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濾鏡景點是與非
被群嘲的網紅景點
10月17日,呂小娜小紅書上的“星光閃閃”濾鏡突然火了,她半年前發布的三亞清水灣藍色小屋筆記下涌入了一群微博觀光團,對她這組加了濾鏡的照片嘖嘖稱奇。
這處位于三亞清水灣的藍色小屋,被筆記列為“超好拍秘境”,但有游客實際前往后,發現只是一棟破舊的公廁和和一片荒蕪的碎石灘。
不止這棟“藍房子”,云南澄江網紅沙灘、內蒙網紅帳篷營地等小紅書上的網紅景點們正在陷入一場被“群嘲”的尷尬境地。
“標記我的生活”,這句小紅書Slogan在國內當年也曾經風靡一時。但是,就在國慶黃金周后半個月,#小紅書對濾鏡景點道歉#沖上了熱搜,也讓小紅書的“濾鏡”光環出現了裂痕。
在道歉聲明中,小紅書作出回應,承認存在部分用戶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并致歉。同時,小紅書稱將推出“避坑”類筆記,通過更好的產品機制充分展示給用戶,為用戶決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
假期前后,不少網紅酒店、探店、景點翻車背后,常有著小紅書的身影。微博上一則#小紅書的網圖濾鏡有多強#的話題,截止到10月18日,閱讀量高達3.9億,評論里不少自詡為小紅書“受害者”的用戶表示前來參戰。
據微博觀光團“吐槽”,小紅書上部分景點筆記與實際看到的差別較大。
據小紅書筆記統計,中國至少有63個城市擁有“小圣托里尼”,62個城市擁有“小京都”,以及59個城市擁有“小奈良”。
然而在小紅書高贊種草文下,卻總有來吐槽的“受害者”。當濾鏡破碎,游客們肉眼凡胎看到的是另外一副景色。
對于微博的群嘲,小紅書博主們并不服氣。
呂小娜稱,“我們去的時候天氣很好,加上攝影師的角度,才有了這樣的照片!這個是一個濾鏡能解決的嗎?先學學《攝影眼的培養》吧。”
她同時指出,“又不是你們去了這個景點我有回扣可拿,我騙你們什么?真是可笑!”
另有熱愛攝影的人士認為景點濾鏡并不值得過多被指責,攝影行業一般為了成片更好,都會在鏡頭前安裝一個UV鏡,也就是實體濾鏡。
這些加了濾鏡的照片,熱愛分享的博主大多認為是自身高超的攝影技巧,圍觀群眾則對此不以為然,小紅書依然難逃被吐槽的命運。
顏值即正義
小紅書濾鏡后的景點陷入爭議,且兩方都自認為有理,源于對旅游理解的不同。
作為生活方式分享平臺及社區電商,小紅書2013年由毛文超和瞿芳在上海創立 2019年7月用戶破3億(月活破1億人) 深耕UGC(用戶創造內容)。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小紅書用戶構成方面,女性占比達67%,24歲以下用戶占比高達44.99%,中等消費者、中高等消費者總占比高達75.62%。
年輕、女性、中高端,這被互聯網世界視為優質客戶的維度都有了,但在旅游抑或旅拍這件事上,小紅書的用戶顯然更側重后者,這與該平臺的商業屬性有著直接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旅游出行已成為小紅書平臺第二大內容來源,但小紅書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旅游分享平臺,更類似于一個聚集了美妝、穿搭、美食、旅游等內容的種草社區。
流量成了稀缺資源后,要種草就要美。對于精致的追求,本就讓小紅書有了一層濾鏡,種草和廣告界限的模糊,則讓這里更加真假難辨。
因此,針對景點濾鏡被吐槽,有站在小紅書博主一邊的網友質疑,“女生拍照用美顏,該不該道歉?”
一位被吐槽的小紅書博主凌子琪則很委屈地稱,“自己也想報個旅拍團,價格貴照片質量還不好把控,倒是小紅書上的小眾景點拍出來不僅好看還免費。”
凌子琪對分享給用戶拍攝心得的想法是把“讓這種好拍、不收費的景點給更多人知道,同時分享干貨往往會有更多人點贊、收藏。”
事實上,有人旅游是為了購物,也有人旅游是喜歡當地的人文風情,而小紅書的用戶對于旅游的理解更多是拍出美美的照片。
商業模式上,小紅書不僅一度被稱為中國版Instagram,與小紅書一樣,Instagram在海外同樣面臨“照騙”的指控。
一位《財富》雜志編輯在巴厘島旅游時,發現Instagram上關于網紅景點“天堂之門”的照片都是“偽造”的。
在那些照片里,游客站在“天堂之門”中間,腳下是一片锃亮如鏡的汪洋,倒映出遠處的山、人影和建筑,在這種對稱的美麗下,不管是誰,拍出來都好像大片一樣。
然而現實卻是,“天堂之門”前面根本沒有什么如鏡的水面,而是負責拍照的工作人員一手舉著手機,一手拿著鏡子,用鏡子反射的原理,營造出了這種效果。
“顏值即正義,”一位在小紅書默默潛水多年的用戶Vicky坦言,“市場會引導你,把某一個景點炒成一種它想要的目標客戶可能會喜歡的網紅景點,這不是博主的錯。”
爭議風波后
“沒有濾鏡的圖其實你也不愛看,”凌子琪直言,做博主打卡景點沒有美感,那么拍照失去了意義。用手機拍原圖,就發到小紅書上給大家做參考,“這對以美照吸引用戶再進行轉化的博主來說,犧牲有點太大了”。
“大家上小紅書都是找樂子,P圖沒有某些人嘴里說的那么重要。”
據凌子琪觀察,小紅書近兩年旅游筆記充斥各大版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博主們往往可以用旅游筆記規劃商業化后的小紅書平臺監管。
今年1月初,小紅書蒲公英平臺上線,這是小紅書品牌合作平臺的升級版,意圖加強對平臺商業筆記的報備。
博主的商業筆記在該平臺上報備后,平臺對品牌抽傭10%,對個人博主代扣稅10%。對于用戶端來說,這些報備過的筆記,會標出是推廣,用戶無須瞪大眼睛、緊繃神經去自行辨別。
由此,其中美妝、穿搭等作為小紅書收益的重要渠道,此類博主的圖文筆記受到強監管。
“而旅游博主的筆記被小紅書認為是吸引流量的入口,很少做過多干涉,這讓不少博主很好地打了擦邊球,在旅游筆記中植入服裝穿搭心得。”凌子琪告訴旅界,“這不美怎么行?”
無論如何,小紅書濾鏡景點成為熱議話題后,小紅書平臺在道歉聲明中明確指出未來做一些改變。
例如,鼓勵小紅書發布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在用戶搜索某個景點的時候,小紅書也會提供更豐富的搜索聯想詞,對“避坑”等內容作更多展示;小紅書還會嘗試推出景區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便于大家獲取更多元的信息。”
這被Vicky視為小紅書也在嘗試多元化運營模式,“對于過于精致的內容,整個小紅書用戶也開始有審美疲勞了,畢竟大眾點評、淘寶、B站、知乎等不同調性的種草類內容也開始分流一些小紅書的死忠用戶。”
在業內人士看來,小紅書未來如果希望向社區類電商轉型,真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關卡,“真實讓用戶產生信任基礎,而虛假的東西博得一時流量,卻難以轉化為真實交易。”
作為首個阿里、騰訊握手言和共同入股的公司,根據市場消息,小紅書將進行規模至少5億美元的香港IPO。在這之前,小紅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受訪者皆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旅界”(ID:lvjienews),作者:需要鉑金包的媽咪,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