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Apple Music聯手QQ音樂,到底誰才是受益方?

    對國內音樂愛好者來說,聽音樂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國內音樂版權四分五裂的大前提下,同時開通好幾個音樂會員已經是國內云音樂的新常態了。即使你選擇購買實體CD,實體碟的更新速度也追不上日新月異的國內流行音樂市場。

    這種版權壁壘就算外國和尚也不能免俗,比如在海外市場能和Spotify打個55開,與各大音樂發行商達成了深度合作的Apple Music,由于拿不到國內部分流行音樂的版權,同時也有較高的音樂人認證門檻,在國內業務一直處于水土不服的階段。大家對Apple Music的評價也一直是“哪都好,就是音樂太少”。

    不過蘋果終于迎來了曙光:2021年11月9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宣布與Apple Music達成授權協議,將通過TME音樂云進行授權音樂作品的全球發行與推廣。換句話說,蘋果終于找到了涉足流行音樂市場的敲門磚,國內運營平臺,也終于看到了新的參賽選手。但話又說回來,拿下國內音樂授權,Apple Music在國內就一定可以風生水起嗎?

    合作對Apple Music的意義

    我們先來看看此次合作對Apple Music有什么意義。此次合作最直接的作用顯然是能擴大Apple Music在國內音樂領域的影響力。在“全民造星”時代,綜藝和選秀節目是新型音樂人登場的最好方式,而為了榨取音樂人的最大價值,版權方也會想盡辦法為音樂人帶來不同渠道的推廣,從而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

    但問題在于傳統的音樂分發渠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快銷音樂”的分發需求。為了在更短的時間里實現最大化的音樂分發,版權方往往會從“造星”開始,將音樂人限制在自己的版權平臺內,從而實現最快速度的音樂分發。像Apple Music這樣從傳統音樂銷售平臺轉型而來的音樂平臺,自然不會成為“造星新勢力”的主要戰場。

    此次Apple Music與騰訊音樂達成合作,明面上看Apple Music能獲得來自騰訊音樂的音樂版權,可以擴充Apple Music并不豐富的國內音樂版權,提高Apple Music的競爭力。這對于在國內使用Apple Music的用戶與蘋果本身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著用戶不再需要以iCloud音樂云盤的形式上傳自己另外購買的音頻文件,可以直接在Apple Music中進行點播。對蘋果來說,此次合作也補全了Apple Music長期缺失的國內音樂版圖,讓Apple Music真正給你擁有與國內音樂平臺同臺競爭的能力。

    但這還只是此次合作成果的一部分,在我看來,此次合作的真正意義,其實也是給國內音樂人一個嶄新的音樂出海機會。

    全新的音樂出海渠道

    對國內小眾音樂人來說,如何將自己的音樂帶到更多聽眾面前一直是一個難題。雖然網易云音樂等國內音樂平臺陸續推出了自己的音樂人認證計劃,但這樣的音樂分發依舊停留在國內市場中,無法讓音樂與國際接軌,音樂人自然讓業務員接觸更大的音樂舞臺與更高的版權收益。

    此次Apple Music與TME的合作,就為國內音樂人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Apple Music與TME合作,意味著TME體系下的音樂人有途徑將自己的音樂作品帶到Apple Music這個全球前二的音樂分發平臺上,提高自己作品的曝光量。

    要知道現階段國內提供音樂海外宣發服務的供應商較為有限,一般來說也就是索尼、華納與環球這些傳統的音樂品牌。TME與Apple Music達成合作,有望一站式為音樂人提供完整的海內外音樂分發服務,這對國內音樂市場來說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這一代點其實在Apple Music和TME的合作公告中也有所提及。公告中表示“將通過TME音樂云進行授權音樂作品的全球發行與推廣”。換句話說,國內獨立音樂人的作品,甚至是選秀節目中的翻唱歌曲,未來都有可能在Apple Music中出現。

    在線音樂平臺的又一次洗牌?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未來Apple Music真的獲得了國內獨立音樂的國內分發授權,Apple Music就真的能在國內音樂市場實現彎道超車嗎?我覺得未必。

    很多人認為音樂流媒體軟件的核心競爭力是音樂曲庫,但這個結論并不完全正確。曲庫對音樂流媒體的市場占有率影響舉足輕重,但真正構成用戶黏性的,并不是可以買來的曲庫,而是用戶長期使用累積下來的用戶數據和與之匹配的推薦算法。

    無論對音樂流媒體軟件還是視頻流媒體軟件而言,內容的推薦算法都是真正構建用戶黏性的根基。網易云音樂之所以能在國內音樂市場獲得不錯的成績,背后的音樂推薦算法功不可沒。

    反觀Apple Music,不但沒有足夠的用戶喜好數據,甚至從一開始就不是用算法推薦音樂列表,全憑音樂編輯手工編排。這種做法對國內音樂平臺來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得不償失。除此之外,中外音樂愛好者對音樂的不同喜好為Apple Music的用戶評價帶來了一絲不確定性。對Apple Music來說,國內云音樂市場就像一座已經高度發達,經歷了深度開發的孤島。而新來的挑戰者想從已有市場中獲得市場份額,這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總結

    Apple Music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得多,iPhone用戶就不用說了,它配合Siri等,能實現許多便捷的操作,用戶購買蘋果設備經常會送Apple Music會員,很多用戶干脆就直接用Apple Music了。Apple Music還推出了安卓版本,收費還不高,同樣吸引了不少用戶。

    但與國內音樂平臺相比,Apple Music依然缺乏關鍵的競爭力。即使Apple Music能拿到國內音樂的授權,但版權只是蘋果進軍國內音樂服務要翻過的第一座大山。版權之后,還有算法、用戶社區與線下活動等多項挑戰需要蘋果一一解決。更何況蘋果的目的并不只是要做一個云音樂平臺,為音樂人提供一站式的音樂分發、銷售平臺,才是蘋果在音樂領域耕耘的最終目的。而TME等國內平臺也注定不會將對應的市場份額拱手相讓,如何在與Apple Music合作的同時保留自己的競爭力,這也是TME未來要考慮的問題。

    作為一家國外的企業,蘋果確實難以把控國內用戶的喜好,而且中國有14億人口,愛好差別很大,許多小眾歌手蘋果都不了解,Apple Music短時間內確實不適合國內用戶。但求論如何,Apple Music與TME的合作,其實也是蘋果對國內音樂市場越來越重視的一種體現。在與TME達成合作后,我們也不能排除Apple Music與其他國內音樂平臺達成合作的可能性。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無法影響音樂軟件與平臺之間的決策。但作為一個用戶,我始終認為版權不應成為音樂市場競爭中的武器,讓喜歡音樂的人聽喜歡的音樂,這才是音樂軟件的存在意義。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作者:一位天明,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