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36氪領讀 | 注意力: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

    1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讀一本書了?

    不是指精彩的小說故事,也不是指唯美散文的那種,而是稍微晦澀一點的工具類書籍或專業類書籍。

    當然,問這個問題不是對書籍進行優劣等級分類,而是想看看你:

    多久沒有沉下心來去做一件需要思考或者創造的事情了?

    問到這,你有回憶起來嗎?

    你上一次被吸引2到3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去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l有人說是刷視頻軟件,比如抖音快手b站等,一下子半天就沒有了,看時很快樂,看完很空虛;

    l有人說是打游戲追劇,幾局王者一部懸疑劇,打完看完周末就沒有了,之前計劃好的事情一件也沒完成;

    l也有人說是工作,可坐在電腦面前,回 回消息,刷刷網頁,處理處理郵件,一天的時間就沒有了;

    l......

    不難發現,如今是一個快節奏時代,網絡資訊發達,我們的頭腦每天都要接受無數種信息,最要命的就是現在各個平臺,它能根據我們的喜好有所推薦!

    于是,我們的注意力被各種搶奪分散,我們的時間似乎也被分段瓦解吞噬。

    導致我們明明有意識地活著,但卻更像是無意識地被什么支配著生活,讓我們無瑕“安靜”和“專注”。

    想到李笑來老師說過的一段話:

    “和注意力相比,錢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再生;

    時間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本質上不屬于你,你只能試著和它做朋友,讓它為你所用;

    而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擁有的最重要、最寶貴的資源。

    所以你必須把最寶貴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

    因為,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人生就會在哪里開花結果。

    注意力,成為了這個快節奏、超信息時代最稀缺的資源。

    可道理我們都懂,就是做不到,該怎么辦?

    我們也不想被各種娛樂app提供的短暫的刺激與快樂所“挾持”,我們更不想把自己寶貴的注意力放在很多其實跟我們基本無關的事物上......

    可我們就是很難集中注意力,一靜下來讀書就想摸手機,一著手做些創造性的事情,比如寫作、繪畫、書法、攝影等就開始分心,這是為什么呢?

    2

    為什么我們總是難以集中注意力?

    那么,首先我們就要了解注意力是什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因為我們周圍的環境實在是太豐富了,大腦無法處理所有的信息,所以為了解決信息過載的問題,大腦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產生了注意力系統。

    大腦的注意力系統讓我們可以感知、選擇并引導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使我們專注于所有信息中特定的一部分。

    換而言之,注意力其實就是我們大腦的指揮官。

    我們的注意力去往哪里,大腦的其他部分就跟到哪里。某種程度上,它就是我們大腦的終極BOSS。

    所以,當我們選擇關注某個目標,其信息會占據我們的短時記憶。

    我們的注意力會確保它處于活動狀態,被中樞神經系統的資源集中處理,同時運行信息的存儲、處理和建立聯系等功能,得出預判,而未被注意的線索則不會。

    而且注意力有兩種工作模式

    專注模式是將注意力集中于一件事情,此時我們的注意力是導向外部的;發散模式是不專注于任何具體的事情,此時,我們的注意力是導向內部的。

    前者使注意力集中,后者使注意力不集中。

    而當大腦集中注意力或者調動意志力的時候,大腦處于執行控制網絡,這個時候前額葉的活動增強,人能更好地處理情緒,面對壓力,作出決策,保持理性。

    但這個網絡在工作時,前額葉的活動是要消耗能量的,它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累了也需要休息。

