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觀察|年入10億的攝像頭大賣奧尼電子,替360代工,中航資本突擊入股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出現不少因去年業績大增就開始沖IPO的公司。這類公司往往有幾個明顯特點,一個是曾經在新三板掛牌過,一個是疫情帶來業績暴增,另一個是需要努力證明業績連續性。
36氪近日關注到的深圳奧尼電子就是典型一家,這家公司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掛牌1年后就進行了摘牌。在疫情的推動下,奧尼電子去年收入增加了近5億,凈利潤更是凈增近1.4億。要知道,其2018年凈利潤只有259萬。所以奧尼電子開始沖擊創業板,并已進入到證監會第三輪問詢。
公司核心產品應用場景
奧尼電子成立于2005年,當時正值臺式電腦黃金時期,以及在華強北的熱潮下,奧尼電子瞄準了PC/TV外置攝像頭機會,也兼顧代理和分銷鼠標、鍵盤等電腦外設產品。到了2010年,移動互聯網開始爆發,傳統PC互聯網受到明顯沖擊,奧尼電子一樣被影響。
攝像頭產品
為了轉型,奧尼電子開始擴品類。也就是把業務擴展至行車記錄儀、藍牙耳機、智能音箱等領域。兩者的底層相通之處在于,核心技術都是視頻和音頻,兩者在供應鏈整合、技術集成、生產工藝等方面高度融合。所以遷移成本也就不高。
自此,行車記錄儀和藍牙耳機貢獻了奧尼電子約70%收入,PC/TV攝像頭收入僅占15%左右。其中行車記錄儀起源于2015年和奇虎360的合作,也就是接到了360的貼牌訂單,360也成為其行車記錄儀最大客戶。有一個細節是,360為了開發行車記錄儀,還拉來了芯片廠商安霸工程師成立三方聯合開發項目組,耗時1年。也讓奧尼電子突破了營收2億元的瓶頸。
疫情期間,營收主力軍轉為PC攝像頭
一場疫情,也徹底改變了奧尼電子的戰略。
原本就已處于很弱勢的PC/TV攝像頭,因為疫情影響,讓遠程辦公、線上教學等工作方式成為主流,增加了用戶對遠程溝通工具PC/TV攝像頭的需求。
這個需求到底有多猛呢?
奧尼與羅技的對比
以同行羅技(Logitech)為例,其2020年收入44.26億元,正常年份在28億元左右。其中,PC攝像頭和視頻協作產品增速是所有產品中最大的,分別為181%和137%。
各項主營收入構成情況
此前,奧尼每年這塊業務收入在5000萬元左右,2020年直接飆升至6.09億,凈增5億多。即使需求下滑明顯的今年上半年,也有2.3億規模。
自此,奧尼電子的營收主力軍由行車記錄儀變為PC/TV攝像頭,占比超過五成。本質來說,這還是一家受疫情影響而業績“開掛”的跨境鋪貨公司。
業績趨勢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8年-2020年,奧尼電子收入從2.95億增長到10.84億,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92.96%;凈利潤從259萬增長到1.93億,對應的2018年凈利率不足1%,2019年10%,2020年升至17.8%。
拆開還可以發現,奧尼電子正常年份毛利率只有30%左右,疫情增加了10個點。其中攝像頭有40個點毛利、行車記錄儀18%、藍牙耳機30%。
毛利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奧尼電子還是以貼牌代工為主,也就是ODM模式。
這個模式收入比例常年保持在80%左右,這種模式的問題就在于產品價格均需與品牌商協定,產品溢價空間自然就低于自有品牌,毛利率也會低于自有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自有品牌的銷售一般以線上電商為主,且獲客成本較高。比如,奧尼電子在亞馬遜的平均新獲客成本超過120元,京東自營店新獲客成本也接近140元。對于工廠來說,走品牌路線明顯挑戰更大。
既然是一家智能硬件出貨公司,那么出貨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數據來看,2018年出貨的視頻類只有9.94萬套,2019年增加至50.73萬套,銷售額從 2920.39 萬元增加至至 9862.51 萬元,翻了近三倍。
單價中,奧尼電子的PC/TV攝像頭2018年度是74.13 元/臺,到2020年已上漲至100.88 元/臺。
增長的原因在于,其主要客戶OwletBaby、Swann 等開始放量出貨,增加了銷量。此外,2020年全年PV/TV攝像頭銷售收入約6.09億元,上漲了9倍之多。
芯片漲價壓縮毛利空間
眾所周知,今年的大宗原材料漲價對企業成本影響很大。特別是直接材料和人工成本占 90%的奧尼電子。
以PC/TV攝像頭為例,其成本主要包括:主控及周邊功能 IC、電子物料、鏡頭/鏡頭座和塑膠物料等。但其中,芯片是最主要的原材料,占據材料成本的一半。
原材料成本
根據招股書披露,為及時供貨往往需要向電子元器件囤貨商超出市場價 1.5-3 倍的價格采購,比如:海思芯片、flash 存儲 IC,其中海思芯片從 2020 年 8 月前約 17 元/pcs 上漲至 2021 年 1 月的 50 元/pcs,flash 存儲 IC 由 2020 年平均單價約 1.8 元/pcs 上漲至 2021 年 2 月的 3 元/pcs。
2021 年上半年,受多方環境影響,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等產品出現供需緊張,導致相關原材料價格的波動較大。
