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領英讓出的市場,有誰能補位成功?

    10月14日,也就是昨天,有媒體報道稱微軟將關閉領英中國,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國推出專精求職的軟件InJobs,該網站不計劃設計領英的社交及分享功能。

    隨后領英使用官方微博辟謠:消息不實,領英將調整目前戰略,專注于提供“連接職業機會”的價值,年內有計劃發布全新產品及服務。

    就在這條微博下,有網友表示惋惜、遺憾,也有網友認為不感意外。嘆惋者多用脈脈與領英進行對比,“和脈脈比起來,領英絕對是正式又透明的職業交友平臺”。支持者則傳達著大局觀,“只要遵守中國的法律,還是可以在中國運營下去的。如果要搞西方那一套,那只能是請自動離開吧。”

    但看客終究只能圍觀,領英即將讓出認可其品牌地位的中國市場已不可避免,這對賽道內的其他企業來說未必不是一次機遇,誰能補位成功,是望向未來時我們更應該討論的事。

    問題已有征兆

    有關“領英存在部分行為不遵守中國法律”的聲音并不是空穴來風。據觀察者網報道,領英高級副總裁兼工程主管Mohak Shroff 在10月14日用自己的領英賬號發布了博文,表示領英出于在華“面臨著更具挑戰性的經營環境和更高的合規要求”等考量,決心停止中國版本的運營計劃。

    這不是領英第一次受到“合規”牽制。2021年3月9日,領英表示要為了“確保平臺提供的內容及服務符合當地法律法規”而暫停中國境內新用戶的注冊。從事留學求職行業的專業人士推測,這與國內愈發重視信息安全問題脫不開關系,美國標準下對數據安全的要求與國內規章顯然有所沖突,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科技巨頭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也是出于這個原因。

    領英本質上是一款社交網絡服務網站,用戶多為商業人士,人們利用領英社區發布內容、更新簡歷,企業和獵頭也會在網站上發布職位招徠優秀人才。招聘網站上的個人信息相對全面且敏感,領英此前并不是沒有發生過隱私泄露事件,事實上,今年7月,滴滴因數據安全問題配合調查時,領英也深陷黑客泥淖。

    安全隱患頻頻,領英為何仍有擁躉

    6月22日,有研究人員發現黑客正在暗網平臺出售大量用戶數據,出售方表示完整數據庫中有超過7億條的個人信息來自領英。根據領英官方公布的數據,領英全球會員總數約為7.74億,也就是說接近90.5%的領英用戶遭遇了信息外泄。

    在黑客給出的樣本數據中,包含著用戶全名、領英用戶名、手機號、工資數據等完整信息,經過研究人員比對,基本可以確定信息準確,且與真實用戶存在關聯。獲悉此事后,領英官方回復稱數據并非全部通過領英獲取,有部分來自其他來源,比如許多網站及公司的數據匯總。目前看來,事情真相已成羅生門,但無論如何,隱私被迫外流的用戶都很容易置身于危機之中,輕者會被迫接收垃圾郵件或電話騷擾,嚴重的也有可能導致身份被冒用。

    盡管如此,領英仍然在中國擁有許多追隨者,甚至有獵頭在社交網站上直接表示:“對于高階人才服務機構,領英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分析來看,這與領英或者說微軟的用戶體驗至上理念有關。

    今年8月,領英在工程博客上發表文章介紹了相關工作的細節。領英工程團隊表示,為了平衡用戶體驗,給用戶帶來更平等的人脈而不是少數“高級用戶”占據大部分資源,工程師們采用函數計算衰減因子、A/B測試評估AI模型、根據機會均等和均等概率重新排序好友推薦等專業方式修改系統運算邏輯。

    文章里寫道:“加入衰減機制后,領英希望用戶體驗得到改善,因為我們避免了用戶收到邀請過多的問題。但另一方面,我們也預計用戶參與度會略有下降,因為發送的邀請會相應減少。然而,為了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我們仍然愿意推進這一更改。”

    看到市場,贏得商機

    不過從業務結構來看,領英的社交屬性比招聘更為突出。艾瑞網研報《2021年中國網絡招聘行業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招聘APP賽道,領英甚至排不上前五。

    這個結論得到了領英用戶的證實。不少求職者表示:“中國缺的不是招聘網站,而是職場社交平臺”。中國地區的脈脈雖然在市場滲透率和用戶基數方面可與領英一搏,但指責脈脈“戾氣重”、“局限性大”、“不靠譜”的聲音也一直存在。

    從這個角度看,領英切中的正是精英化、高階化的人群,主攻海外業務的企業用領英尋找客戶開拓市場,外企員工用領英與國外聯系人保持聯絡。領英退位讓賢之后,這塊市場將出現空白,窗口期來臨之時,誰能提供替代性服務,誰就能成為新的贏家。道阻且長,行者將至,修煉好內功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住機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BT財經”(ID:btcjv1),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