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馬斯克星際飛船計劃:通往多星球物種、太空文明的運載系統
11月18日消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私人太空公司SpaceX正在研發一種可能會改變太空旅行游戲規則的飛行器。眾所周知,星際飛船將是完全可重復使用的太空運輸系統,能夠搭載多達100人前往火星。
SpaceX的創始理念就是幫助生命成為多星球物種。馬斯克說,如果地球經歷可能導致聲明滅絕的災難,比如小行星撞擊地球,在火星等其他星球定居可以保護人類文明的延續。
星際飛船原型SN9于2021年1月在得克薩斯州博卡奇卡進行飛行測試
馬斯克在2016年說:“歷史將沿著兩個方向前進:一個方向是我們永遠呆在地球上,然后會有最終滅絕事件發生。另一種選擇是成為太空文明和多星球物種,我希望你們同意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這位SpaceX的創始人經常談到他在火星上建造城市的夢想。他認為,火星殖民第需要大量人口才能實現自給自足。要實現這個夢想,就需要一種能夠勝任這項任務的運載工具。星際飛船系統是運載火箭和宇宙飛船的組合,每次可以運送100多人到這顆紅色星球。
馬斯克曾說過要在火星表面建設城市
星際飛船系統被設計為完全和快速可重復使用。完全可重復使用意味著,主要的硬件部件不會像其他發射系統那樣被丟棄在海里或被燒毀,而是返回地面,以便支持再次飛行。
快速重復利用意味著從太空返回后,星際飛船可以重新填充推進劑,并在短時間內準備再次發射,就像飛機那樣。這就降低了整個發射過程的成本。
星際飛船概述
在發射時,名為“星際飛船”的同名太空艙將被堆疊在超重型火箭上,整體高度有120米,也被稱為星際飛船系統。
讓我們先看看太空艙,它的鼻錐和著陸翼使用不銹鋼材質,很像科幻小說中描述的火箭飛船。在50米高的飛船底部有六個高效的猛禽發動機,SpaceX花了10年時間才研發成功。助推劑燃燒是分階段進行的,這種發動機的設計減少了推進劑的浪費。
星際飛船系統被視為史上最強大的火箭
星際飛船的中間是推進劑罐,它們給迅猛禽發動機提供液態甲烷(CH4)和液態氧(O2)。其中甲烷是燃料,氧氣作為氧化劑,即使燃料燃燒的化學物質。這種混合物被稱為甲氧氯銨。
燃料的選擇對于火箭發動機來說至關重要,但甲烷可以產生大量的推力。考慮到馬斯克在火星上的設計,這也是個謹慎的選擇。這位SpaceX創始人表示,CH4可以通過被稱為“薩巴蒂爾反應”的化學過程,從火星的地下水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中合成。
用火星資源為星際飛船補充燃料返回地球,將使該飛船在一定程度上自給自足,使旅程更可行,也更劃算。星際飛船的頂部是個巨大的有效載荷艙,將能夠將貨物或人員運送到深空的目的地。
星際飛船由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以甲烷為燃料
現在,讓我們轉向運載火箭。超重型火箭高70米,將裝滿3400噸低溫(冷凍)甲氧氯甲烷。它將由大約32臺猛禽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推力應該超過7257噸。它應該能夠將至少100噸(甚至可能高達15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這將使超重型火箭比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用于阿波羅登月任務的巨型土星五號火箭更強大。
位于得克薩斯州的星際基地正在安裝超重型火箭助推器
發射和補充燃料
當整個星際飛船系統從發射臺上升空時,它將開始向預定軌道傾斜。當上級階段在太空中分離時,超重型火箭助推器會翻轉并落回地球。在下降時,助推器的側面會展開名為“網格翼”的鋼結構,這將有助于引導火箭級返回發射臺,以便它可以再次飛行。
SpaceX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希望利用發射塔捕捉返回的助推器。當工程師和機組成員在發射前坐在發射臺上時,這座發射塔為他們提供了進入太空艙和火箭的通道。
一對機械臂將從發射塔伸出。當發射過的助推器被機械臂捕捉到時,網格翼將承擔負載。這座發射塔被稱為Mechazilla,因為它很像電影《哥斯拉》中的生物。
圖6:星際飛船被堆疊在超重型火箭助推器上,后者伸出的網格翼幫助它返回地球
與此同時,星際飛船系統的上一級在分離后可以插入到“駐泊軌道”,允許它重新填充推進劑。
馬斯克在2017年的一次會議主題演講中解釋說:“如果你只是想將星際飛船送入軌道,而不做任何補充,這已經足夠。你可以將150噸有效載荷送上近地軌道,但沒有燃料前往其他地方。如果有加油機在軌道上幫助重新加油,就可以將150噸有效載荷一路送到火星?!?/p>
為了補充燃料,星際飛船將與另一艘已經環繞地球運行的星際飛船對接,后者僅僅充當“推進劑倉庫”。
星際飛船太空艙與超重型火箭助推器分離
星際飛船的用途
對于往返火星的長途旅行來說,每次可能需要9個月的時間,馬斯克打算在星際飛船太空艙前部的有效載荷區域安裝大約40個客艙。
他曾說過:“如果你真的想塞進更多人,每個船艙可以容納五六個人。但我認為,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是每個艙位有兩到三個人,所以名義上每次飛往火星的飛船大約有100人?!?/p>
