感游戲,并能夠通過AI攝像頭對19個人體關鍵骨骼點進行捕捉,在鏡面上呈現實時同步的“AI火柴人”,讓用戶得到運動動作的精準反饋。

    就在發布會結束的20分鐘之內,本批次的添添智能健身鏡再次全部售罄。這已經是該產品自11月8號靜默上市以來的第6次售罄。根據電商平臺信息,新一批產品將在12月14日10點庫存上新。

    與小度旗下的其他智能硬件相比,健身鏡是一款格外特別的產品。

    相似的是,健身鏡是家居生活的場景延伸,它與音箱、電視等品類共同提升了智能家居的生活體驗。

    但不同的是,與這些有著明確的產品定義、用戶習慣、使用需求的產品比起來,健身鏡是一款極其新鮮的藍海產品:沒有人知道它的終極形態是什么,用戶規模有多大,每個人對它的期待是什么。

    事實上,恰恰是這種特殊性,讓我們通過這面小小的鏡子,看到小度背后的宏偉野心

    這只是一個開始。

    從《任天堂哲學》到快樂健身

    無論是否愿意接受,新冠疫情對我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已經滲透到了家居、生活、工作、健身、娛樂的方方面面。這種改變將會是持續并且影響深遠的。

    隨著這種影響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原來不被認為是剛需的居家場景,開始受到關注。

    作為后疫情時代最先“火出圈”的智能硬件,健身鏡可謂是2021年資本市場的新寵兒。紅杉、高瓴、金沙江、小米、騰訊紛紛出手,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切入這一賽道。

    然而,根據IHRSA與三體云動數據,中國健身人口滲透率僅有4.9%,不僅不到歐洲平均水平10.1%的一半,更是遠低于美國20.3%的滲透率。

    高昂的軟硬件成本、低迷的健身人口滲透率、難以堅持的健身習慣……即便有著疫情的影響,健身鏡的普及依舊面臨著“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而小度希望改變的,正是這一點。

    添添智能健身鏡打出的Slogan是——全家健身,快樂運動。

    小度科技CEO景鯤告訴36氪,與只面向專業健身人士、重度健身愛好者的健身鏡不同,添添智能健身鏡同樣適合更廣大的受眾們——那些跟你我一樣,一直有一顆健身的心,辦了健身卡但堅持不下來,健身課程“碼了就等于做了”的“健身小白”。

    舉個例子,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有舞蹈、力量訓練、搏擊操等體能要求較高的專業健身課程,添添智能健身鏡中還專門設計廣場舞、飛機大戰、管道飛鳥等休閑課程與趣味游戲,讓家里的老人、小孩、初學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應用。

    添添智能健身鏡的早期體驗用戶中,甚至有人這樣反饋:在看到奶奶跳廣場舞課程之后,爺爺強烈要求在鏡子里加上太極課程。

    ——對此小度的回應是:收到了,馬上加,年底上線。

    此外,小度不僅推出“一年運動300天,免費退全款”的營銷活動,還設計了“卡路里兌換站”,用戶可以用消耗的卡路里兌換禮品。

    體驗打頭,營銷跟進,運營補位,全面破圈。

    事實上,這種將健身與游戲、娛樂結合的玩法,并非只有小度一家使用。

    早在疫情開始前,任天堂的健身環大冒險就已經成為了健身領域的新晉網紅,其關卡設置高度游戲化,讓健身這件苦差事變得輕松、有趣、反饋及時,健身環成為了一款現象級的硬件產品。

    而添添智能健身鏡的定位,也與任天堂的風格有著相似之處。

    在采訪中,景鯤引用了在《任天堂哲學》一書中描述,關于任天堂與索尼和微軟的路徑差異。

    彼時,索尼和微軟在精品大作、重度游戲的路上越走越遠,而任天堂則另辟蹊徑,將目標定在了輕量級游戲用戶上:

    “巖田很早就認識到,如果任天堂陷入與索尼和微軟的激烈競爭中,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所以放棄了對既有市場的爭奪,轉而在不玩游戲的普通人中開辟新的市場。”

