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36氪歐洲 | 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去中心化”成為趨勢,歐洲領跑新興創新生態系統崛起

    文| 霍小妍、劉年華

    編輯 | 石亞瓊

    **

    在9月召開的2021年倫敦科技周上,政策咨詢和研究機構StartupGenome聯合GlobalEntrepreneurshipNetwork與倫敦發展促進署(London & Partners)共同發布了《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GlobalStartupEcosystemReport2021)。

    作為一年一度的全球創業生態系統洞察,尤其是基于全球受到疫情影響一年多后的時間點來觀察,這份報告揭示出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新發現。為了更加全面了解全球創新生態的整體情況,以及歐洲在后疫情時代有哪些新趨勢,36氪歐洲采訪了StartupGenome創始人兼CEOJF Gauthier,以及倫敦發展促進署商業增長總監Janet Coyle,并借助他們的視角嘗試構建出初創經濟生態的脈絡。本文內容選取自《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和后期采訪實錄,經36氪整理編輯。

    全球創業生態系統主要發現

    聯合了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網絡,這份報告對280個城市的超過300萬家公司進行了調研和評估,并融入了對于當地政策以及創新組織的考量,從表現(Performance)、融資(Funding)、連接性(Connectedness)、市場觸達(MarketReach)、學術(Knowledge)、人才(Talent)六個維度對創業生態系統分別給與評分,最終評選出前100個表現突出的創業生態系統,所涉區域遍布北美、亞太、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等。

    在今年的全球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榜單中,前五名保持了2020年的成績:硅谷位列第一,其次是紐約和倫敦(連續兩年并列第二),北京排名第四,波士頓第五。就區域來看,北美地區繼續在全球排名中占據主導,前 30 名生態系統中有 50% 位于該地區,亞洲緊隨其后占 27%,其中在中國有四個城市入選前30,包括了北京(#4)、上海(#8)、深圳(#19)、杭州(#25),歐洲占據17%(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和柏林)。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anking(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回顧2020年,由于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在起初都呈現出一片黯淡景象:消費需求減弱、旅行停滯、企業裁員甚至關閉。根據Crunchbase數據顯示,全球第一季度風險投資支出與上一季度相比下降17%,輪次下降5%,僅在中國就曾出現短短兩個月內風險投資數量下降74%的現象。然而,就另一個角度來講,疫情也大大加速了人們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轉變以及科技的發展,在一些經濟體,初創公司正在擔當起領頭羊的角色,帶動經濟活力的恢復。

    讓我們跟隨報告來看一組數據:市場研究公司 Telegeography的調研顯示,去年互聯網使用量增長了35%;同樣的,OpenVault在關注寬帶消費數據時發現,第四季度全球寬帶流量較上一年增長了51%以上。而據聯合國數據,全球電子商務飆升至 26.7 萬億美元,其中以韓國、英國和中國等國家表現尤為顯著。全球線上購買食品和家居用品人數平均增長了30%。高盛表示,企業轉向遠程工作,生產力相應提高了 3.1%。McKinsey & Company 報告稱,疫情驅使公司將面向客戶和供應鏈運營的數字化速度加快了三到四年。

    這些數字也揭示出了在商業和投資領域的新機會。Crunchbase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球風險投資規模為1480 億美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這一數字飆升了95%,一舉達到 2880 億美元,并且增長體現在各個階段。初創公司也受益于新的投資渠道方式,包括眾籌、SPACs等等。截至 8 月,全球有 800 多家初創公司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累計估值超過 2.6 萬億美元,僅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6 月之間,他們的數目就增長了 43%(CB Insights)。除美國外,中國、加拿大、印度、德國、以色列、英國和法國也在 2021 年上半年貢獻了 7 到 10 家獨角獸。與此同時,全球初創企業退出的美元價值同比增長 20%(Startup Genome)。對于創業生態系統而言,2021 年見證了顯著的增長和生產力的提升。

    具體來看,這份報告揭示出了幾點有意思的現象:

    1. “去中心化”與新興創新經濟體崛起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盡管硅谷仍然是科技企業關注的焦點——第一季度吸引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風險投資資金(Pitchbook)——但全球其他城市和地區也開始在競爭中嶄露頭角。新經濟體的崛起越來越成為一種全球現象。根據美國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VCA)統計,2020 年流入美國公司的風險資本數量從 2004 年的 84% 下降到 51%,剩下的錢流向了全球。