有效載荷艙還將設有公共區域、存儲空間、廚房和避難所,人們可以聚集在那里躲避太陽風暴,太陽風暴會向太空釋放有害的帶電粒子。
星際飛船還將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阿爾特彌斯”(Artemis)重返月球計劃中發揮關鍵作用,該計劃旨在建立人類在月球上的長期基地。2021年4月,NASA授予SpaceX價值28.9億美元的合同,將星際飛船開發成著陸器,在未來十年左右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
SpaceX始終在為NASA設計能用于登月的載人星際飛船
為阿爾特彌斯計劃量身定制的星際飛船將不具備返回地球所必需的隔熱板或襟翼。相反,“星際飛船人類著陸系統”在從地球首次發射后將留在太空中,這樣它最終可以用于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之間的多次旅行。
無人或貨物版的星際飛船有個像鱷魚嘴一樣張開的有效載荷艙,這將允許它用于發射衛星。SpaceX表示,巨大的有效載荷能力為新型無人科學任務提供了可能性,包括部署比詹姆斯·韋伯更大的望遠鏡,后者即將成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
星際飛船系統還可以用于太空旅游,馬斯克已向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承諾,將在2023年進行繞月旅行。與此同時,這種運輸系統還可以在地球上不同的目的地之間進行高速旅行。
馬斯克說,星際飛船最終可以把人送到“更遠的太陽系”的目的地,包括木星這樣的氣態巨星。但這仍是一個長期目標。
太空艙著陸
為了將其他航天器帶回地面,工程師們依靠降落傘,或將飛行器設計成能夠在跑道上著陸的方式。但是星際飛船系統的上層太空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當它準備在地球上著陸時,太空艙首先以60度角重新進入大氣層,然后以水平位置“腹部翻轉”著陸。
這種返回模式完全依賴于大氣層來減緩飛行器的下降速度。缺點是,在這種配置下,星際飛船的著陸可能不太穩定。因此,飛行器使用四個鋼制的著陸襟翼,放置在飛行器的前部和后部,來控制其下降。這很像跳傘者用他們的胳膊和腿控制身體進行自由落體運動。
2019年,馬斯克在一次星際飛船更新中表示:“這與其他任何東西都不同,我們正在進行一次可控降落。你試圖制造阻力而不是升力,這真的與飛機相反?!?/p>
當星際飛船接近地面時,它的速度應該足夠慢,足以使發動機啟動,使飛船翻轉到垂直姿態。然后,它使用猛禽發動機作為反動力,引導飛行器使用著陸腿安全著陸。馬斯克表示,這種通用方法可以用來讓星際飛船安全地降落在太陽系的任何行星表面。
然而,最終,星際飛船返回地球或許還有其他目的地時,可能不再需要做翻轉操縱。相反,當飛船接近地面時,會被發射塔的機械臂捕獲,就像超重型助推器一樣。
馬斯克在推特上解釋說:“星際飛船也會被Mechazilla捕獲。和助推器一樣,沒有著陸腿。這些只有在月球和火星上需要,直到當地有基礎設施。”
星際飛船系統何時發射
在過去幾年里,SpaceX在其位于得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星際基地設施中測試了各種太空艙的原型。該公司于2019年啟動了名為Starhopper的39米高“試驗品”,它看上去有點兒像水塔,并將它發送到離地面150米的高度。
第一個具有鼻錐和襟翼的星際飛船原型是SN8,它于2020年12月飛到了12.5公里的高度。SN8以腹部翻轉方式返回地球,給SpaceX提供了關于航天器從太空返回的最后一部分的寶貴工程數據。
然而,SN8接近著陸場的速度和力度有點兒過大,導致其發生碰撞并爆炸。在星際飛船原型SN15于2021年5月成功軟著陸之前,又有3個試驗品以爆炸終結。
SpaceX原本計劃在2021年的某個時候進行星際飛船系統的首次軌道測試飛行,但首先需要得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發射許可,該監管機構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一項關鍵的環境影響評估。
在周四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空間研究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上,馬斯克表示,SpaceX“希望”在2022年1月對星際飛船系統原型進行首次軌道飛行測試,具體時間取決于測試和監管部門的批準。
盡管馬斯克不確定首次軌道試飛能否取得成功,但他堅信星際飛船系統肯定能在2022年進入太空。他稱,SpaceX的目標是明年進行多達12次星際飛船測試飛行,以完成“測試飛行計劃”,并在2023年發射真正的有效載荷。
馬斯克說:“我認為,為了讓生命變成多星球物種,我們可能需要1000艘飛船或類似的東西。SpaceX的首要目標始終是推進太空技術發展,使人類能夠成為多星球物種,并最終成為一個太空文明?!?/p>
本文來自“騰訊科技”,審校:金鹿,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