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GO+1.0:降低門檻,為更多初學者打開編程大門

    10 月 15 日,在七牛云主辦的“Go+ Together”發布會上,七牛云創始人兼 CEO 許式偉發布了 Go+ 1.0 版本,并啟動了 Go+ 開發者基金。

    在 2011 年的創業大航海時代里,當第一道云計算的浪開始席卷中國大江南北,各家云廠商便紛紛入場。許式偉(江湖人稱老許)從盛大出來后,帶著幾位 Golang 技術專家開始了創業,為剛起步的云端世界打開一扇神秘的語言大門—— Go ,這門語言簡潔、高可用的特性,以及在后端各個場景里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讓架構師們大開眼界。

    時間來到2019 年,根據 HackerRank 的程序員技能調查,程序員最想學習的編程語言 Top3 分別是 Go、Kotlin、Python,在參與調查的 70000 多名程序員中,想學習 Go 語言的人占37.2%。作為中國 Golang 核心的幕后推手之一,老許讓七牛云一度被稱為 Gopher 的黃埔軍校。

    2020 年 7 月,Go+ 項目在 Hacker News 上引起了一陣風潮。按老許的話來說,“Go+ 首先是一門通用語言,理論上你可以用它來解決絕大部分領域的問題。這一點和 Go 也很像。Go 也是一門通用語言,但以 “服務端編程” 為靶心。” Go+ 本身的設計理念也一脈相承 Go 語言的簡潔性,并在此基礎之上,合理準入簡化語法—— 不僅僅是語法,低代碼化、去復雜化以及低門檻化都是 Go+ 的核心特性之一。

    01. “源于 Go,但高于 Go”的科學理念

    一般情況下,Go大多應用于后臺系統開發,但伴隨著數據爆炸時代的到來,后臺系統和 AI 系統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深度學習領域,編譯器成為最新的主流研究方向。Go+ 便是在靜態語言基礎上建設了更為友好的界面及編譯策略,可復用現有的 operators 和 gradient operators,深刻貫徹著“簡單而有效”的邏輯。

    從設計理念上,Go+ 繼承了 Go 的開發理念,適用于大型軟件工程和工程的開發。不僅完全兼容 Go,復用 Go 的生態,還新增了 12 個語法,簡化了使用門檻,表達方式接近于自然語言。

    02. 老許最小的 Go+ 學徒

    談到低門檻這件事,老許分享到,在GO+1.0的貢獻團隊中,還有一個年僅12-13歲的小朋友ken,他已經使用GO+寫出了多款小游戲,這也很好地體現出了GO+低門檻的特性。

    老許表示,因為 Go 有一些工程性的語法特征,初學者是不易掌握的。Go+ 會把一些復雜性的東西在入門的時候隱藏起來,避免初學者在剛剛學習便接觸到工程相關較復雜的東西。“像我現在教小孩子編程也不會太過涉及到如何編寫大型程序相關的東西,基本上以基礎語法、程序思維的鍛煉這些東西為主,不會涉及到太多工程的東西。”

    反觀今天火熱的 STEM 教育,其實與工程界是割裂的。因為不是所有學校的課程設計以及實踐經驗,都與社會和企業需求完全接軌,所以許多企業在招聘應屆大學生的時候非常痛苦,有些孩子是從 Scratch開始接觸編程,但Scratch無法運用到工程開發中,這其中耗費了大量社會資源與教育成本。

    而Go+ 的出現,讓孩子能夠更快掌握一門工程語言,這對于產學研三界都是意義重大的一件事。Go+ 作為一種靜態語言,既具備了靜態語言的要求及延展性,同時隱藏了許多工程性的部分,把學習門檻降到最低,初學者甚至不用學習定義就能快速上手,真正讓編程教育與工程開發無界互通。

    03. 三位一體:STEM 教育,工程開發,數據科學

    隨著全球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和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編程語言需要對海量數據池存儲、處理和分析等相關能力的不斷迭代進步。

    Go+ 的希望在將來進一步降低程序員做數據分析以及算法的門檻,讓更多與數據相關的職業用同一種語言去做自然對話。Go+ 簡潔的語法,使其表達能力遠勝于C, 并且Keyword 總數也遠小于 C,編譯器對代碼的性能優化水平大幅提升,極大簡化了編程過程,從某種深度上說,Go+ 也補全了 Python 的生態。

    作為完全由國內團隊開發的開源語言,Go+ 1.0 提出了“三位一體”的理念,讓STEM 教育與工程開發相融合,未來進一步讓工程開發與數據科學相結合,有望解決程序員和數據科學家的培養問題,讓產學研能夠使用同一種語言。

    摘句老許的話:軟件吞噬所有的行業以后,編程語言或許會成為人類文明的底層基礎設施,因為它改變了人類記錄工程技術的方式…這意味著如果你不懂編程,很有可能是看不懂未來大部分的知識。

    04. 結尾

    以老許的話說,Go+ 的愿景是“三位一體”,即融合工程開發的Go、數據科學領域的Python、編程教學領域的Scratch。以 Python 之形結合 Go 之心,讓工程師處理數據不需要學習新的開發語言,讓初學者學習編程、開發作品的門檻更低。

    最后,作為中國最早技術創業的人群之一,老許認為,開源是對知識產權最好的保護——它具有巨大的虹吸效用,并對 PaaS 商業層有巨大的想象力。也許,這可能是一位深耕技術領域的創業者的宿命以及開發者能獻給這個世界的最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