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后,音樂節再度進入調整期
十一黃金周后,疫情反復,不少音樂節不得不宣布延期,這給今年第四季度音樂節市場的表現蒙上了一層陰影。在如此艱難的背景下,音樂節主辦方還能順利落地一場活動實屬不易。
近日,青空音樂節、C_LOUD深圳大鵬音樂嘉年華和CMJ酷狗國潮音樂節陸續宣布延期舉辦。
進入到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音樂節市場表現依然出色,最近幾天由于疫情反復帶來的負面影響,原本已經陸續官宣即將舉辦的音樂節也相繼宣布延期,市場再度遭遇震蕩期。
回顧今年十一黃金周,向來是音樂節最繁忙的時期,原本預備在這七天假期內舉辦的音樂節達到了19個,然而最終成功舉辦的只有9個。其中,北京表現出色,首次在北京落地的M_DSK音樂節和蝦米室內音樂節都得以順利成行。
音樂節遍地開花,江蘇排第一
撇開疫情導致的延期,我們先來整體看看第四季度音樂節落地的情況。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官宣的音樂節達到了55個,江蘇官宣8個音樂節排名第一,其余依次是浙江、成都6個、山東5個。今年上半年江蘇遙遙領先其他省市,進入第四季度依然保持了對音樂節的較高熱誠。
首先,大量本地音樂節的舉辦依然是江蘇音樂節市場較活躍的主要原因。太湖灣音樂節、青空音樂節、東臺黃海森林音樂節等已有舉辦經驗的音樂節陸續官宣,除此之外,AYO!音樂節落地江蘇、無錫蕩口民謠音樂節的舉辦也為江蘇音樂節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得益于常州對于文旅發展的重視,在落地江蘇的8場音樂節中,其中有5場都在常州舉辦。常州在9月17日-11月30日面向全國發放500萬文旅惠民消費券刺激文旅消費,并且為了回饋樂迷,在溧陽舉辦的南窗音樂節可以進行預約登記免票入場。
文旅結合的音樂節成為了江蘇主要的音樂節形式,在無錫蕩口古鎮舉辦的蕩口民謠音樂節;在太湖灣舉辦的太湖灣音樂節;在黃海森林舉辦的東臺黃海森林音樂節等,都與當地景區緊密聯合。
其次、浙江經濟發達,音樂節購票和消費能力較高,交通方便,音樂節對城市周邊的經濟輻射能力強。例如,官宣的楠溪江星巢秘境音樂節、杭州M_DSK音樂節和酷狗國潮音樂季3場都是已有音樂節IP的落地。加上本地有著多年舉辦經驗的東海音樂節、西湖音樂節和香橙音樂節,浙江的音樂節市場十分活躍。
與別省舉辦音樂節分布各地不同,四川的音樂節集中于成都,第四季度官宣了6場音樂節。
2016年8月成都市政府出臺《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這是全國第一個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地方性政策。2019年成都發布《成都市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力爭用三年時間不斷提升成都在高品質音樂演藝領域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國際音樂之都。
今年9月份,為支持音樂產業發展,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擬制了《關于支持音樂產業發展促進國際音樂之都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提出,鼓勵引進國際知名音樂演藝IP落戶成都,對在成都舉辦或打造的各類音樂演藝品牌項目,視項目綜合效益給予不超過100萬的扶持補貼。
在全市合力打造“音樂之都”的氛圍下,許多演藝場館在成都建成。今年3月,成都露天音樂公園交付使用,潮拜72小時藝術音樂節以及M.A.X.超級音樂嘉年華都官宣在此地舉辦。
