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視頻號,還在“夢想”反超抖音快手
上線近兩年,視頻號始終是內容創業者們解不開的一道謎題——相信它未來可期,又始終玩不明白。
作為內部賽馬的最后贏家,視頻號背靠著微信生態優勢,打通公眾號、搜一搜等場景,獨有視頻和直播兩個獨立入口,最新日活數據已達5億。
然而,在內容層面,視頻號至今未能跑出頭部標桿案例;在變現層面,廣告主仍將其視為其他平臺的“捆綁銷售”項目,電商直播的體量距離抖快淘還很遙遠,短視頻帶貨也才剛開始內測。
一位內容創業者曾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大家的安全感都不夠。”
在36氪-未來消費與幾位視頻號從業者的交流中,低調、緩慢前進的視頻號,是張小龍與其“克制”理念的結果。視頻號似乎不想走抖音和快手的老路,高舉高打地催熟一個生態,而是以產品和用戶需求為驅動,逐步搭建基礎設施。
問題在于,友商們可能不會給視頻號留下太多時間。尤其是在互聯網拆墻的背景下,抖音、快手、淘寶等平臺,都將從內容和電商層面對微信進行滲透。
視頻號與押注其未來的從業者們,能否等到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01 “有流量,缺內容”
讓一個視頻號賬號“跑起來”,需要發布多少條視頻?
作為視頻號生態中的頭部機構服務商,“北京第一時間”創始人夏恒給出的答案是100條——如果按日更頻率算,至少需要三個月。
深耕微信生態的北京第一時間,此前以看點直播為主陣地。夏恒隨后意識到,看點直播沒有公域,注定在內部賽馬中落敗,“微信下一波紅利就在視頻號,沒有其他。”
2020年10月,公司轉戰視頻號,至今累計服務2000余名視頻號達人,大多在50萬粉絲量級以下,其中深度合作的約40-50位。最近兩個月,北京第一時間連續進入視頻號服務商TOP5。
夏恒認為,視頻號不缺流量,缺少達人和內容。視頻號已有5億日活,平均用戶時長約為35分鐘,但僅有10萬日活創作者、每天50萬條的內容供給。1萬粉絲在視頻號已經算腰部達人,會被官方打標記、每條視頻得到300個基礎播放量。
漫長的考核期是經營視頻號的一大難點。視頻號的流量以公域為主(短視頻的算法推薦,直播的廣場),官方會以灌輸流量的方式,考察賬號的數據表現,“承接住公域流量,你的權重才會提升。”
根據北京第一時間測算,短視頻的成長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冷啟動,漲粉期,轉化期。從零到一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僅在冷啟動階段,就需要至少100條視頻內容。
加速成長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自帶流量(比如公眾號作者、品牌和微商的社群),用私域把數據做高;二是由官方認證的機構服務商上報“白名單”,發揮平臺給到服務商的權益優勢,跨越冷啟動期。
直播則沒有明確的階段劃分,但是單場數據波動大,偶爾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
夏恒認為,出現波動的一個原因在于,主播團隊缺少數據分析和運營迭代能力。“很多人根本拿不到考察機會,還有的經歷流量暴漲,但沒有及時復盤出變化的原因,下一場又打回原形。”對此,北京第一時間會將一場直播拆分成不同時段,細化數據的顆粒度。
更重要的是,視頻號直播的流量不可控。這一方面源于視頻號的流量投放機制還很初期,另一方面,視頻號的短視頻和直播是兩個相對割裂的生態,導流效果弱,背后也是不同的運營團隊。抖音、快手等平臺流行的“短視頻引流+直播間轉化”玩法,在視頻號變得不太奏效。
早期的機構玩家因此很難在視頻號生存下去。“機構看投產比,有收益要求,做了三個月沒有收益,甚至倒貼幾十萬,肯定要撤出。”夏恒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現在視頻號的主力大部分是素人,有內容生產輸出能力,并且對收益沒什么要求。”
面對視頻號的不確定性,一些機構做起了“搬運工”,以更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進場。
重慶新青年是一家成立于2020年的達人聚合新營銷機構,主要幫品牌客戶在抖音、小紅書、今日頭條、視頻號等平臺做達人投放。其視頻號生態業務負責人王巖告訴36氪-未來消費,去年視頻號全量開放時,公司從中看到商業變現的可能,就開始要求合作的博主在視頻號同步分發內容,慢慢把賬號搭起來。
王巖認為,撬動外部達人、同步分發優質內容的做法,是流量主與平臺彼此試探的過程。達人在入駐視頻號時,提交其他平臺的影響力說明,即可獲得官方的流量扶持。
通常,一位百萬粉絲量級的達人,在視頻號可獲得約10萬級啟動流量包,百萬粉以下則有5-10萬的流量。重慶新青年已邀約50+達人入駐其視頻號機構,累計獲得百萬級流量扶持。
不過,水土不服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已在抖音成為爆款的內容,搬到視頻號卻反響平平。同樣在做跨平臺經營,知識IP創業者閆鵬認為,這是由于視頻號的內容篩選機制比較模糊,“到底什么是平臺認為的好內容?”
