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月球正在離我們而去,是時候和月球說聲“你好”了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新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又快到農歷十五號了,每月的這幾天的滿月總是那樣地明亮、清透。千百年來,月亮總寄托著我們中國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圓滿的期盼,那么,當和月亮對視的時候,你是否意識到月亮其實正在逐漸離我們越來越遠呢?我們雖然無法阻止月亮的遠去,但是趁現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快去和正離我們而去的月亮說聲“你好”吧!本文來自翻譯。

    每年,我們的月球都不可避免地遠離地球一點點----大約一英寸半(譯者注:大約3.8厘米),這是一種幾乎察覺不到的變化。人類沒有辦法阻止這種緩慢的遠離,也沒有辦法使時光倒流。引力是看不見的、不可動搖的,無論我們做什么、對它的感覺如何,引力都將繼續推動月球遠離我們,即使在數百萬年以后也不會改變。

    看到這種相當夸張的描述,你可能會覺得我不務正業,吃飽了撐的天天盯著月亮看。但我其實是一名太空記者,思考、觀察天體并依此寫出文章就是我的工作。不過還有一個原因是,最近在中國的中秋節慶祝活動中,一個外表被設計成月球和隕石坑的氣球掙脫了出來、滾到了大街上。在我看到的那個視頻里,有兩個人在巨大的月亮氣球掉下來的時候拼命追趕著它,啊,再見吧月球!

    圖片來源:Pexels

    在過去,月球離我的距離比現在要近。大約45億年前,也就是月球最初形成的時候,它是由漂浮在地球周圍的巖石碎片組成的,那時,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比現在近十倍。科學家們認為,這些碎片是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神秘物體相撞后產生的。剛從宇宙烤箱里出爐的月亮滾燙而熾熱,在夜空中散發著紅光。科學家們說,當時的月球正在以每年大約8英寸(譯者注:約20.3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行星和它的衛星總是會像這樣慢慢分開。衛星雖然相對而言個頭比較小,但它們的引力仍然大到足夠拉扯它們的行星,導致更大的宇宙逐漸向外膨脹。對于我們這樣被海洋覆蓋的星球而言,這種影響表現在潮汐的變化上。月球拉扯著我們的海洋,但海洋又拉扯回來,使月球在軌道上加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行星科學家James O’donoghue向我解釋說:“如果月球在繞地球運行時加速,那么它就更有機會成功逃離地球,然后在一個離地球更遠的距離繞地運行。”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月球撤退”——這是一個令人愉悅的術語,因為這個術語讓我覺得月球好像人一樣正在放松地度假、彎曲它的巖石身體、擺出各種瑜伽姿勢,而不是慢慢地從地球消失。

    科學家們通過向阿波羅號宇航員留在月球上的鏡子發射激光來測量這種撤退,利用這些數據和其他信息來估計月球運動的歷史。這些年來,月球撤退的速度發生了變化,它的峰值與重大歷史事件是相吻合的,比如月球上的流星撞擊或地球上波動的冰期。月球的持續撤退對地球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潮汐的漲落,因為吸引月球遠離我們的力量會同時減慢行星的自轉速度,延長我們一天的時間。最初,當月球還離我們很近而地球旋轉得還很快的時候,地球上的一天只有四個小時,而以目前月球撤退的速度來看,一個世紀以后我們每天的時間要多增加兩毫秒左右。

    圖片來源:Pexels

    月球將以這種方式繼續漂移,直到科學意義上的“永遠”。所以,盡管最近即將上映的一部動作片《月球墜落時》(Moonfall)是以月球撞擊地球為題材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月球是不會撞上我們的。總有一天,大約6億年后,月球會在離地球極其遙遠的地方運行,屆時人類將失去最古老的宇宙景象之一:日全食。因為到那時候月球將無法阻擋太陽的光線并將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了。但是,月球的運行和地球依舊是相互聯系的,只不過隨著海洋的蒸發,月球將面對一顆非常不同的、十分炎熱的地球。當然,在那之后的幾十億年里,太陽會耗盡燃料,膨脹,這樣壯觀的恒星死亡會吞沒整個太陽系,到時候太陽和月球、地球都將完全脫離。

    這個周末,我的鄰居在我的屋頂上裝了一個天文望遠鏡,我第一次通過望遠鏡看到了一個平靜的太陽系。(我這算是哪門子太空記者呀!)當他向我解釋不同的鏡頭和它們的放大能力時,我有試圖集中注意力,但我實在是太興奮了,滿腦子只想著:快讓我看看,快讓我看看。曾經我眼中的月亮就是天空中一個明亮的二維球體,上面的黑點在人類的大腦中起著惡作劇般的作用,促使我們在月亮上尋找那些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但是對于我們而言又很熟悉的事物,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解讀這些事物:比如一張人臉、一只兔子的輪廓。那么月亮在我們身上又看到了什么呢?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小說《1Q84》中寫道:“月球對地球的近距離觀測時間比任何人都長。”“它一定目睹了地球上發生的所有現象和所有行為。”月亮仍在觀望。經歷了這樣可怕的一年半之后,它現在在思考些什么呢?

    圖片來源:Pexels

    我的鄰居轉動著望遠鏡望向萬里無云的天空。天空中有木星和它的扭曲帶,雖然看著不明顯,但沒錯,還有三個小光點就在它最大的衛星的側面;天空中還有土星,一個完美的球體,它的光環在兩側突出;然后是月亮:被隕石坑、裂縫和陰影所覆蓋,它的紋理是如此豐富,以至于我指尖的皮膚在看到這幅景象時都感到刺痛,就好像我在用手轉動彈珠一樣轉動著月亮,感受著它參差不齊的邊緣。那天晚上,為了避免破壞大家的興致,我決定不告訴屋頂上的其他人月亮正在緩慢而堅定地遠離我們。遠離家人、遠離相對正常的生活,這種經歷已經折磨了我們太多人。在第一次“正確地”看到月亮時,我最好把焦點都放在鏡頭里的小圖像上。可能這是它在向地球告別,但其實說聲“你好”也是很不錯的。

    譯者: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