與成都得到大力支持音樂產業發展一樣,山東2020年7月發布的《山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將音樂節作為繁榮發展夜間旅游的主打文化產品。自山東努力推動音樂節舉辦后,去年十一前后,山東舉辦十個音樂節排名全國省市第一,麥田音樂節還與淄博簽下十年合約。
在第四季度,山東音樂節舉辦地點呈均勻分布態勢,臨沂、菏澤、日照等地都各有安排。
今年第12屆迷笛獎頒獎典禮還將在10月29日到30日于山東濱州舉行,這是迷笛音樂節創辦21年來首次將頒獎禮設在山東。不過由于疫情原因,目前頒獎典禮已經宣布延期。
目前已官宣的音樂節共覆蓋全國20余個省市,除了江蘇、浙江、成都和山東,全國各地其他省地方城市皆有音樂節上演。
從地域來看,北部有哈爾濱的M_DSK音樂節、M_DSK音樂節、麥田音樂節舉辦。南部有三亞的迷笛音樂節,東部有浙江省市多個音樂節可以選擇,川渝有成都6場音樂節以及重慶4場音樂節舉辦。中部河南、湖北、江西均有1-2場音樂節上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樂迷戲稱為“文化沙漠”的廣深地區,也有3場音樂節官宣落地,分別是室外佛山千燈湖音樂節、“撒歡吧!太空人”室內音樂節和深圳的C-LOUD大鵬音樂嘉年華。
在第四季度,重慶也罕見地出現4場音樂節官宣,分別是青年音樂節、希望音樂節、南山星空音樂節以及逐光山海音樂節。
2021年即將結束,目前音樂節的官宣排期已經安排到了11月份,12月份暫無音樂節官宣,后續相信還會有更多城市加入。
音樂節陣容“內卷”,流量能否帶票存疑
除了垂直于細分音樂風格的嘻哈(摩登天空旗下M_DSK音樂節和放學嗨旗下的AYO!音樂節)、民謠(蕩口民謠音樂節)和搖滾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音樂節的演出陣容都呈現出流行多元的特點。
現在音樂節主辦方為了帶票,只要有人氣,都能出現在音樂節的演出名單上。比如瑯琊音樂嘉年華同一天你能看到網紅音樂人劉大壯,也可以看到樸樹。在M.A.X超級音樂嘉年華同一天可以看到重塑雕像的權利,又可以看到相聲出身的張云雷。
當然,其中最受爭議的一點莫過于“流量搶占音樂節市場”,圈層撕裂引發各方熱議。
今年偶像市場遭遇整頓,原本應該活躍在大型晚會和品牌合作中的流量偶像們也閑了下來。原本一個腰部偶像一年就可以背2000萬元KPI,今年恐怕難以完成公司任務。
流量偶像的商務出口變少了,職業內卷的同時,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音樂節演出陣容名單上。對于樂迷來說,演出陣容的安排影響著購買門票的決定。以今年仙人掌音樂節的陣容為例,今年在周震南出現在海報名單上時就引起了樂迷的瘋狂吐槽。
仙人掌音樂節2018年開始舉辦,IP定位明確,就是情懷向的搖滾音樂節。首次舉辦邀請了包括崔健、黑豹、唐朝、萬能青年旅店、樸樹、鄭鈞、謝天笑等搖滾音樂人參演,豪華的演出陣容贏得了不少粉絲。2019年,仙人掌音樂節雖然有Higher Brothers,但整個音樂節陣容還是以樂隊為主。陣容包括汪峰、高旗、超載、痛仰、草東沒有派對等,解散多年的達達在舞臺上宣布重組更是拉滿了搖滾情懷。
到了2020年,仙人掌音樂節的嘻哈音樂人占到了6組,今年,嘻哈音樂人達到了10組以上,小鬼更成為了第二日陣容的特別壓軸,不同類型的音樂人加入音樂節體現了主辦方想要吸納各個圈層粉絲買票的想法。
其實仙人掌也很難,尤其是疫情背景下,一方面,搖滾情懷已經消費過,再拉名單要引發轟動效應不容易;另一方面,從搖滾這單一風格突破出來,邀請偶像上臺,最核心還是為了賣票。
在過去獨立樂迷是音樂節的主要消費用戶,但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流量偶像登上音樂節舞臺,臺下的觀眾群體也不再局限于往日的獨立音樂樂迷。例如,去年,張顏齊發布的歌曲《媽媽叫你別哭了》陷入抄襲草東的爭議被獨立樂迷討伐,而張顏齊第四季度官宣了4場音樂節,已算音樂節常客。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圈層的觀眾觀看同一場演出,圈層之間的割裂給演出現場帶來體驗感上的差異,會引發原有的Live觀眾不滿。這是所有音樂節主辦方在邀請流量希望帶動票房的同時,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粉絲口味差異導致的“平行空間”也會成為圈層歌迷熱議的話題,特別是流傳陣容和實際陣容出現差異時,樂迷也很難對主辦方保持理解。例如在北京舉辦的某音樂節嘉賓,從傳言為草東沒有派對壓軸到實際官宣為崔健,這也間接導致主辦方被口誅筆伐。
