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長跑」,何以取勝?
時下,元宇宙概念被資本界炒得火熱,大有談元宇宙即瞻仰行業未來盛況的勢頭。元宇宙就像是人們創造的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又交叉于現實世界的空間,它因為互聯網發展到新階段而生新面貌,業界對它的共識是對線下世界的再生與再造,創造的一種與線下世界交融的新的經濟與文明。
就像熱衷于元宇宙的眾多科技迷、行業從業者們一樣,95后的小嵐對元宇宙同樣有一份狂熱的感情。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懷揣著一腔激情,來到了商湯科技與BilibiliWorld聯合打造的一款“元宇宙”AI+MR黑科技虛擬體驗地,開玩一場沉浸式角色扮演游戲。
通過佩戴內置手機MR眼鏡盒子,并跟隨B站當紅VirtualReal虛擬偶像阿梓指引,小嵐進入了有機器人大腦的金克茜Jinxy、美麗可愛的露露娜Ruruna、歌勢舞擔的鶴鶴女俠鶴森Mori等VUP的直播間。
圖/B站截圖
直播間里,包括VUP在內的所有存在都采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了復刻,而小嵐與VUP們的互動完全是倚仗腦力與眼力。根據游戲設置,小嵐要準確地猜對他們的喜好,一步步獲取VUP們的信任,這個過程要靠目光指令完成,稍有行差踏錯便會改寫劇情。
為了讓人類世界更加充滿數字化的魔力,眾多AI公司發力新場景,更新AI基礎設施,以足夠強的實力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那么,他們是怎么做的,看準了什么行業的新變化,又如何加固行業壁壘,未來強大下去呢?這值得我們關注與探究。
01 比拼技術實力的時刻到了
眾所周知,AI企業的商業化水平是決定其能否獲取投資的關鍵點,再往前一層,據業內人士講,選擇投資標的物時投資者首先會對AI公司產品在應對長尾場景的情況進行一番考量。
比如,做教育產品的AI公司往往會給孩子推送些題目,而這些推送失誤率低,盡管有不當推送,也不會影響孩子學習,以此證明該教育公司的AI產品對長尾場景不敏感,投資人愿意下注。
相反地,某些對長尾場景過于敏感的AI公司,如汽車行業,即使錯誤率低到不能再低,如一千臺車有一臺出問題,那也是攸關人命的大事,在對這些公司的投資上,業內人士表示會十分慎重。
而AI公司出色的長尾場景處理能力則會為其引資創造條件。資本入駐的密集度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明公司的商業前景,另外,人工智能由“專用”走向“通用”,實現大規模商業復制與跨行業聯通,會離業界理想的元宇宙更進一大步。
圖/pexels
開頭提到小嵐體驗的AI+MR黑科技就由商湯的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所研發,依托AI大裝置,商湯加速了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與新商業模式的重塑。
為了提升算力值,商湯在上海臨港新片區建設了全新的AI算力中心(AIDC)。據了解,該算力中心為亞洲規模最大,計算峰值速度將達到3740 Petaflops,可在1天內處理時長23600年的視頻。
AI四小龍里,商湯的商業化落地案例多,助推其成為中國融資最多的AI公司。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提倡智慧城市建設,而商湯借助AI大裝置,就有很多項目助力地方的城市管理工作。如在上海,以商湯方舟城市開放平臺SenseFoundry為核心,江蘇路街道的城市精細化治理覆蓋到了小區、經濟樓、園區與樓群,工作地點的AI智能巡屏將街道劃分為網格化管理片區并置于24小時全域偵察下,該地城市治理形成了自動發現、立案、智能派單、處置、自動核查、結案的六步應急管理閉環。
然而,“硬幣總有兩面”,商湯在商業化落地的步伐確實值得肯定,但不確定性仍然無法回避。
圖/商湯官微
據招股書顯示,商湯的主營業務為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受新冠疫情影響,在2020年上半年,商湯四大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跌,在2021年上半年,疫情形勢緩和后,四大主營業務收入有較明顯的提高。
如果說疫情黑天鵝是最不可控制的因素且對公司盈利造成了負面影響,那么其他營收要素如政策收緊、客戶集中等風險則是加劇公司營收下滑的“推手”,具體來看,商湯開展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產品與服務,會受到政策變化與政府支出影響,進而波及企業整體營收。
AI行業在走向商業化的“星辰大海”之前,仍然有一段“征途”需要邁過。
02 想要脫穎而出,那還不“殺”出一條血路?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1)上,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IEEE Fellow周伯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及未來AI技術面臨的挑戰,他表示,目前依然在于如何讓AI在魯棒性(在異常和危險情況下系統生存的能力)、可復制性、可解釋性、隱私保護、價值對齊、負責任等緯度上更具可信度。
但是,站在投資機構/投資者的角度看,他們對AI公司的投資理解,除了以上老生常談的部分,還要基于全行業做投資研判。畢竟,歷經市場洗刷與淘汰而屹立不倒的,才是AI公司中的佼佼者。
那么,什么樣的AI公司才能入得了投資方的“法眼”呢?
