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咖啡店都在激進擴張?可口可樂CEO給COSTA劃重點了
在疫情下順利“翻身”的全球最大軟飲公司可口可樂,正嘗試拿捏住更多增長機會。
小食代留意到,今天(12月2日)凌晨,可口可樂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詹鯤杰(James Quincey)參加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對話,并談到了該公司史上最大收購選擇BODYARMOR的考量、COSTA咖啡如何面對同行在中國等市場激進擴張、成本壓力等熱點話題。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最新收購
上月,可口可樂宣布以高達5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0億元)收購BODYARMOR剩余85%的股份,令其運動飲料組合在爆銳(POWERADE)、水動樂(Aquarius)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容。
在今天(12月2日)解析該公司迄今最大規模收購案時,詹鯤杰表示:“作為可口可樂戰略的一部分,我們在并購上挺大膽的,(喜歡)投資可能會顛覆品類的品牌。”他認為,BODYARMOR恰恰具備了這種潛力,因為該品牌不僅從友商手里搶到份額,也為運動飲料圈來許多新粉,推動整個市場增長。
據可口可樂資料顯示,BODYARMOR今年增長速度近50%,帶動其零售額超過14億美元。外界曾形容,這個成立于2011年的品牌打破了百事公司旗下的佳得樂在運動飲料上的絕對領導格局。
而小食代今天(12月2日)從歐睿國際處拿到的數據顯示,按零售量計算,BODYARMOR今年以5.5%的份額首次成為全球第四大運動飲料品牌,僅次于佳得樂、爆銳及水動樂。在過去五年中,BODYARMOR也是為數不多份額持續增長的大型品牌。
除了份量和勢頭足夠,在詹鯤杰看來,BODYARMOR也能與可口可樂現有運動飲料形成互補。
詹鯤杰說,在可口可樂的策略下,BODYARMOR定位高端路線,而爆銳則面向更為大眾的主流市場。“這兩個品牌的結合不僅可以更容易拿下份額,也能抓住品類溢價增長的機會”。
在將BODYARMOR收歸麾下后,詹鯤杰透露,可口可樂有考慮將這個美國品牌推廣至全球市場,如歐洲。盡管他在談話中并未提及中國市場,但參考可口可樂旗下的兩大品牌爆銳及水動樂均已被引進,運動飲料也被視為軟飲潛力品類,不排除BODYARMOR未來入華的可能性。
“未來重點還是我們將如何(借助BODYARMOR)推動整個品類的市場增長,而不僅僅是可口可樂怎么獲得更多份額,或者在某個市場贏得更多份額。”詹鯤杰稱。
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數據顯示,全球運動飲料2019年~2026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4.2%,2026年規模將達到32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78.76億元)。運動員對提高身體表現和耐力水平越發重視等因素將推動這一市場增長。
小食代留意到,除了這筆重磅并購,詹鯤杰在談話中還被問到該公司持股的能量飲料商魔爪與星座集團洽談并購的傳言,但稱“無法發表評論”。
詹鯤杰(James Quincey,資料圖片)
咖啡業務
在BODYARMOR之前,可口可樂上次如此闊綽的出手還是2018年以51億美元收購COSTA咖啡。今天(12月2日),詹鯤杰也被問及,在同行激進開店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熱鬧的中國市場,COSTA會否以類似力度進行擴張。
從他的回應來看,COSTA積極跟進的可能性不大。“就COSTA而言,考慮到它對咖啡店業態的依賴和在疫情早期幾乎關閉所有英國(大本營的)門店,可以說在疫情期間經歷了一段低潮期。但我們的策略并不是只運作咖啡店,然后在這個高度分散的行業里追趕其他人。”詹鯤杰說。
小食代曾經介紹過,多家咖啡連鎖已宣布發展提速。例如,Tims中國要在2026年前將目前300 多家門店發展到2750家。麥當勞稱,預計2023年旗下專業咖啡品牌McCafé(麥咖啡)將超過4000家。另外,Manner 5月獲數億美元融資,M Stand前后完成了超1億元和超5億元的融資,Seesaw在7月宣布拿下過億融資。
他表示,可口可樂更多把COSTA定位成一個咖啡平臺,門店會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有其他業態。如智能咖啡機COSTA Express、包含咖啡豆、機器、標牌在內的全套咖啡解決方案“快選PTS”。
值得留意的是,在疫情沖擊咖啡店時,這些面向店外飲用場景的業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COSTA Express在整個危機期間都保持增長,實際上還是加速增長。我們之前推出的即飲咖啡有不錯表現,包括亞洲、英國。然后我們聯合裝瓶商拓展的快選PTS也增加了成千上萬的網點。”詹鯤杰說。
這些業態也已被引進中國市場。目前,COSTA中國的業務板塊包括咖啡店、COSTA Express、即飲、家用咖啡產品和快選PTS。其中,快選PTS是約一年前才被引入中國。
在后疫情時代,COSTA在華也持續加碼店外飲用場景。例如,今年9月,快選PTS便首次開放招商,主要場景包括大學、餐廳/食堂、高級烘焙店、醫院、主題樂園/旅游景點、機場/交通樞紐,該項目希望明年入駐網點數能達“四位數級別”。
成本壓力
在不少食品飲料商因成本壓力宣布漲價時,可口可樂又打算如何應對呢?
“我們不認為定價完全受投入成本的驅動和制約,(可口可樂)也不是做大宗商品的,不存在成本漲(就立刻漲價)。我們更多還是做品牌,只要品牌價值提升了,就可以在與此一致的基礎上定價。”詹鯤杰說,盡管可口可樂公司與裝瓶商的成本結構有所差異,但大家都關注如何克服壓力和創造更大的品牌價值。
“現在的成本波動很明顯,因為多數人都拿與2020年情況對比。但如果對比2019年,并不是一切(變化)都那么可怕。”他說,針對原料價格上漲,可口可樂會通過長期合作關系和對沖等方式來解決。
詹鯤杰還表示,可口可樂在解決成本挑戰上擁有充分經驗,重點是保持穩定的利潤結構。
“我們也有在通脹是常態的國家開展業務,這些市場的漲幅能達到高個位數甚至超過雙位數。所以我們非常清楚,要處理好壓力,必須尋求穩定利潤率結構。”他說,如果遭遇成本壓力但無法穩住,即便情況變好了,這也將成為一種結構性劣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小食代”(ID:foodinc),作者:潘嫻,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