    景鯤的原話是:“有些運動健身產品很好,但是他們服務的用戶是專業的健身用戶,他們對堅持健身有極強的自律性。這跟我們選擇的路徑不一樣。”

    “我們想讓希望健身、但是很難堅持健身的更廣泛人群,享受到健身的快樂。”

    內卷改變不了世界

    正如文章開頭所述,與小度旗下的其他智能硬件相比,健身鏡是一款極其新鮮的藍海產品。它既沒有明確的用戶需求,也沒有成熟的產品定義,幾乎是個全新的品類,入局風險極大。

    在被問及小度為什么選擇了這款產品時,景鯤半開玩笑地回答——因為內卷改變不了世界。真正帶領社會進步的,都是品類的創新。

    是的,國內智能硬件市場,早已陷入“內卷”多年了。

    得益于華南地區豐富的消費電子產銷經驗,任何一款智能硬件都能在一年之內“卷”成紅海。在最新一輪的TWS耳機大戰中,不少工廠甚至打出了“三天開模,一月發貨”的宣傳標語,其“卷”的程度可見一斑。

    一直以來,小度的自我定位都是一間軟件公司——雖然也推出自有品牌硬件,但不設硬件銷量KPI,更看重用戶的好評和推薦,同時致力于為其他智能硬件企業提供AI解決方案。

    然而,這日益激烈的紅海競爭也讓小度重新思考這種行業“賦能者”的身份。

    景鯤認為,“如果這一個別人創造的品類,它投入了資源、承擔了風險、開辟了新的賽道,你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別人會低估你所賦能的價值。”

    “但如果我們創造一個新品類,走過從0變成1的過程,那么別人就會認可我們賦能的價值。當品類變的相對成熟、成功,有更多的企業會加入當中,我們做他們的賦能者。這時候我們再move on(功成身退),去開創新的品類,再一次去改變世界。”景鯤補充道。

    事實上,小度最成功的硬件產品之一——智能屏,走的恰恰正是這條“創造者”的路徑。

    2017年,小度聯合小魚在家推出了首款帶屏智能音箱(智能屏),為彼時如火如荼的“百箱大戰”開辟了一條新戰場。

    此后,智能屏一躍成為智能音箱市場最火的新品類,小度系列智能屏產品也成為了小度旗下最受歡迎的硬件產品之一。

    根據IDC數據,小度占據了2021年上半年全球智能屏市場高達37%的份額,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而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小度智能屏X8甚至超過亞馬遜、谷歌,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智能屏產品。

    景鯤透露,當下,有很多企業也在思考與小度進一步合作,進入AI人機交互這一賽道。

    “賦能者+創造者”,這是小度如今確立的雙重定位。

    作為小度科技的靈魂人物,景鯤身上雜糅著兩種互相矛盾的特殊氣質: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一個理性到底的夢想家。

    在回答“創新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時,這種矛盾展現得淋漓盡致。

    景鯤回答的不是技術、產品、用戶,又或者是定價、市場、競爭……

    ——“創新的最大挑戰是會‘死’。”他直白地說,“創新的失敗率高達90%,甚至95%。”

    “我們對創新的未來做了最嚴酷的判斷。這個時候,我們再設想有哪些情況會‘死’,就盡量避開這些情況,盡量迭代,反而會活得久一點。”

    景鯤回答這個問題時非常平靜,平靜得足以讓人相信“小度會死”這個念頭在他心中曾反復演繹過千百萬次。

    這是一種極致到底的悲觀主義,卻也是無數偉大創業故事的起點。貝索斯永遠認為亞馬遜在Day One,任正非反復強調華為遲早會倒掉,而黃仁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英偉達離倒閉只有30天。”