有業內人士發言,在AI落地確定性高的行業賽道里,選擇那些不會被IT巨頭顛覆的AI公司。比如獲得投資率高的AI公司如科大訊飛與海康威視,恰恰是占據了足量的數據端口的。也就是說,無論是通過何種路徑取勝,都要經歷選對賽道,拓開市場且通吃細分場景或通用場景、打通ToC/ToB/ToG端的過程,而于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AI公司才是王者。
具體來看,科大訊飛走的是“G—B—C”的路線。通過與學校項目的穩定合作,科大訊飛維系良好的政府關系,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端口數據,極大地取得了運營C端的主動權。而海康威視則占據了無人可撼動的安防端口,坐享行業紅利。
圖/pexels
而IT巨頭要想入局AI各賽道,其強大的研發資源、供應鏈、銷售渠道完全碾壓AI公司。在與之競爭時,AI公司迎頭撞上勢必吃虧,相反避其鋒芒、求同存異則會活得不錯,如AI公司選擇針對性強的場景切入,IT巨頭則考慮到其市場份額有限而入場意愿低迷。再如AI公司倚傍讓其極具競爭力的客戶勢力,比方說拿下ToG的教育機構資源等,依靠此路徑,科大訊飛在AI公司里功成名就說明了一切。
目前,在AI行業,計算機視覺應用層在國內商業化落地案例中最為成熟。在該市場,特別是安防、金融、互聯網賽道,市場增速最快,競爭優勢明顯。上文提到的海康威視就屬于計算機視覺應用層的安防賽道。
反過來看商湯,它以人臉識別與深度學習算法起家,7年來深耕計算機視覺應用層,形成了“技術+商業”雙驅動戰略。
但市場從不缺少競爭者,提到商湯,不得不提及AI四小龍,他們立足自身優勢,奮力追趕資本的身影也別有一番風景。
四大「人臉識別獨角獸」企業,均走出技術象牙塔,走向商業化落地議程。他們業務交叉且在相關領域競爭激烈。如四家均角逐金融和安防業,而在手機領域,商湯與曠世競爭已經白熱化。
商業社會里,市場永遠不是靜止的,眾多“入局者” 都處于扎根細分行業、擴大數據影響力的探索階段。「潮汐商業評論」將持續關注。
03 「長跑」開始,走向盈利?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在去年提到,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在虧損階段。
AI行業整體態勢如此,AI四小龍也難逃宿命。據曠視、依圖、云從三家企業招股書顯示,曠世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1-6月,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59億元、-33.52億元、-52億元;依圖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年度1-6月,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13.03億元;云從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年度1-6月,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24億元、-2億元、-17.63億元、-2.98億元。
無獨有偶,今年8月,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提交申請版本招股書,擬于港交所上市。招股書數據顯示,商湯科技2021年上半年營收16.5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8%,經營虧損21.5億元,經調整虧損凈額7.2億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凈負債229.6億元。
圖/pexels
分析AI企業持續的虧損原因,一方面是長期過高的研發投入與盈利周期過長的矛盾,消磨投資者或企業耐心,前者變得不敢投入,而后者在高度重壓下進入發展困境,另一方面是AI企業規模化商業落地難,單一技術的智能化程度有待深入挖掘,難以大面積服務于企業的個性化要求。AI企業在技術與場景方面進步空間很大,此外行業數據不通,則無法使某項技術形成規模化反響。以上都造成了AI企業經營困難的現狀。
鑒于這些痛點,AI行業上市之路坎坷。如上交所在2020年11月4日受理依圖科技的IPO申請,而在后續IPO進程中,依圖科技分別在2021年3月和2021年6月被“中止”上市,在2021年7月被徹底“終止”上市,直至依圖科技沖擊IPO夢碎。
可喜的是,「長跑」從未止息。
作為一個相對“年輕”且需要較多成本投入的行業,“質疑”總是如影隨形,如何將眾多聲音內化為一種 “鞭策”,變相來看也是對眾多AI參與者的「考驗」。創始人的資源、背景等對于AI企業固然重要,但放眼整個AI行業,更要比拼的是團隊素質、技術壁壘、戰略眼光和客戶群體的精準定位。
AI「征途」,剛剛啟程。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潮汐商業評論”(ID:daily-case),作者:Gold,編輯:Ray,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