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攜手AMD造芯,或讓蘋果M1迎來挑戰者
去年秋季,蘋果方面推出了搭載自研處理器M1的全新Mac系列產品,也開啟了旗下PC產品線向ARM架構遷移的序幕。而這一舉動無疑也讓沉寂了許久的ARM PC再度煥發生機,并且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重新聚焦這一領域。
近日據DigiTimes的相關報道稱,業界有傳聞顯示,AMD正在與聯發科商談組建合資公司,將致力于研發集成了Wi-Fi、5G基帶和高速數據傳輸能力的SoC,用于筆記本電腦等產品。并且根據DigiTimes的預計,這一SoC產品或將集成聯發科的CPU和AMD RDNA架構的GPU。
雖然聯發科與AMD合作看似有些不著邊際,但實際上兩者之間的聯系可能要遠比大家想象的緊密得多。例如在今年年中,國內掌機廠商雅諾(AYA)公布了新的產品,而這款掌機所采用的AMD RZ608 Wi-Fi 6E網卡方案,其實就是聯發科MT7921K的“馬甲版”。
而在更早前就曾有消息稱,聯發科方面將為AMD提供5G基帶解決方案,并且AMD近年來也開始向移動端滲透,此前已經與三星達成合作。在今年5月末舉辦的臺北電腦展上,AMD CEO蘇姿豐就已宣布將會把RDNA 2架構GPU帶到三星的Exynos SoC上,以代替原有的Mali GPU。
將RDNA架構GPU與移動SoC廠商合作,無疑是AMD擴張其影響力的一個妙招,而對于聯發科來說,AMD GPU的誘惑力自然也相當之大。長期以來,在ARM架構的移動SoC競爭中,除了從不對外銷售的蘋果,幾乎就是高通一枝獨秀,而其Adreno GPU的表現更是經常甩開同世代公版Mali GPU幾個身位。
事實上,高通驍龍主控中GPU能夠一飛沖天,靠的其實是來自ATI的技術,或者更準確的說,Adreno GPU的技術源頭是曾經研發Glaze 3D顯卡的芬蘭公司Bitboy,其在2006年被ATI收購后就專注于低功耗移動GPU的開發,而在2009年Bitboy團隊則被ATI打包賣給了高通。再加上,ATI在同年也被AMD以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一來一回間,也就差不多等于高通在GPU方面的表現有著AMD的一份功勞。
當然,移動端與PC端還是有著一定的區別,并且功耗也是更加不容忽略的問題,在有限功耗下達到更高的性能才是移動端SoC的目標。并且移動端的SoC需要更加關注散熱和功耗,相比之下PC端所能夠提供的冗余則大得多,所以AMD與聯發科合作將目標首先放在ARM PC上,無疑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決策。
其實聯發科早已對ARM PC這一市場垂涎三尺了,甚至早在六年前就已與谷歌攜手。至于說為什么聯發科不與微軟合作,據悉這是因為盡管理論上Windows on ARM可以支持所有基于ARM架構開發的處理器,但其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UEFI引導與相關驅動的缺失,而在解決這一問題上高通捷足先登,率先與微軟達成合作,因此聯發科也就只能另起爐灶與谷歌合作了。
并且在去年下半年,聯發科方面還曾宣布推出面向下一代Chromebook的兩款芯片組產品MT8195和MT8192,而集成了八個CPU核心,包括四個Cortex-A78大核和四個A55小核的MT8195,其實比三星的Exynos 1080更早首發Cortex-A78。
在今年4月,聯發科也與NVIDIA達成合作伙伴關系,并且得到了GeForce RTX 30系列GPU的授權許可,使得其可以將安培架構的顯卡應用于MT819x SoC上。當時NVIDIA CEO黃仁勛曾熱切的表示,“聯發科是世界上最大的SoC制造商,將英偉達GPU與聯發科SoC結合使用,可以制造出色的PC和筆記本電腦。”
作為與NVIDIA同臺競爭的對手,AMD在整個GPU行業中占據了整整50%專利份額的情況下,顯然無論是桌面顯卡還是移動SoC里集成的GPU,都大概率避不開他們的相關技術。所以目前業內有觀點認為,聯發科方面選擇與AMD和NVIDIA合作,或許就是在效仿蘋果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策略。
而如果迎來了AMD GPU的相關技術,那么Chromebook很有可能將一改目前的窘境。在當下芯片供應緊張的情況下 有供應鏈方面的消息源透露,相關PC公司向供應商的訂單量減少了至少20%,這意味著今年Chromebook的出貨量或許會比此前預估的少1000萬臺,而這顯然是因為PC廠商對于Chromebook預期下調的結果。
并且以Chromebook為代表的ARM PC之所以沒能像蘋果M1 Mac那樣席卷市場,性能不足無疑是關鍵因素之一。畢竟Chromebook長期以來給消費者的印象,就是定位入門級市場、耗電低續航長,基本只能被看作是新時代的“上網本”。
在這其中,ARM架構所代表的低功耗高效能特性,恰恰成為了Chromebook的短板,因此在有了AMD GPU的技術加入后,Chromebook迎來一款市場定位更高的旗艦產品也就不再是空想。而作為Chromebook或Chrome OS生態的“股東”,提高Chromebook的性能上限,使得其能夠擁有媲美M1 Mac的性能自然也是聯發科方面的訴求。
同時,考慮到NVIDIA同樣也在對ARM生態“虎視眈眈”,并且也“盯上”了在Wintel聯盟之外的ARM PC,也使得AMD勢必不能坐以待斃。因此將自家的GPU技術帶入ARM PC,從而擴展后者在游戲、內容創作方面的使用場景,也就成為了AMD與NVIDIA爭奪未來的“戰爭”。
所以在聯發科與AMD雙方各有所求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礎。當然了,至于是否會以合資公司這樣極具象征意味的形式來開展合作,則還要看未來這一合作的具體進程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