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歐洲多國遭遇干旱危機 全球變暖的后果有多嚴重?

    幾個星期以來,歐洲大陸正面臨異常嚴重的干旱。缺水,作為氣候變化帶來的苦果,已經危及歐洲的農業、旅游業和生物多樣,對糧食、能源和工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

    多國遭遇干旱危機

    意大利正在應對7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意政府7月4日宣布北部5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并宣布發放3650萬歐元的應急基金。意大利北部主要河流波河的流量下降達72%,托斯卡納地區90%的土地正在經歷極度干旱。

    意大利已有200多個市鎮通過條例,對用水進行嚴格的限制。許多城鎮的噴泉已被關閉,洗車、澆灌菜地和花園被禁止,夜間時段暫停飲用水供應。

    法國今年春季的降雨量比正常水減少45%。根據法國國家低水位觀測站的數據,法國6月有9%的河流干涸,而去年同期為2%。法國公共水資源信息服務機構稱,5月是“法國自1959年以來最干旱的月份”。與此同時,5月也突破了法國的高溫紀錄,其均氣溫比2021年同期高出1℃。

    西班牙同樣經歷了異常高溫,進入夏季,全國水庫的容量僅為46%,比過去十年的均水低20%。伊比利亞半島3/4的領土正處于干旱地區,尤其受到荒漠化的威脅。

    全球變暖的后果

    法國自然環境協會水和干旱問題專家弗洛倫斯·丹尼爾-帕斯基爾對媒體表示,此次歐洲多地干旱的原因在于,地下水在今年干燥的冬季補給嚴重不足,隨后春季出現的高溫又加劇了土壤的干燥。

    繼續追究更深層次的原因,全球變暖無疑是歐洲廣泛干旱的“病根”。帕斯基爾稱,氣候變暖導致水的蒸發量增加,這意味著地下水的滲透和地表水分的減少。根據法國生態轉型部的數據,地表水的蒸發現象在法國大部分地區不斷增加,蒸發量相較1999年上升3%,這些水蒸氣存在于大氣中還會進一步推高溫室效應。

    另一方面,降水量也在不斷下降。法國生態轉型部日的一項研究顯示,與2002年相比,法國降水量均下降達6%。在綜合影響之下,與1990—2001年相比,2002—2018年期間法國本土水資源的下降幅度達到14%。

    歐洲面臨多重沖擊

    干旱帶來的影響是多重的,首當其沖的是農業。意大利的干旱導致河流流量大幅降低,以至于海水越來越深入內陸并損害農田,另有多個地區的農地正在干涸。意大利最大的農業工會日評估,今年意大利超過30%的農業生產處于危險之中,損失已經超過20億歐元。

    在德國,農民聯合會主席約阿希姆·魯克維德6月底稱,長期干旱和高溫對德國農作物造成了重大損失,單產預測再次低于多年均水,谷物收成將比去年低3%。

    2021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環境研究快報》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50年來,干旱和熱浪對農業生產影響的嚴重程度大約增加了兩倍。歐盟委員會預測,干旱對歐洲農業造成的損失在2100年可能達到650億歐元,而目前為90億歐元。

    缺水還對旅游業帶來負面影響。根據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大學的一項研究,通過比較正常時期和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用水量,估算出旅游活動中的用水占西班牙用水量的25%,在一些島嶼甚至達到50%。歐洲旅游業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低迷,正期待今夏全面復蘇。擁有4700萬人口的西班牙將在異常缺水的條件下承受8300萬游客帶來的用水壓力。

    干旱對工業也造成沖擊。法國核電站大多建在內陸河畔,使用河水進行冷卻,由于今夏異常高溫和干燥,將可能導致核電站被迫關停,以遵守溫度標準,避免造成河流水溫過熱。由于缺乏天然氣,法國今冬將面臨電力短缺,新的減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法國缺電的緊張局勢。

    在德國,居民和工業之間也已經出現用水沖突,勃蘭登堡州格倫海德的居民反對特斯拉工廠擴建,因為工業用水需求可能會威脅當地的居民用水。德國環境部發言人對此表示,未來用水群體將比現在更多,爭奪越來越稀缺的水資源,這就是為什么必須考慮在長期干旱情況下的公分配問題。

    此外,干旱還導致森林大火的風險進一步升高。法國氣象局植被火災專家奇諾蒂認為,由于今年夏季將更為炎熱和干燥,預期有很高的森林火災風險。更糟糕的是,森林火災變得更加頻繁將是長期趨勢。根據法國氣象局的氣候預測,到本世紀末,法國夏季無雨期將增加30%—50%,導致火災季節將持續更長的時間,并將涉及包括農地在內的更大面積領土。

    標簽: 全球變暖 歐洲干旱危機 工業生產 氣候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