閆鵬與團隊目前孵化了近10個視頻號賬號。以醫美賬號“是你的王院啊”為例,第一條視頻就實現了10萬點贊和轉發,但此后的內容數據波動很大,“點贊過千的內容,基本上是比較獵奇、吸引眼球的標題。”閆鵬表示,“錢、美、社會大事件——大眾化的娛樂和社會議題天然更吸引用戶。”
目前視頻號的頭部賬號,除了媒體之外,便是一眾主攻情感和心理內容的賬號。閆鵬認為,光是吸引眼球還不夠,真正能夠沉淀長期用戶價值的,是“娛樂化表達+硬核內容”的組合,這也是他與團隊長期探索的方向。
重慶新青年的解決方案,則是選取攝影、文旅、美食等幾個熱門賽道,鼓勵達人去生產已經在各個平臺得到反復校驗的內容,比如攝影教程、航拍打卡、城市風光,以此提高內容的爆款概率。
“整體來看,視頻號的內容生態跟快手比較接近。”王巖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但也有細微的差別,比如視頻號的中高齡人群占比會更高一些。”
02 滾雪球
2020年10月,視頻號就上線了直播購物車功能,開啟對電商直播的嘗試。隨后,有贊、微盟等第三方SaaS平臺,乃至京東直播,都在以服務商的身份介入視頻號的直播帶貨。
北京第一時間是視頻號TOP5服務商機構中唯一一個非平臺玩家。自年初至今,公司的電商流水月均翻番,目前單月GMV在5000萬左右。其主播矩陣中,約有20名主播能做到日銷50萬的水平。
夏恒的策略是不拼單場爆發,追求穩定且持續的訂單轉化。“有些主播不愿意對外講自己的成績,覺得別人單場大幾千萬,但實際上,每一場直播都將銷售額做到50萬區間,也是很不容易的。”
內容決定了一個直播間承接公域流量的能力。根據北京第一時間的運營經驗,視頻號直播的風格總體偏沉穩,“不需要像抖音快手那樣,保持特別緊湊的節奏。”同時,視頻號直播強調親和力,主播要與觀眾保持頻繁互動,為此,團隊不建議品牌商家將直播間做成在線客服,24小時不間斷直播。
在內容以外,私域也是承接和撬動公域流量的重要因素。官方鼓勵流量主以私域換公域——這里的私域,指的是流量主在視頻號生態之外的用戶積累,而不是視頻號的粉絲數。據夏恒觀察,50萬粉以下的達人,其粉絲數量對產出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例如,某品牌在微信有300萬社群會員,從中吸引1萬人進入視頻號直播間后,官方就會根據數據表現,循序漸進地給直播間灌入公域流量,“單次最高10萬(流量)封頂,官方不會讓你一家獨大。”
擁有社群資源的公號媒體、品牌商家以及微商等群體因此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主要做熟客生意、高度依賴社交信任關系的翡翠珠寶類目,也成為視頻號直播的優勢類目。北京第一時間旗下的翡翠珠寶類主播,單月GMV可達3000萬左右。
理想情況下,通過上述方法拉到的新用戶,最終又轉化成流量主的私域資產。夏恒認為,社交裂變與私域沉淀構成了視頻號的核心價值,“將公域用戶沉淀為私域,再撬動更大地公域——但這種滾雪球式的玩法,只有極少數人在做。”
同樣看重視頻號的私域價值,閆鵬的做法是從短視頻和直播等場景中抓取用戶,加微信好友做深度運營,以實現用戶的無限次觸達。他和團隊通過視頻號獲取了超過1萬名私域用戶,除了做開播召回,未來還將針對客戶需求,提供付費課程、母嬰消費品等產品,拉長用戶的LTV。
從視頻號“薅羊毛”,也有一定的風險,這與不同團隊的運營策略有關。“短視頻鼓勵你從微信的其他場景引流到視頻號,但忌諱向外導流,如果放二維碼求關注,第二天就會被限流。直播就沒有這種限制。”夏恒告訴36氪-未來消費,“兩個部門,兩種規則。”
直播以電商為主要變現路徑,短視頻則依賴于廣告投放。