    亞洲尤其強勁。在相對較快開始復蘇的中國,投資穩步增長,2021年前五個月就達到超過 370 億美元(GlobalData)。印度初創公司今年上半年籌集了121億美元(Venture Intelligence)。截至8月,印度2021年內創造了 24 家獨角獸公司,其中4月份僅四天就誕生了6家。

    拉丁美洲和非洲初創公司的資金也創下歷史新高。拉丁美洲私人資本投資協會報告稱,在金融科技的帶領下,拉丁美洲公司2021 年上半年籌集了約 60 億美元,比 2020 年的總額增長51%。而在非洲,科技生態系統加速器 AfricArena 數據顯示,初創公司今年預計將籌集多達 28 億美元的資金,其中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亞和肯尼亞。預計到 2025 年,非洲的總體投資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

    伴隨著資金,一同上演去中心化的也有人才和技術。在疫情和天價房地產市場的推動下,硅谷見證了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凈向外遷移。根據加州政策實驗室的一項研究,在大流行期間,離開硅谷的人數總體增加了30%。雖然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會回來、多數技術中心的外流被證明是暫時的,但疫情期間被迫采用的遠程辦公揭示出了各地公司獲取全球勞動力的潛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頭部科技巨頭則呈現出加速擴張的趨勢。

    2. 技術在各個行業領域滲透速度被加快

    數字化進程在疫情的催化下快速推進,不僅是表現在日常的線上點餐、在線游戲、在線教育、健康監測、遠程辦公等越來越多的在線領域,企業也在努力迎接數字化,以避免供應鏈或勞動力等帶來的可能的中斷。疫情也改變著人們對于環境的認識,清潔技術、深科技(DeepTech)的地位越發凸顯,成為了熱度上升最快的領域。其中,清潔技術獨角獸相對較少,據國際能源署調研,到 2070 年,大約 35% 的累積減排量將來自目前處于原型或示范階段的技術,尚未大規模商業部署的技術將占另外 40%。其次,全球專利申請量比 2019 年增長了 4%:有史以來的最高數字。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最多產的申報者。

    Global Sub-Sector Lifecycle(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Global Sub-Sector Lifecycle and Ecosystem Value(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3. 各地政府開始加入創新生態搭建推出扶持政策

    政府越來越多地為初創企業鋪路。2月,西班牙公布了一項10年計劃,涵蓋從減少監管到留住人才等約50項措施。一個月后,德國推出了價值120億美元的未來基金,這是一項支持創新科技公司擴大規模的股權基金。非洲國家多年來一直在推出自己的創業法案,提供稅收減免、贈款和政策扶持,例如在創業初期為創始人提供財務支持等。12月,肯尼亞發布了一項法案,其中包括建立一個國家創新機構,以促進初創企業、孵化器和投資者之間的伙伴關系。埃塞俄比亞提議的版本涵蓋了從簡化流程到增加外國投資再到知識產權注冊費用的所有內容。這樣的政策變化無處不在。巴西最近通過了一項法律,以加強創業的法律框架。印度也積極與加速器合作,為多達 300 家早期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資金、指導和其他資源。去年,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啟動了一項 20 億澳元的基金,推動對生命科學、先進制造、清潔技術和其他行業初創公司的十年投資。

    聚焦歐洲創業生態市場

    把目光轉向歐洲,盡管在疫情和脫歐的雙重陰影籠罩下,過去的一年歐洲創業生態系統仍然表現出了不少亮眼的地方。

    首先,歐洲同樣延續了“去中心化”的趨勢,在新興生態系統的名單中,有大量新興歐洲城市涌入,占據了超過37%的新興創業生態系統,顯示出了歐洲科技生態未來的增長潛力。并且在新興生態系統 10 強排名中就占據了一半:哥本哈根、巴塞羅那、愛沙尼亞、馬德里和蘇黎世。不僅在數量上,歐洲平均創造的生態系統價值則高達63 億美元,僅次于北美。