對于音樂節主辦方來說,邀請流量歌手演出,自然對其帶動票房寄予厚望。但據一位音樂節主辦方操盤手私下對音樂財經表示,愛豆粉絲這一波人沒有去音樂節Live的習慣,他們在線上的數據好,戰斗力強,但在線下帶票的能力其實還是不如原本就從Livehouse里跑出來的音樂人,當然,偶像的專場票都賣得非常快,秒售罄,但從音樂節性價比上看不一定都很合適,也有押錯了的情況。“當主辦方發現偶像不能帶票房的時候,自然市場就會調節。”
“能夠撐起體育場巡演的較少,而他們現在的人氣又遠遠超過Livehouse級別,音樂節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一位偶像公司幕后從業者分析道,現在所有的偶像經紀公司都在轉型,基礎目標是活下去,今年后偶像內卷會更加嚴重,少部分人會轉去影視卷演員這個職業之外,大部分中腰部的流量偶像會不可避免地選擇進入到Livehouse這個渠道消化演出,爭奪線下場景。
從票價來看,今年票價普遍在300元以上,大部分停留在399-499元之間。藝人的成本升高加上疫情限流,導致音樂節票價上漲,但只要能順利落地,音樂節票房和帶動的經濟效應都能非常不錯。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各地舉辦的戶外音樂節演出場次達到了300多場,票房接近6億元。
為了吸引樂迷購票,M.A.X超級音樂嘉年華推出了1元秒殺活動。除此之外,主辦方們也在形式和陣容上花盡心思吸引觀眾。在當下盲盒文化的流行下,在呼和浩特舉辦的原炁音樂節開啟了盲盒形式,陣容只能買票后現場見。
今年也有全新入局的品牌方干脆自己上陣,舉辦IP音樂節。例如,11月6日-7日,元氣森林將在成都舉辦自己的首屆元氣森林音樂節,舞臺分為“元”舞臺和“氣”舞臺,官方宣傳文案為“制造2021Z世代音浪的盛會”。
如今音樂節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之一,在音綜的推動以及地方積極發展文旅產業的大背景下,各地音樂節舉辦興起,音樂節類型也在不斷豐富。除了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對地方城市成為消化音樂節的渠道,音樂節的繁榮也帶動了音樂行業在文化旅游領域的影響力。
音樂節市場確實處于不斷擴容發展的過程中。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潘燕透露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的戶外音樂節總場次超過300場,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上升了超過30%。
目前來看,疫情成為影響音樂節能否順利落地最大的不可抗力因素。
貴陽草莓音樂節臨近開演前一天被叫停,這讓已經買票且到達當地的樂迷以及舞臺搭建方都措手不及;深圳大鵬音樂嘉年華原本連續兩個周末的演出僅舉辦第一周后第二周就無法持續;福州草莓音樂節二次延期等情況都讓樂迷及主辦方苦不堪言。
但總的來說,面對疫情,音樂行業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的延期或者取消的機制,盡可能最大程度降低損失。
希望接下來的兩個月,能有更多音樂節順利舉辦落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作者:曾亞丹,編輯:喬娜坤,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