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
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了兩條底線任務、三方面重點工作及推動實現“兩新”。在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該文件提出要“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
實際上,在2020年2月8日召開的聯合國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第四十七屆會議上,與會代表就呼吁加強共同行動,推進全球農業糧食體系全面轉型,打造更具包容性、韌性、可持續性和潛力的糧食體系,促進抗擊貧困、饑餓、一切形式的營養不良以及不平等問題。同時根據有關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人口大約達到76億人,每年以大約1%的速度在增長。
面對不斷增加的全球人口,如何喂飽不斷增加的人口是一個巨大的問題,而新的生物育種技術,尤其是轉基因技術將可能成為應對這一挑戰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與新型生物育種技術本身不斷升級換代同時出現的一種現象是,這一技術在社會層面上遭到了大量的抵制,即便我們采用了生物育種這個更加“理性”的說法,但是對于某些人來說,他們依然會把生物育種直接與轉基因畫上等號。應該說,沒有哪一種技術所遭遇過的抵制可以跟以轉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同日而語”。雖然我們說科學和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并且公眾對科學總體上持積極的支持態度,但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議題,公眾的態度就可能會出現極化,尤其是在爭議性技術方面,而轉基因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
從科普的視角來看,作為一種有助于改善全球人口糧食供應的育種技術,轉基因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度政治化了的領域和話題,我們不僅需要轉基因技術,同時也需要轉基因科普,因為技術的最終目標是要造福人類,也就是“科技向善”,但是如果公眾不理解、不接受這一技術,那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相反效果”。正如卡爾˙薩根說的那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依賴科學和技術的社會中,然而幾乎沒有人了解這些科學和技術”。而要讓公眾了解這些科學和技術,那科普就是必然選擇。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就轉基因這個話題,已經形成了一個“輿論戰場”,科學共同體、科學家、科學新聞記者、意見領袖、游說團體和廣大公眾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時在“反轉”與“挺轉”之間似乎有不可逾越的隔閡,而兩派也各說各話; 一方面是由于雙方缺乏平等對話的平臺,另外一方面也在于各自所持的觀點難以“中和”。
反轉的理由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但是從轉基因科普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僅要正視這種現實和挑戰,更有必要去反思一下如何做好轉基因的科普工作。
我們不能僅僅把公眾分成“挺轉”和“反轉”兩派就完事了,而是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和考察為什么有些人會“反轉”,這背后的原因和機制到底是什么,他們持有這種立場的理由是什么,僅僅是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嗎?還是我們開展科普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善和更新?
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傳統上單純的“知識灌輸式”方法已經失效了,因為公眾不是等待用信息去填滿的“空瓶子”,他們也有自己的立場,知識背景和價值觀等,所以他們在做個人決策時,一定會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而科學知識只不過是這些眾多因素之中的一個,同時在很多情況下,科學因素的占比可能還很小。還拿轉基因來說,“反轉人士”在很大程度上是情緒導向的,所以我們可以說,不是由事實和邏輯所形成的認知根本不會受到事實和邏輯的影響和左右,而“后真相時代”的特征則是:成見在前事實在后、情緒在前客觀在后、話語在前真相在后、態度在前認知在后。所以轉基因科普不僅僅是傳播科學事實,更要把握“后真相時代”的特征,要從樹立公眾的科學理性這一角度來入手,講好科學故事。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曾經力主反轉的馬克˙萊納斯立場轉變背后的原因,以及他對“反轉人士”以及“反轉”立場的理性分析,這對于我們做好轉基因科普工作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而且,我們有必要貫徹公眾參與科學的理念。當然,這種參與并不應該是“走過場式”的,而是要真正地把公眾參與納入到全流程之中,甚至是在項目設計之初就把公眾的意見考慮進來。有專家認為,當前存在的“恐轉”和“反轉”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某種意義上的公眾參與,當然這里說的參與是全程的參與。
另外,我們有必要跳出轉基因本身來思考如何做好轉基因科普,或者說應該從科學與社會關系的更大的視角來看待轉基因科普。因為從爭議性話題的視角來說,有關轉基因的問題可能涉及到的并不僅僅是科學本身的問題,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就不是科學本身的問題,而是收益與風險、監管與自由、科學與傳統價值觀、政治優先事項與環境價值以及效率與公平等方面的社會議題。也就是說,有一些對科學爭議的擔憂實際上與科學本身無關,而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對科學進行解釋并不能緩解任何擔憂的原因。因為大多數公眾爭論都與科學將如何被使用,或者誰將從中受益,誰將承擔風險,或者是否應該首先開展這項科學研究有關。
因而,我們需要做好轉基因科普工作,但是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則需要用全新的或者說不同的視角去思考。我們不僅僅要呈現科學事實,講好科學故事,告訴人們這項技術是什么,也要告訴人們這項技術為什么,同時也有必要跟“反轉人士”進行對話,了解他們的立場、擔憂和價值觀等相關因素,只有雙方就某些話題達成一致,那么才有可能開展真誠而有建樹的對話,做對并且做好轉基因科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