    Share of Emerging Ecosystem by Region(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其次,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下,歐洲對于外界風險投資的吸引力也顯現出越發增長的趨勢。不僅表現在對美國風險投資的吸引上,GP Bullhound統計,就交易數量而言,今年前幾月份亞洲在歐洲的跨境投資也創下歷史新高。可以預見,每個國家和地區對這種跨境資本的接受程度將塑造歐洲生態系統的未來。在此次的調研中都柏林繼續蓬勃發展,就要歸功于大型科技公司的存在,以及為早期企業家提供的大量跨境資本。

    疫情從另一個角度也加速了歐洲的優勢技術領域例如:金融科技、健康科技、教育科技和清潔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合作機會的涌現。此外,可以注意到在ESG、鼓勵女性創業、多元化、吸引技術人才等方面歐洲做出的努力。

    歐洲代表性初創企業生態系統

    倫敦

    倫敦(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優勢細分行業:

    ①金融科技:擁有2183家金融科技公司,去年總計融資超過20.7億英鎊;

    ②教育科技:教育科技行業市場約有30.4億美元。

    早期投資基金:80.5億美元

    本土初創企業估值:47億美元

    創業生態系統價值:1427億美元

    盡管受到英國脫歐和疫情影響,倫敦的創業生態系統還是連續第二年保持在全球第二名。在科技企業發展方面,是僅次于硅谷的頂級城市,擁有相較于歐洲其他城市最多的風險投資機構,數目超過1370家。

    投融資方面,今年倫敦的科技領域初創企業在前七個月(1月至7月)獲得了133億美元的投資,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109億美元。其中包括Revolut(8億美元)、Checkout.com(4.5億美元)和Hopin(4億美元)等知名融資案例。在倫敦,初創企業的種子輪融資金額平均為65.3萬美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49.4萬美元。

    倫敦的優勢細分領域是金融科技和教育科技,近期涌現出的還有人工智能與健康科技。作為早期的全球金融中心,倫敦現有超過2000家金融科技公司。Dealroom.co最新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風投在倫敦金融科技行業的投資創下新紀錄,總部位于倫敦的金融科技公司籌集了53億美元。疫情讓全球對在線教育科技的需求激增,而倫敦擁有歐洲最大的教育科技生態系統之一,總估值為34億美元,并擁有170多家教育科技初創公司。此外,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倫交所超過一半的IPO融資來自科技和消費類互聯網公司。”

    倫敦也因其世界級的人才庫而受到認可,尤其是在科技和生命科學領域,倫敦擁有全球頂尖的人才儲備,包括近50萬名軟件開發人員。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中,有四所位于倫敦或周邊區域。

    在倫敦發展促進署商業增長總監Janet Coyle看來,倫敦最大的優勢在于其綜合性與便利性。倫敦擁有類似于紐約的“金融”屬性、和硅谷相似的“科技”屬性,以及作為歐洲政治中心的政策屬性。所有這些屬性都綜合在15分鐘的倫敦地鐵車程范圍。無論是初創企業、投資人,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人才,到影響全球政策的政治人士都集中在倫敦。這些因素促使倫敦成為世界上連通性最高的全球科技中心之一。

    巴黎

    巴黎(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優勢細分行業:

    ①金融科技:擁有歐盟最大的股票交易平臺Euronext和四所頂級金融工程院校;

    ②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出了總計三百萬歐元的“2021 AI plan”大獎。

    早期投資基金:30.5億美元

    創業生態系統價值:471億美元

    法國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超過一萬家初創公司,政府計劃在科技領域投資60億美元。而巴黎,對初創企業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其中心位置。在巴黎可以輕松前往歐洲各大首都,距離倫敦、阿姆斯特丹、柏林、馬德里、羅馬和盧森堡的行程都不到3小時。巴黎還擁有21所世界一流的商學院,為企業提供大量高技術人才。

    擁有歐洲最多的研究專業人員、高科技專利和最高的年度研發支出,巴黎也是全球主要的商業中心之一,擁有眾多跨國大企業總部,涵蓋化妝品、高科技醫療保健、航空、數字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

    除此之外,巴黎還舉辦過許多頂級的科技和創投活動,例如巴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峰會(Big Data & AI Paris)、你好明天全球峰會(Hello Tomorrow Global Summit)和巴黎Viva科技大會(Viva Technology, Paris)。巴黎的本土企業成功案例包括六輪融資7.055億美元的在線家裝企業ManoMano,八輪融資4.68億美元的加密安全公司Ledger,以及六輪融資3.639億美元數字健康保險平臺Alan。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優勢細分行業:

