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為科技創新“增力”為科研人員“減負”
科研經費是科技活動的重要保障,科技評價是科技活動的指揮棒,二者對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相繼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兩份重要文件,引發科技界廣泛關注,科研人員為此紛紛點贊。
兩份文件系統布局、系統組織,是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的有力舉措。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要重點抓好完善評價制度等基礎改革,堅持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全面準確反映成果創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總書記同時要求,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
科研經費管理、科技成果評價事關科技活動的效率、效益、效能,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兩份重要文件的出臺及實施,對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兩份文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對策。
科研經費管理、科技成果評價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一直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項目經費管理剛性偏大、經費報銷難等問題;在科技成果評價方面,存在成果的評價導向作用和價值發現作用發揮不夠,多維度、分類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對此,《若干意見》從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等7個方面提出25點意見;《指導意見》圍繞科技成果“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完善評價機制,作出明確工作安排部署。這些舉措,直指痛點、難點,對癥下藥,回應了科研人員的突出關切,充分考慮了科研活動的自身特點和內在規律。可以預見,隨著這些措施的深入實施,將推動一系列老大難問題的逐步解決。
兩份文件,一個目的——為科研人員“減負”,為科技創新“增力”,折射出中央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科技界對文件的落實充滿期待,各有關方面要積極行動起來,早日把改革舉措落實到位,為科研人員輕裝前行,潛心鉆研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