    所以我們調用注意力和意志力一段時間后,效率就會下降。

    相反,當大腦處于無任務狀態,也就是靜息狀態的時候,是類似于電腦的“待機狀態”,此時的大腦是處于一定程度的休息狀態的。

    那么,也就是說注意力集中大腦在耗能,注意力不集中時大腦在蓄能。

    而且,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成年人集中注意力的極限水平僅僅只有20分鐘。

    就算你順利進入專注模式,也肯定會在20分鐘左右的時候無法繼續保持專注。

    而要突破這個極限,基本上只有通過學習有效使用大腦的技巧,才有可能突破這個極限。

    所以,有時候當你發現自己的注意力不能持續高度集中的時候,先別急著懊惱,或許這就是你的專注力極限而已,你需要做的是學習如何提高你的專注力極限。

    比如你需要了解如何不斷地跟外界干擾爭奪注意力;

    l你看書學習時,手機彈出的信息提醒

    l你跑步鍛煉時,馬路上出現的燒烤攤

    l你臨睡休息時,網劇卻提醒你更新番

    l......

    比如你需要學習靈活使用注意力,做到高效處理多重任務;

    l生活中,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打掃家務等

    l學習時,既要看懂這本書,又要了解那本資料

    l工作時,既要回復老板消息,又要完成今日任務

    l......

    比如你還需要知道如何通過長期的練習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3

    那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其實,一旦你進入了專注的狀態,你自己都會主動排斥掉外界的打擾。

    比如,你打游戲的時候,容易廢寢忘食;追劇的時候,有個人突然擋在電視機面前,你肯定喊他走開。

    所以你真正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想辦法讓你的注意力聚焦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讓你的處理速度趨近于你的接收速度,讓你的思維跟上你所做的事情的發展。

    那么給大家先分享一些具體的技巧和方法。

    1、增加你的手的參與度。

    比如看書的時候,同時手上做筆記,你的大腦會聚焦于你手上的事情,讓你慢慢進入狀態。

    2、用一件能快速集中你注意力的事情作為開頭。

    比如開始看專業書前,你可以先看一本你喜歡的有趣易懂的書籍,等大腦適應你的閱讀速度以后,就開始換書,你會發現你進入深入閱讀會變得簡單。

    3、在醒來沒多久之后開始。

    我們剛醒來的時候,大腦里面其實是還沒有什么東西的,這是個抓住注意力極佳的時機。

    4、進行自我訓練,每天都有一個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內容。

    可以選擇一段時間,從1到2個小時開始,每天專注下來去做一件有意思的事,比如跳舞、看書、聽英語電臺等,保持規律,可以讓浮躁的心在堅持中收獲快感,更在所做事情中收獲益處。

    5、規定時間段,杜絕干擾。

    當你要去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把儀式感做足,把能干擾你的電子設備甚至是人,都隔絕在外,沒多久你就會發現,你會很享受跟自己相處的這一段時間,以及更喜歡你在做的事情。

    6、保持運動,充足睡眠。

    運動不僅能喚醒你的身體,還會給你的大腦提供高速運轉的需求,也能讓你睡眠質量高,身體健康,讓你醒著的時候精神狀態好,做事也會更有干勁。

    當然,還有更多科學有用的小方法,斯特凡·范·德·斯蒂杰就在新書《注意力》里詳細且系統地寫了: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贏得注意力爭奪戰。

    Larry D.Rosen 《分心的大腦:高科技世界中的古代大腦》合著者評價其書說:

    “本書包含了我們正在用我們的技術(尤其指智能手機)做什么、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以及我們如何避免它的強迫性和上癮性。這本書從行為主義講到認知主義,也包含了兩者之間的所有話題。簡單明了,有趣,可讀性很強。”

    這本書可以,讓你徹底了解運行機制、走出認知誤區、實踐科學方法,讓你的注意力在你最喜歡事物上,開花結果。

    不要再把時間浪費在不喜歡的人事物上,不要再被各種商家的誘惑吸引了,翻開此書,馬上開始專注自己吧!

    書名:《注意力:分心時如何保持專注 用科學的方法贏得注意力爭奪戰》作者:[荷]斯特凡·范·德·斯蒂杰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

    斯特凡·范·德·斯蒂杰: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認知心理學教授,著有《注意力如何運作:在一個充滿分心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