    ①農業科技&食品:擁有農林領域全球第一的瓦赫寧根大學,計劃在2030年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循環農業領頭羊;

    ②生命科學:擁有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院和阿姆斯特丹健康與技術中心,以及相應的健康科技企業孵化器。

    早期投資基金:10.1億美元

    創業生態系統價值:269億美元

    阿姆斯特丹人口僅為倫敦的十分之一,但是作為一個創業生態系統近年來的影響力逐年增加,2011 年以來,阿姆斯特丹地區的年均增長率高達 58%。2020 年,阿姆斯特丹的科技公司生態系統價值833億美元,位居歐洲第三(Dealroom)。Adyen 和 Takeaway.com的成功,也引起了投資者對該城市創業場景的關注。隨著生態系統中兩個最新的獨角獸的誕生,支付服務提供商 Mollie 和通信平臺 MessageBird 都在 2020 年最后一個季度完成了巨額融資。

    推動阿姆斯特丹區域快速成長起來的優勢主要源于兩點:1、首先,荷蘭有著優勢的地理位置,同時有友好的商業法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超過 90% 的荷蘭人會說英語——阿姆斯特丹是許多跨國公司的總部所在地,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專業知識和人才;2、其次,由于荷蘭自身較小的本地市場,迫使公司從一開始就考慮全球化,而新興的初創企業也受益于數十個加速器和孵化器項目,其中包括幾個專注于女性創始人和多元化創業人才的項目。但是另一個方面,對于當地投資者的嚴重依賴在未來有待完善——流入生態系統的資金有 54% 來自國內,25% 來自歐洲其他地區,僅 21% 來自世界其他地區。

    在性別平等方面,阿姆斯特丹也做了許多工作。2020年12月,阿姆斯特丹市宣布將向RISE(阿姆斯特丹女性中心)投資856,500美元,以幫助更多的女性企業家和技術人員。StartupAmsterdam、TheNextWomen、Startupbootcamp 和 The Code to Change 等十多個組織正在努力支持阿姆斯特丹的工作。2020年11月, Founder Institute和WomenTech Network 宣布合作創建女性創始人計劃。該計劃旨在彌合硅谷與歐洲之間的差距,優先支持女性企業家。

    柏林

    柏林(圖片來源:2021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

    優勢細分行業:

    ①金融科技:免傭金保險經紀商 Trade Republic 于 2021 年 5 月融資9 億美元,估值超過 50 億美元。數字保險初創公司 Wefox 2021年6月完成 6.5 億美元融資,估值 30 億美元。

    ②人工智能&大數據:柏林四所大學創業服務機構在今年六月獲得820萬歐元經費,以支持AI產品的開發。舉辦歐洲知名的Big-Data.AI峰會。

    早期投資基金:23億美元

    創業生態系統價值:369億美元

    雖然今年的排名暫時下降了幾個位置,但柏林仍然是歐洲最熱門的創業城市之一。 2019年,德國的初創企業共獲得69億美元投資,創歷史新高。其中60%流向了總部位于柏林的初創公司,資金總額為 41 億美元。雖然今年的數字可能略有降低,但從現有的數據來看,今年并未大規模的衰退。

    柏林的優勢在于整個從政府到社會層面支持性文化的構建,柏林擁有眾多對于創業企業的支持計劃,較為低廉的房租、稅費以及生活成本也使得柏林對于中小企業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在強勢的金融科技領域,柏林擁有代表兩千多家公司的德國數字化協會Bitkom,其中包括500多家初創公司和覆蓋全球的玩家。該協會倡導數字化經濟社會,推動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發展。

    在柏林,有想法的創業者可以通過Founder Institute加速器獲得支持,幫助創業者將想法孵化為初創企業,并一步步成長為早期公司。還有Silicon Allee這樣的孵化中心,為柏林的創業者提供2.8萬美元無需占股的資金和1年的線下孵化場所。初創企業融資方面,柏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Forto在2021年6月籌集了2.4億美元的資金,Choco在7月的B輪融資中籌集了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