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基金投資比特幣了嗎?
多數投資者對于在FOMO這樣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里發現比特幣并不吃驚,畢竟其名稱和基金代碼的含義就是“唯恐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FOMO的基金經理Matthew Tuttle通過分析推特網紅的言論來跟蹤流行趨勢。他發現,在過去12個月里,比特幣的熱度上漲了226%(最近已稍有下降),成為貨真價實的流行詞語。
關于新的ETF投資比特幣期貨(一種關聯加密貨幣的衍生品)的相關報道已經很多了,如10月剛成立的ProShares Bitcoin Strategy(代碼BITO)已經在上面投了13億美元。此外,還有直接購買比特幣的交易所交易產品,例如387億美元規模的Grayscale Bitcoin Trust(GBTC)。購買這些產品的投資者一般知道自己在參與一種波動性大的新資產類別的投機,盡管并非所有人都認為比特幣能算做一種資產類別。
但是,隨著全球加密貨幣市場超過3萬億美元,比特幣開始出現在奇怪的地方——商品,股票,甚至還有債券基金這種傳統的投資組合壓艙石。4500億美元規模的貝萊德BlackRock Strategic Income Opportunities(BASIX)在1月更新其監管備案文件后,最近開始配置比特幣期貨。
所有這些都引發了質疑。加密貨幣不能像股票提供企業的所有權,不能像債券支付固定收益,不能像商品一樣給汽車提供動力或讓你吃飽肚子。聚焦于更傳統資產類別的基金經理們該如何定義它們呢?如果比特幣不能做這些事情,為什么這些人要投資呢?
“比特幣正在迅速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南瓜香料”,晨星的全球ETF研究負責人Ben Johnson說。“南瓜香料曾經只在南瓜餡餅中使用,后來被用于蠟燭和拿鐵咖啡。現在,只要愿意,甚至能找到南瓜香料口味的脆谷樂麥片。我認為,對于許多基金來講,尤其是剛剛涉足的基金,投資比特幣是一種在競爭者中實施差異化的方法。”
差異化是一方面,波動性資產類別的誘人收益是另一方面。Tuttle說:“買一只3年后基本能夠確保收回100美元本金的債券,還是買一些你無法徹底說服我不會歸零的東西,中間的區別太大了”。他的FOMO ETF在Grayscale Bitcoin Trust中的持倉達1.9%。“我認為債券投資經理有一種唯恐錯過的心理。在目前這樣的環境下,你怎么當債券經理呢?”Tuttle當然指的環境就是現在債券幾乎不付任何利息的情況。“我認為債券經理正在想方設法提升收益”,他補充道。
Strategic Income Opportunities的經理Rick Rieder對于比特幣與黃金的相似之處,以及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均持懷疑態度。他將比特幣期貨看作是一種關聯強勢特征的看漲期權,這些特征包括其市場基礎設施的發展,大型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以及流動性的相應增長等。
當然,這種比特幣作為看漲期權的說法無法將加密貨幣歸為收益類投資。實際上,前述貝萊德基金的比特幣期貨頭寸很小,根據其6月30日的最新半年報,名義金額僅有2100萬美元。
Rieder明確反對將特幣類比黃金的說法。該說法主要是基于加密貨幣的有限供給。由此,比特幣就像是一種能夠抵御通脹的貨幣,不會像美元等法定貨幣那樣,由于近年來的貨幣供給爆發而貶值。
10月,在WisdomTree Investments宣布其WisdomTree Enhanced Commodity Strategy ETF(GCC)將在比特幣期貨上投資不超過5%時,也使用的是這種邏輯。WisdomTree的博客宣稱:“在過去三年中,比特幣的年化波動率是76.84%,而黃金的年化波動率是14.8%......。然而,我們相信比特幣和黃金的潛在經濟結構是相似的。”該ETF目前持有3%的比特幣頭寸。
由于其具有高科技特征,“有些人認為比特幣就像是風險投資”,WisdomTree的數字資產負責人Will Peck說。“我認為,關于比特幣作為商品,或者更像是硬資產的說法,主要是由于比特幣的供需關系與黃金類似。”
然而由于其虛擬架構,比特幣缺乏硬資產的物理性。此外,很多投資者把黃金看作貨幣而非商品,因為其工業或商業用途很少。“如果你對商品的定義不包括黃金,那我認為你也許想把比特幣也排除在外”,Peck指出。
更混亂的是,比特幣也出現在股票基金中,尤其是偏重科技或金融科技的那些。在Kinetics Mutual Funds的股票基金中,5只有較大比特幣持倉,3只持倉比例達到兩位數。9月30日,最大的3.06億美元規模的Kinetics Internet(WWWFX)基金中,有33.6%的組合資產投資于Grayscale Bitcoin Trust。“比特幣明顯不是股票”,Kinetics的總裁Peter Doyle承認,“但你能看出為什么它會被認為是互聯網的貨幣”。他說,最初,這些基金的比特幣頭寸都不到2%,但后來取得了顯著增長。
加密貨幣出現在傳統基金中的問題在于,投資者越來越難以準確理解自己到底持有的是什么,以及自己的持倉有哪些特定風險。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來咖智庫”(ID:laikazk),作者:豆豆,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