此前,由于不支持掛商品鏈接,短視頻的帶貨能力很弱。也有人嘗試掛公眾號文章來帶貨,這種做法的跳失率很高,一萬播放只能產生幾個訂單。近日,視頻號開始內測短視頻內嵌購物車的功能,類似抖音的小黃車。
重慶新青年專注于視頻號的達人投放,王巖告訴36氪-未來消費,廣告的變現效率遠低于電商,這背后有兩個大原因:一是受制于考察期,視頻類賬號變現周期更長;二是視頻號在創作者和品牌主兩端的聲量都比較有限。
以重慶新青年服務的廣告客戶為例,他們大多將其他平臺作為投放主陣地,視頻號則是一個附加選項。“比如客戶通常是在投抖音、微博的基礎上,順便加上視頻號。”王巖表示,“專門投視頻號的客戶,我們遇到的不超過10個。”
不過,視頻號自有其獨特的投放價值——便于社交傳播。“以前客戶會要求抖音達人剪一段15秒的視頻,供他們在朋友圈傳播,現在只需達人同步分發到發視頻號即可。”
廣告變現的問題在于,視頻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報價體系。通常情況下,視頻號會作為捆綁項目,與其他平臺項目組合報價。因此,重慶新青年的主要營收來源,還是抖音、小紅書、頭條等平臺。
王巖對于視頻號未來的廣告收益空間寄予厚望。今年6月,重慶新青年開始嘗試將視頻號作為獨立平臺報價,為了提高視頻號的投放價值,團隊還會提供朋友圈宣推、社群傳播等附加服務。
王巖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我們寧愿多做一些前期運營動作,一旦視頻號爆發,像我們這樣做好準備的玩家,就可以直接上場了。”
03 克制出奇跡?
11月30日,隨著看點直播正式停止服務,微信圍繞內容層面的賽馬正式結束。在直播領域,小程序直播明確為品牌商城的插件,有贊、微盟等第三方SaaS平臺,已經主動成為視頻號的頭部服務商;而在短視頻領域,扶不起的微視早已被放棄。
作為全村最后的希望,視頻號的發展速度可謂緩慢。
王巖所預期的“爆發”遲遲未到,今年雙11大促,視頻號所有服務商的GMV總和約在10億左右;自上線至今,視頻號也沒能跑出有代表性的頭部標桿。官方曾拿出一些案例,但用王巖的說法,和其他平臺“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幾位受訪者一致認為,這是由視頻號的克制打法所導致的。“5億日活其實足夠打出一些標桿來。”夏恒對36氪-未來消費表示,“但官方并不希望視頻號像過去的公眾號那樣,最終由無數個頭部賬號把持,而是讓每個人都有生存空間。”
一些可以佐證的細節是,視頻號并不強調排行,有時候,服務商的內部排名都不允許對外發布;雖然鼓勵“私域換公域”,但官方對直播間的單次流量傾斜通常不會超過10萬。
砸錢做增長的“高舉高打”模式也受到來自官方的打壓。今年8月,快手大V、微商集團“思埠”創始人吳召國曾試水視頻號直播,“又送汽車又送奢侈品,做了幾場沒有效果,就轉戰抖音了。”
不打標桿的策略,客觀上增加了視頻號開拓市場的難度。參考淘寶直播的薇婭李佳琦、抖音的羅永浩、快手的辛巴,這些超級頭部的造富神話,都發揮了重要的招商作用。“商家沒有那么多耐心聽你講視頻號的邏輯,他只想看到具體的案例。”因此,北京第一時間很少主動BD商家,而是等待意向客戶上門咨詢。
視頻號的“克制”還體現在重產品、輕營銷的運營策略上。至今,視頻號并未對創作者展開激進的賦能動作,張小龍也曾表示,不花錢買內容而創作者還愿意來,才是一個可運轉的生態。
直到今年9月,視頻號才開始推出機構排名、落地“視頻號創作營”等線下活動。上周,視頻號宣布啟動新一輪創作者激勵計劃。官方加強宣推后,終于有客戶開始主動向重慶新青年提出,“能不能做視頻號?”
