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看海信的精神焦慮,阿Q式營銷法有效嗎?
日前,海信子品牌Vidda在微博平臺發布了主題為“Vidda寵粉,米有問題”的宣傳海報,內容為“米有屌絲,唯有上 帝;米有耍猴,唯有彪霸;米有暴利,唯有讓利;米有偽性價比,唯有六邊形戰士”,雖然所有的“米”字都被注了“méi”的發音,但是嘲諷小米的用意還是非常明顯的。
這條微博讓Vidda陷入到了輿論漩渦中。許多網友認為,這種行為就是在惡意碰瓷小米,并且借機給自己做營銷,甚至小米前高管魏來也在朋友圈怒懟Vidda“想要市場份額,也不要用這么low的玩法”。對此,Vidda首席品牌官朱書琴這樣回應:“Vidda其實是想說一些真話,用戶本來就應該像上 帝一樣寵著。”
1、炮火引向消費者
看看Vidda的品宣內容,針對小米的字眼是“屌絲”“耍猴”“暴利”和“偽性價比”。筆者認為,良好的企業品宣對于消費者應當做到一視同仁,而不是為了達到抹黑競爭對手的目的,就把競爭對手的消費群體也抹黑一遍。教員有句名言,所謂政治,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句話放在PR行業也是如此。
海信Vidda作為老牌廠商,使用二三流品牌才會使用的蹭熱點方式來給自己做品宣,姿勢實在難看,已經很掉價了;同時又將炮火的打擊面從對手延伸到了消費者群體,將小米的用戶貼上“屌絲”“猴”等標簽,不僅激怒了小米用戶,還敗壞了自家的路人緣。
雖然口口聲聲稱自家顧客是“上 帝”,但是在行動上又將消費者分成“三六九等”,根本就不尊重潛在的消費者,這樣小肚雞腸,又怎么去吸引更多消費者、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光是在PR這一塊,Vidda做的就不合格,也不值得得到消費者的尊重。Vidda“寵粉”又能“寵”到什么程度呢?
2、從Vidaa到Vidda
Vidaa是Vidda的前身,雖然只有一個字母的差別,但是背后卻是海信對于家電理解根本性的變化。
Vidaa最早可以追溯到8年前,2013年4月,海信正式推出創新性新品Vidaa TV,宣告了智能電視操作速度從此進入了按“秒”競爭的時代;2016年6月,海信正式發布了中國互聯網電視市場首個高端品牌—Vidaa,同時發布了Vidaa獨立品牌首個作品—V1系列高端互聯網電視。同時期,海信電視線下市場占有率為15.54%,線上市場占有率為17.86%,雙雙第一。可以看出,Vidaa最早關注的是高端互聯網電視這一領域,還是第一批吃到了螃蟹的人。
不過,好景不長,Vidaa并沒有成為領跑者。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中國彩電市場2020年第一季度銷量累計996.3萬臺,其中小米電視銷量183.6萬臺,市場占有率達18.4%,位列第一;出貨量方面,小米電視一季度國內出貨量207萬臺,位列第一。小米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小米的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而Vidaa卻鮮為人知。最拿手的電視業務被人搶了風頭,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海信這個做電視的“老師傅”為什么“不講武德”碰瓷小米了。
競爭對手的壓力、全場景概念的提出、AI技術的更新,海信也在反思自己對于電視的認知。2019年4月,海信重啟了原先定位于海外高端用戶市場的國際化子品牌Vidaa,并推出了首款產品Vidda人工智能電視。新的Vidda相比于Vidaa,不再局限于面向年輕人的智能互聯網電視,而是一個構建在全場景概念上的工作臺,圍繞看、聽、玩、吃等方面進行服務創新研發。可以看出,新的Vidda也是受到了5G“萬物互聯”思維的深深影響。
當然,重啟的Vidda是海信為了應對危機畫的大餅,至于會做成什么樣子,還需要看之后的發展,海信做行業頭部做久了,近年來突然被小米這個后生拉下馬來,不能接受是一定的,但是海信應該踏踏實實地學習小米這類“家電新勢力”的優點,而不是在公關領域和小米較勁,未免太小家子氣了。
3、“不講武德”的背后,是老廠商的憂慮
我們先來看看海信家電的最新財報,三季報數據顯示,海信1-9月總營收為500.67億,同比增長43.6%;但是,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跌37.66%。
總的來看,海信的財報喜憂參半。喜的是后疫情時代,隨著市場活動回暖,公司運營正常了起來;憂的是公司的利潤出現了下降,老牌廠商也面臨著不少生存憂慮。
第一,懂造,不太懂說。
作為行業老師傅,海信會造家電,但是在品宣和講故事的能力上是趕不上小米等一眾“家電新勢力”的,這次碰瓷小米事件就是品宣團隊和能力不成熟的表現。
互聯網時代,市場道德被擺在了聚光燈下,企業形象的展示已經成為重中之重,海信也明白,這點從年中報可以看出,海信的營銷費用達到41.46億元,同比增長41.55%,占比達到12.79%。只是,錢投入了,花到位了沒有,筆者并沒有從碰瓷事件中看出來。
第二,懂家電,不太懂互聯網。
某種程度上,海信和比亞迪面臨的困境是一樣的,海信懂如何造好家電,從中報來看,海信主要以白色家電業務為主,營收達到290.43億元,占比達到90.6%;可是不太懂如何好好利用互聯網把這些家電“連起來”做成智能家居,來獲得市場青睞。盡管已經畫了Vidda的餅,但是暫時還上不了臺面。再加上近年來白色家電市場萎縮和互聯網科技企業的強勢介入,海信的主營業務正在被一步步蠶食。
回到海信碰瓷小米事件,海信Vidda的引戰姿勢確實難看。但筆者認為,原因不僅應該單純歸結于PR團隊的不專業,甚至指責海信的競爭觀不道德。面對技術迭代不斷的萬物互聯時代,海信就像進入了更年期一樣,有自己的惶恐和不安,十分的正常,或許不久它自已也會意識到,這種臨場反應以及營銷姿勢多么的滑稽和不成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視財經”(ID:yishicaijing),作者:灼華,編輯:西貝,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