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胰島素大戰一觸即發,原研藥企應對集采的后手有哪些?
國家胰島素專項帶量采購即將于11月26日開標,中國當前286億元規模(insight數據)胰島素市場面臨重構。據了解,國內有近2000萬糖尿病患者依賴胰島素治療,二代胰島素35-50元/支,三代胰島素70-240元/支,部分產品價格高于英國等發達國家。
出于生物制品的特點考慮,本次集采在規則設定上,采取了低淘汰率的方案,企業報價低于最高申報價40%即可入局。但中選不一定能保量,分組競價的名次決定著中選企業可以分配到多少基礎量、調出量,對于想爭奪市場份額的新興企業而言,價格廝殺在所難免。
本次胰島素集采的首年采購需求共報量2.14億支,報量前醫保方也曾號召醫療機構準確報量:除基礎用量外,將降價后可能釋放的增量考慮其中。從產品代際來看,三代胰島素報量1.24億支,占比58%,成為臨床使用的主流;進口產品報量占比約七成,國產約三成。
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三大跨國藥企占據報量主導地位,合計占比達75%;緊隨其后是國內深耕胰島素的甘李藥業、通化東寶;另有聯邦制藥、合肥天麥、江蘇萬邦等已有產品上市、但市場份額較小的企業。
此番胰島素集采落地后,原本近300億的市場規模將驟然縮小,對三家跨國藥企定然有較大沖擊。從此前五批的國家藥品集采結果來看,外資企業普遍不熱衷于“大幅殺價”,即便是嚴重依賴醫院市場的注射劑大品種,也有多家外企選擇放棄。在處方外流的趨勢下,院外市場成為原研藥企的出路之一;而對于研發能力領先的企業而言,增長引擎已逐步轉移至創新藥,通過自研、并購等方式推陳出新。
三巨頭:糖尿病新藥相繼上市
根據PDB數據,在中國胰島素市場中,諾和諾德、賽諾菲、禮來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8.5%、25.8%、10.3%,三者總和約為整體胰島素市場的75%。在成熟產品基礎上,三家都持續加碼糖尿病領域的新藥研發,這是其應對專利懸崖、集中帶量采購等市場變化的關鍵后手。
諾和諾德
目前胰島素在中國降糖藥市場仍占半壁江山,但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胰島素市場正在逐年萎縮,GLP-1RA、SGLT-2i等新型降糖藥市場規模快速攀升。諾和諾德的糖尿病版塊中,GLP-1RA產品利拉魯肽、索馬魯肽、及GLP-1與長效胰島素復方制劑相繼在中國上市。
從財報來看,GLP-1受體激動劑產品線已成為諾和諾德中國新的業績增長點。2021年上半年,諾和諾德在中國的總營收80.52億丹麥克朗(12.8億美元),胰島素產品線營收占比77%,仍是貢獻業績的主力。但從增速來看,以利拉魯肽(諾和力)為代表的GLP-1產線在中國區營收8.33億克朗(1.3億美元),同比增長65.61%,遠超胰島素產品線8.39%的增幅。
諾和諾德2021年H1財報
利拉魯肽等肽類降糖藥被明確證實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2017年,利拉魯肽通過醫保目錄談判,以410元/支的價格進入醫保開始放量。今年4月,利拉魯肽的“升級版”司美格魯肽(諾和泰,國際通用名為索馬魯肽)在中國獲批,作為長效GLP-1產品引發廣泛關注。
諾和泰是周制劑,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即可,且被證實對控制體重有顯著作用,在國際市場上出道即“C位”,2021年上半年全球銷售額達到140億克朗(22.3億美元)。2019年,中國GLP-1市場規模占總體降糖藥的比重僅2.2%,與全球數據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增長空間。未來,諾和力、諾和泰等新藥可能將為諾和諾德中國貢獻更多業績。
另外,10月28日,諾和諾德的“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注射液(諾和益)”也在中國獲批上市,諾和益是基礎胰島素德谷與GLP-1受體激動劑的復方制劑,一天注射一次,可降低低血糖發生風險。2020年,諾和益全球銷售額約24.44億丹麥克朗(約3.89億美元)。
賽諾菲