相比之下,圍繞產品的動作要更加密集。今年以來,視頻號先后打通公眾號和搜一搜,上線私密點贊功能,新增直播獨立入口,近期又在內測購物車功能。
在閆鵬看來,歷時近兩年還在修建基礎設施,視頻號的產品迭代也談不上激進。“抖音快手的后臺面板是一塊數據大屏,但視頻號的后臺就像一張白紙。”團隊偶爾會用有贊商城鏈接,與之相比,視頻號小商店的產品功能還過于簡單。
同樣慢速前進的,還有視頻化的商業化進程。還是以抖音和快手為參考,前者在巨量引擎(字節系營銷平臺)的基礎上、推出電商廣告品牌巨量千川,后者也有對標的磁力引擎和磁力金牛。
至今,視頻號的兩個商業化動作,一是達人互選平臺,其作用是撮合廣告主和流量主,類似抖音星圖;二是“視頻號推廣”功能,用于短視頻和直播的流量投放,對標DOU+功能。據北京第一時間測算,“視頻號推廣”的單個用戶成本在3-5元之間,投放效果還比較粗放。
王巖認為,視頻號團隊在“用戶體驗”和“商業變現”兩個選項中搖擺不定,“一方面想給客戶營造便利的投放環境,另一方面又維持用戶的良好體驗。”
于今年5月上線的“私密點贊”功能,便是上述矛盾的一個體現。其初衷是讓用戶放心點贊那些不愿讓社交圈看見的內容,但這又與視頻號的“社交推薦”機制相矛盾,降低了內容的曝光概率。
這種貫穿始終的“克制”,一方面源于張小龍及其團隊的主觀考量,另一方面,或許也與視頻號的客觀限制有關——至少在現階段,視頻號的流量還不夠精準。“有時候50萬場觀,100萬播放,最終只有幾百個關注,交易額也幾乎沒有變化。”
問題或許在于,視頻號的算法還不夠了解它的用戶。兩位機構負責人都向36氪-未來消費提到,大量用戶還沒有養成“刷視頻號”的習慣,而是在朋友圈、微信群等場景下打開別人分享內容。結果便是,視頻號很難在自身生態中積累足夠豐富的用戶數據。
“押注視頻號的未來”,這幾乎是受訪者們共同的認知。盡管爆發期未如預期到來,視頻號至今對公司的營收貢獻非常有限,王巖依然認為這是一個必須布局的賽道。
在他看來,即使在互聯網拆墻浪潮下,微信將不可避免地對阿里、字節等平臺開放內容和電商的閘口,外鏈始終沒有視頻號來得方便快捷。
這些將布局視頻號視為“搶占生態位”的從業者們,仍在期待張小龍與他的視頻號,能夠講出一個與張一鳴和字節跳動截然相反的故事——不是“大力出奇跡”,而是“克制出奇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未來消費APP”(ID:lslb168),作者:黎佳瑜,編輯:謝康玉,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