與2020年對比,采購成本的上漲拉低了攝像頭等產品的毛利空間;同時,PC/TV 外置攝像頭的市場需求下降,奧尼電子的攝像頭產品售價回落。受以上這兩方面疊加影響,奧尼電子視頻終端產品的毛利率今年上半年出現下滑 。
從奧尼電子各項費用來看,銷售費用與研發費用的變化趨勢較為相似。2018年、2019年期間,其研發費用占比分別為8.01%和7.45%,去年及今年上半年都減少至5%。
公司在2018年—2019年,對于行車紀錄儀和智能音頻等新品線的拓展,以及籌備投入研發力度較大,這與公司的戰略規劃較為一致。
自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奧尼電子累計研發投入達1.42 億元,占累計營收比重 5.95%。截止今年上半年,奧尼電子的研發人員達204 名、占總員工數量 14.72%。
尤其在人工成本方面,奧尼電子近三年的直接人工費用逐步提升。2018年至2020年,由1972萬元逐步增至5199萬元,幾乎每年增加近一倍。
主要由于下游細分市場的需求爆發帶動銷售規模增長,生產用工需求增大,尤其是東莞和中山廠區的用工數量擴充明顯 。
對于鋪貨公司來說,現金流往往不穩定,從奧尼電子經營性活動帶來的現金流來看,最高峰的2020年凈流入1.55億元,正常年份2019年只凈流入7269.37萬,2018年就更差,只有156.59萬。到了今年上半年,就下滑更明顯,凈流出439.5萬。
對于出現了業績大年的企業來說,往往會樂觀估計行情,也就是大量積貨。奧尼電子2020年存貨約2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存貨價值就已接近去年一整年,達1.95億元。
斬獲奇虎360大客戶,中航資本突擊入股
在大客戶方面,奧尼電子主要面向品牌運營商、互聯網電商等,涉及境內外。從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前十大客戶名單相對穩定,也出現了新增客戶。
主要客戶名單
前五大客戶包括:AVerMedia(圓剛科技)、鄰友通(澤寶旗下)、奇虎360、TRUST、奇諾光瑞等。奧尼電子對這幾家客戶的銷售額及營收排位也在發生變化。
其中,較為穩定的大客戶是奇虎360,基本上近三年都排在第二或三名。
作為目前第一大客戶,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AVerMedia(圓剛科技)向奧尼電子采購的產品均為PC/TV攝像頭,交易額分別為36.25萬元、230.41萬元、1.48億元和1065萬元。
尤其是2020年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只有 1680.54萬元,下半年暴增八倍之多。但由于2021年上半年美國疫情緩解,AverMedia下游渠道自動消化原有庫存,減少了采購量。
無獨有偶。2020年,奧尼電子向其第五大客戶奇諾光瑞銷售額為4051.81萬元。
但2021年以來,奇諾光瑞未向奧尼電子采購產品,截至今年3月末,奧尼電子對其在手訂單降至54.49萬元。這也是由于疫情緩解帶來的銷售額波動。
此外,澤寶旗下的鄰友通在2019年是第一大客戶,如今已變成第四大客戶,銷售占比也從18.55%縮水至7%,減少一半銷售額。
這或許與澤寶今年被亞馬遜大面積封號有關,從而影響到公司庫存積壓和減少對奧尼電子的采購。
從具體訂單情況來看,2018年、2019年和2020上半年,鄰友通采購訂單總額分別是2839.83萬元、9555.31萬元和2387.34萬元,占其整體行車記錄儀和藍牙產品銷售收入比例分別為14%、29%和21%。
換而言之,奧尼電子主要向鄰友通銷售行車紀錄儀和藍牙音頻產品。
在新增客戶方面,TRUST與奧尼電子的交易始于2019年。
2019年、2020年,TRUST向奧尼電子采購PC/TV攝像頭金額分別為:94.58萬元、5428.33萬元。2021年上半年,其采購金額比2020年繼續增加約500萬,一躍成為第一大客戶。TRUST 的下游客戶分為商超類及線上電商兩種,均占比50%。
此外, Nexight INC 和東莞勵國照明也成為公司新增的前十大客戶, 采購額分別為 3898.45 萬元、3513.66 萬元。
在銷售渠道上,奧尼電子主要采用線上電商(亞馬遜、速賣通、京東等)與線下零售門店方式。2020年, 奧尼電子境外電商銷售額多達1.24億元,占線上銷售額逾七成。
境外電商與境內電商對比
線下方面,奧尼電子通過參加國內外消費電子展會的形式來獲客。其中,鄰友通、奇虎360等大客戶均是來自于展會推介。
除此,線下銷售的模式還針對不同的客群分為經銷與直銷兩種。一方面,線下直銷模式是以向終端用戶推銷為主。在經銷模式下,公司將產品以買斷的形式銷售給線下經銷商,再由經銷商推銷給消費者。
經過數據對比,奧尼電子在直銷渠道上獲得毛利率較高,前五大氣直銷客戶包括從事視頻會議生產銷售商、進出口公司等。
翻開奧尼電子的股權結構可以發現,2019年11月27日和31日,中航資本分別以坪山、南山主體對奧尼電子注資了2500萬元現金,合計5000萬元,換得5.56%股權。而奧尼電子提交招股書是在12月1日,也是說兩個動作只相隔了1個工作日。
這屬于典型的突擊入股,利用上市進行套利。
據悉,目前,中航資本的大股東為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擁有6家上市公司,60個海外機構。在資產規模上,多達700多億元,累計進出口貿易額超過4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