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聚焦珠峰地區環境變化!珠峰科考取得7大研究成果

    記者從7月12日召開的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學術交流會議上獲悉,我國今年4月開啟“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聚焦珠峰地區的環境變化,從大氣、水、生態、地表過程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目前該科考活動已取得7個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珠峰科考總指揮姚檀棟表示,本次考察首次應用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圍繞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人類活動等重大科學問題,協同考察研究珠峰地區六大圈層的垂直變化特征和相互作用機理,揭秘氣候變暖背景下珠峰極高海拔區環境變化規律、溫室氣體濃度變化特征及生態系統碳匯功能、人類對極端環境的適應特征,實現了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新突破。

    目前,考察隊已取得的7大研究成果包括:在揭示珠峰地區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方面,監測并發現了珠峰地區風速的垂直分布規律;在巔峰海拔的強烈升溫方面,監測發現了珠峰地區4000~8000米海拔高度的溫度變化規律和特征;在巔峰海拔的冰雪融化方面,考察隊采用剖面測量方式,沿裸露基巖處開始測量,逐步測量到珠峰冰雪頂部,該方法獲得了高質量的冰雪厚度漸變剖面,相比過去頂部單點測方法,數據更容易進行解讀;在珠峰地區水汽和溫室氣體科考方面,考察隊利用“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觀測臺等各類高新技術臺,實現了地表至海拔9050米高空水汽穩定同位素、黑碳、粉塵、甲烷、二氧化碳和風溫濕壓同時實時觀測,并取得了拉薩-珠峰地區的甲烷濃度觀測初步結果;考察隊發現了珠峰地區的強大氣氧化過程,首次采用多種先進技術獲得大量的大氣臭氧濃度數據,證實了珠峰地區臭氧濃度高,進一步分析有望揭示青藏高原高臭氧濃度自流層的垂直輸送,或西風帶的水輸送,對高原大氣氧化起著決定作用;在人體的高山生理適應研究方面,考察隊觀測到珠峰地區人體生理的特殊反應:急進高原后,會出現心率升高,心率變異下降;在氣候變化下珠峰地區土地覆被變化方面,考察隊觀測到珠峰地區變綠的生態過程,其全域的植被覆蓋指數呈增加態勢。

    據悉,我國從2017年開啟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而“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這是自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采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科考,共組織5支科考分隊、16個科考小組、270余名科考隊員參加。

    標簽: 珠峰科考 珠峰地區環境變化 青藏高原 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