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戴上這副手套,我們就能「摸到」元宇宙

    經過科技改造的手套,或許不再是保暖配飾那么簡單。

    圖片來源:Meta

    2014 年,知名 VR 設備制造商 Oculus 被 Facebook 收購( 后者已被更名為 Meta ),自那時起 Facebook 內部就組建起了一個名為「現實實驗室 (Reality Labs)」的團隊,內部細分出數支研究小組,各司其職。

    其中一個小組把開發重心放在解決虛擬世界的觸摸交互上,如今小有成效,他們在昨天向外界展示了一副布滿了線纜和氣囊的觸覺手套,我們對虛擬世界又多了一份遐想。

    一副手套如何撐起元宇宙

    在 Meta 放出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手套內側布滿了黑色突起,其實那是一個個氣囊,乍一看其實挺瘆人的。

    你戴上手套和頭設進入 VR 世界里,拿起眼前出現的物體時,氣囊會隨感應而充氣漲起,這樣便會限制住指關節的彎曲,從而模擬出手握東西的感覺。指腹內置震動馬達,用于模擬觸感。

    手套背部有白色標記,用于動作捕捉,意味著它還是個控制器,控制方式或許跟 Quest 2 上的空手操作類似,通過手掌擺動開合、手指捏合進行交互,承擔起手柄的工作。

    在這時長僅 1:13 秒的視頻里,團隊成員給我們分別展示了「在 VR 世界里握手、碰拳、玩疊疊高是怎樣一種體驗」,目前看來這一副手套看起來累贅且瘆人以外,還挺成熟的,應用場景似乎也頗為豐富,總之一切得用手進行交互的 VR 應用,它都能派上用場。

    我甚至已經可以想象到借助這副觸覺手套,在 Quest 2 中玩游戲的模樣了。

    譬如在 Real VR Fishing 里釣著魚,掌心的氣囊填充后撐滿手掌,模擬出手握魚竿的感覺;有魚上鉤時,手套上的馬達會發出由弱漸強的震動;手套甚至可以通過把所有氣囊充滿氣,強制張開你的手掌,從而模擬出魚竿脫手后的感覺。

    圖為 Real VR Fishing 游戲畫面

    Meta 向外界公開目前取得成果的同時,也「抱怨著」此前遇到的難點。

    首先是軟體機械 (Soft robotics),研發小組曾考慮過在手套上布置滿微電機,用細微且飽滿的震動營造出真實的觸感,但那將帶來散熱問題,于是他們將研發思路轉向微流體力學 (Microfluidics),也就是目前這個方案。

    然而想要快速調節氣囊中的空氣流動,需要一顆可以調度這一切的高速處理器,研發小組沒有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于是他們開始自研。

    如何將本不存在的擬真觸覺渲染 (Haptic rendering) 出來,也是橫亙在該團隊面前的難題之一。

    他們解決完這一道道難題之后,終于自信地把這款手套原型公布了。

    即便當下觸覺手套在形態上仍比較簡陋,但配合上逼真的音效,它所營造出的手部觸感應該是可以輕易騙過人的大腦的。

    我看到了一個盤子、我看到我的手指在盤子上,我聽到了手指在盤子上搓動的刮擦聲,還感受到了手柄的震動,那么我就會告訴你,我在搓著一塊陶瓷盤子。

    這是實驗室負責人 Michael Abrash 回憶起他第一次 VR 體驗時腦海里產生的想法,側面驗證了人的感知是極易被欺騙的。

    這跟我玩 Beat Saber 時的感受極其雷同,當我看到光柱正向我快速移動時,我的內心泛起一絲緊張,這種虛擬場景所帶來的緊迫感,不亞于在現實中撞向一面墻。如果那時候我戴著智能手表去體驗的話,在光柱撞過來的那一刻,我的心率一定會出現峰值。

    圖片來源:lifewire

    所以當手部交互足夠擬真,就可以把這套方案遷移至全身模擬,實現近似頭號玩家中的綠洲套裝。

    到那時候,我在 Beat Saber 中撞上光柱時,或許真的能感受到撞擊感。這也是 Meta 目前正在攻克的領域:感官科學。

    這是讓虛擬現實變得更真實的關鍵。

    用科技改造手套,Meta 不是獨一家

    Meta 在研的觸覺手套想要賦予用戶更沉浸的感知能力,并把玩家從手柄中解放出來。

    其實不只是 Meta,有不少游戲廠商都嘗試過用手套取代手柄。

    1977 年,第一款有線數據手套 Sayre Gloves 誕生,手背上綁著一條條柔性管,內部通有光線,當手指彎曲時,光纖內光通量會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就能以此判斷手指的彎曲程度,這為手部動作賦予了轉變成輸出信號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evl.uic.edu

    后來 1987 年任天堂推出了 Power Glove,這是專為 FC 紅白機設計的外設周邊,被視為體感設備的先驅,然而它的操控方式過于復雜,所提供的游戲數量也比較局限,設備體積重量大。于是 Power Glove 在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浪潮中,逐漸被淹沒。

    截自 Gaming Historian 視頻

    千禧年后 VR 概念再次興起,人們重新思考數據手套的作用,手套不僅可以將動作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用于控制電腦或游戲機,還能將數字信號反向生成模擬信號,進而產生觸覺。

    這正是 Meta 推出觸覺手套的思路,不過 Meta 之前,Teslasuit、HaptX、Dexta Robotics 都推出過類似的力反饋外設,他們在形態上更加笨重,相比之下 Meta 的手套實現輕量化的同時還提供了模擬觸覺的一種新思路。

    元宇宙漸漸照進現實

    近十年里,籠罩在 VR 發展路上的迷霧被快速撥開。

    業界最開始思考著,如何將高分辨率屏幕變小,然后放進 VR 頭設里。緊跟著,整個行業開始為提升交互體驗而努力,最后一步便是為用戶構建更多可供消費的好內容。

    這一路上 Meta 始終堅守著,攻克了 VR 領域出現的一個個技術難點,如今市場也給出了不錯的回應。

    高通 CEO 安蒙在 2021 投資者大會上宣布,Meta 旗下 Quest 2 設備的累計出貨量已超千萬臺。而這臺設備發布至今,不過 2 年時間。

    消費者愿意為 Quest 2 買單,是市場給出的良性反饋,從產品力和售價因素綜合考慮,它確實算是當下嘗鮮 VR 的最理想設備。未來在觸覺手套加持下,Quest 2 的體驗會更加完善(近期我們也會推出 Quest 2 的評測內容,小伙伴可以留言說下最感興趣的功能)。

    隨著軟硬件逐步完善,或許 Meta 描繪的那個美好且前衛的虛擬世界,很快就會照進現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PPSO”(ID:appsolution),作者:王志劭,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