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強強聯合!黃黃高鐵將北斗定位技術引入測量裝置

    將北斗定位技術引入測量裝置,并用于高鐵施工中,以提高高鐵施工工藝和質量,這是“中國北斗”和“中國高鐵”兩張國家名片的一次深度融合。

    這個“強強聯合”的故事,發生在湖北黃岡至黃梅段高鐵的建設過程中。4月22日,黃黃高鐵開通運營。在幾年來的建設中,公鐵兩用高空作業車、智能倉儲管理系統、接觸網智能檢測小車等,為黃黃高鐵的智能建設添加了“新動力”。

    “新建的黃岡至黃梅鐵路全長125.16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一條高標準、高密度、大能力的高速鐵路。”黃黃高鐵施工負責人、中鐵武漢電氣化局黃黃項目經理王林說,“接觸網施工參數一體化測量裝置”將北斗定位技術引入測量裝置,大大提升了施工技術和工程質量。

    該裝置集北斗定位和紅外掃描功能于一體,能簡便快速地完成接觸網支柱限界、基礎高程、跨距、承力索高度、拉出值等參數的測量、記錄及傳輸,使測量誤差控制在毫米級,為后期腕臂、吊弦參數計算、安裝提供精確數據。

    “這種一體化測量裝置是首次基于北斗定位技術自主研發的高鐵接觸網參數測量裝置,這次運用在黃黃高鐵施工中,為高鐵施工工藝和質量檢測提供了創新的技術保障。”此項裝置研發負責人李勇說。

    測量參數準確是第一步,高鐵建設還少不了檢測裝置。

    該局研發的便攜式接觸網智能檢測小車和便攜式接觸網懸掛狀態智能巡檢裝置在全線承導線架設施工完成后,對接觸網懸掛各項指標參數實行動態檢測、分析。同時,前者還能對腕臂、吊弦、電連接等接觸網零部件進行高清成像,根據采集圖像自動識別缺陷,并形成缺陷報表,使接觸網參數測量效率提高了80%,進一步提升了施工的精準度。

    智能建設也貫穿在高鐵設計、施工、維護等環節中。該局運用接觸網計算系統V2.0進行零件裝配選型、碰撞檢測、力學分析,確保與現場實際保持一致后再加工生產;自主研發的全自動腕臂預配臺、吊弦預配臺2項智能工裝,實現全線接觸網與軌面的高度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內。

    項目書記朱軍說:“黃黃高鐵優良的建設質量,彰顯了我國精湛的高鐵建設水。高鐵的速度以及安全,源于我們工程技術人員對質量的堅守和對技術的不斷創新。”

    黃黃高鐵開通后,武漢到九江僅需1小時、到杭州僅需3小時。

    標簽: 黃黃高鐵 北斗定位 測量裝置 智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