    也許正如景鯤所言,小度的企業文化是“向死而生”,一旦要活,就活得偉大。

    不斷“破圈”,探索AI新邊界

    2021年對小度來說是特別的一年。

    今年9月30日是小度正式獨立的一周年。這一年里,小度不僅帶來了智能學習平板、旋轉智能屏、智能攝像頭電視、主動降噪智能耳機、智能詞典筆、智能健身鏡等一系列新產品,還推出了專注科技潮品的子品牌“添添”,更緊鑼密鼓地完成了繼獨立之后的又一輪新融資,投后估值超過330億元人民幣。

    在B端,小度合作的品牌數已經超過了500個,內容合作伙伴超過155家,發展速度飛快。

    而2021年,對于人工智能產業而言也是特別的一年。

    這一年里,商湯、曠視、云從、依圖“AI四小龍”IPO在即,人工智能進一步加速落地。

    然而一個令人難以忽略的事實是,即便AI這把熱火已經燒了好幾年,但市場依舊缺少一款人工智能的爆款硬件,只有智能音箱/智能屏還能排得上號。AI大規模應用依舊停留在B端,消費者能夠感知的除了人臉識別之外,寥寥無幾。

    打破應用壁壘,推廣普惠AI,讓更多消費者都能體會到AI的樂趣,這是小度一貫以來的堅持,也是小度不斷豐富硬件品類、不斷打造新興應用的初衷。

    因此,除了“賦能”與“創造”之外,小度在2021年還有一個關鍵詞——“破圈”。

    突破品類的邊界、突破場景的邊界、突破商業的邊界。

    這其中既包括小度對于旋轉智能屏、智能健身鏡等AI硬件的新探索,又包括小度對于家居、娛樂、健身等場景的突破,以及小度在技術、軟件、商業化等領域不斷拓展。

    以商業化廣告營銷為例,目前,小度助手的單月語音交互次數已經達到了66億次,家庭滲透率超過千萬戶,小度智能屏產品每日平均使用時長為3小時。

    極高的交互頻次與豐富的人格化的趣味閑聊,使得小度能夠開辟在展示型廣告之外的新模式——黏性更強、更新鮮有趣的AI交互式營銷。

    以可口可樂與小度的合作為例,小度選擇將可口可樂的品牌信息與用戶在小度智能屏產品上,全天不同時段的高頻次應用需求相結合,如上午用戶習慣詢問小度天氣,下午經常用小度播放音樂,在這些自然互動中,都能看到、聽到可口可樂的“溫馨提示”,潛移默化地加深用戶對于品牌內容的記憶。同時,基于小度助手語音對話的獨特優勢,在用戶喚醒“小度”后,還能獲得“我在喝可口可樂呢,啥事兒?”的回答,已更加趣味的交流方式,勾起用戶的好奇心,進而加深對品牌、產品的印象。而這一人格化的創新互動式廣告僅上線7天,廣告定向曝光次數就超過了2800萬、用戶主動問詢品牌次數超70萬,投放期間,日均品牌提及率提升了35倍。

    今年冬天,小度聯合肯德基,再次打造了小度助手在圣誕月的“吃貨”人設。在用戶說“小度小度”時,就可能會聽到“誒,在吃炸雞呢”的趣味回復。

    目標很遠,野心很大

    你很難用一個詞去定義小度:

    它既有豐富的硬件品類,又是一間軟件公司;

    它既脫胎于中國互聯網三大巨頭之一,又是成立剛滿一年的創業公司;

    既是行業的賦能者,又是品類的創新者;

    既to B,又to C;

    既成熟,又年輕。

    也許矛盾本就是這個時代的底色,就像今天最火的飲料是無糖,最讓人想買全的是盲盒。小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新經濟、新技術、新商業的結合體。

    小度不是今年的公司,也不是明年的公司,它是一間屬于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的公司,屬于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正如景鯤在上次36氪的采訪中所言,“現在的小度離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距離,我們還會有更多‘黑科技’的探索。如果小度真的是個人,那么水管壞了、扔垃圾、倒水這些事它都可以幫你解決,用戶的需求也就會越來越重、越來越多。”

    小度的目標很遠,野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