賽諾菲曾憑借甘精胰島素彎道超車,成為可與諾和諾德、禮來抗衡的糖尿病三巨頭。甘精胰島素是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長效胰島素類似物,也是本次集采涉及到的最大單一品種,PDB數據庫顯示,甘精在中國的年市場規模約30億元(人民幣)左右,2020年賽諾菲市場份額達74.51%;甘李藥業占24.08%,聯邦制藥只占1.41%。此次集采后,賽諾菲很可能需面臨量價齊跌的局面。
與諾和諾德相似,賽諾菲也在積極研發基礎胰島素與GLP-1的復方制劑,在11月進博會上,賽諾菲表示:創新藥iGlarLixi(甘精胰島素利斯那肽注射液,又名Soliqua)的III期臨床中國研究已達到主要有效性終點,預計很快就會在中國獲批上市。
賽諾菲2020年財報顯示,甘精胰島素(來得時)全球銷售額同比下降11.7%。2015年獲FDA批準的長效基礎胰島素來優時,銷售額同比上升5.7%;去年11月,來優時在中國上市,預計將貢獻更多業績。
數據來源:賽諾菲2020年財報,制圖:36氪
另外上述在中國進入臨床三期的Soliqua,去年全球銷售額為1.61億歐元,同比增長32%。從銷售絕對值來看,來優時和Soliqua難以快速補足甘精胰島素銷售下降的缺口,目前賽諾菲也在嘗試研發糖尿病數字療法、深度參與患者病程管理等。
禮來
從2020年禮來重點藥品的銷售額來看,胰島素產品線對全球業績的貢獻度已經降低,重組人和賴脯胰島素同比出現下降;而度拉糖肽(每周注射一次的GLP-1受體激動劑)、恩格列凈成為穩定增長的引擎。2019年,禮來的度拉糖肽進入中國醫保,在解決入院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后,也將面臨放量。
數據來源:禮來2020年財報,制圖:36氪
相比諾和諾德,禮來中國區的業績增長對胰島素依賴較小,但面對胰島素市場競爭加劇,禮來也一直在加碼新藥。繼度拉糖肽這一王牌產品后,禮來推出重磅產品Tirzepatide(GIP/GLP-1雙重受體激動劑);為加速上市,10月底禮來向FDA遞交了上市申請的同時,使用了價值不菲的優先審評劵。
除自研外,禮來也多次通過并購的方式強化在糖尿病領域的地位,7月斥資10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Protome,以獲得其實驗性葡萄糖反應性胰島素的研發資產,追上諾和諾德在這一方向的進度。
院外零售市場,已成出路之一
對原研藥企而言,面對集采,中選或出局兩種選擇哪個更優?醫藥地理根據PDB和Pharma ONE的數據,分析了第1批、第2批集采涉及到的原研藥市場銷售額的變化,結果顯示:第1批集采品規中,未中選原研2020年銷售額較2019年下降43%,中選原研銷售額下降59%;第2批集采品規的趨勢也是如此。
在第四批集采中,諾和諾德的經典降糖藥瑞格列奈片(諾和龍)報價是最高申報價的1.38倍,主動放棄;禮來的口服降糖藥恩格列凈(歐唐靜)確實降價3成,但降幅不敵本土藥企,也未能中選;賽諾菲雖然在4+7擴圍和第四、五批集采中,皆有個別產品中選,但院外市場已然成為重要根據地。
據中康數據,2020年胰島素在院外零售終端市場的銷售額約為51億元,占比不足20%;在院外市場銷售前五的企業依次是:諾和諾德、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賽諾菲和禮來。
面對集采,多數企業都會積極開拓院外零售市場,但對于市場知名度高、患者依賴性強的原研藥而言,在開拓院外市場時更具優勢。胰島素作為自行皮下注射的藥品,在品牌替換、劑量調整時,必須嚴格遵循醫囑,但用藥穩定后,通過零售終端購買并不會影響臨床效果。這與其他注射劑、及嚴重依賴院內市場的高值耗材頗為不同。
隨著集采規則的完善,淘汰率和競價規則都比最初時更為溫和。此次胰島素集采,諾和諾德有19款產品入圍,禮來有13款,賽諾菲6款,對跨國藥企而言,定然會準確評估每款產品的份額和競爭格局,給出報價方案。盡管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集采后胰島素國產替代程度會提高,但在價格相差不多時,臨床定然更偏好原研。
為避免中選后企業斷供、給患者帶來醫療風險,本次集采規則要求企業公開最大產能,并要求當中選企業獲得量超出其國內最大產能的50%時,醫療機構不再分配調出量給該企業,這一規則也將影響著企業報價抉擇。明天(11月26日)上午,謎底即將揭曉,36氪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