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厲害了!國內最長湖底隧道正式投入使用

    試想一下,若在一條長長的湖底隧道內應用了多種高新技術,將會帶來怎樣的效果?

    前段時間,歷經4年的匠心打造,全長10.79公里、雙向6車道、凈寬40.6米、凈高7.25米,國內最長湖底隧道——太湖隧道正式投入使用,展現了高新技術的魅影。

    讓我們先看看這一湖底隧道是如何防止疲勞駕駛的。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對交通心理學、駕駛人因工程學、道路安全工程學等方面的融合研究,提出了特長隧道疲勞喚醒景觀段設置技術:將太湖隧道分為3段,在每段的端點處設計特別的疲勞喚醒區。以隧道限速80公里/小時為例,其有效喚醒時間為6至7秒鐘,150米為最佳疲勞喚醒距離,在這一時空范圍內,選用藍、黃、青3種顏色作為喚醒段主色,配合暖色調光源,形成星光閃閃、變化多端的場景模式,給駕駛員一定的視覺刺激,以緩解長途駕車疲勞。

    我們再說說隧道的智能照明系統。經過研究論證和試驗,在隧道進出口段將燈具布燈寬度設為11米,交錯布燈;中間段燈具布燈寬度設置為14.3米,采用模塊化拼接。為實現較好的顯示效果,照明的燈由LED點陣模組拼接而成。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可將LED顯示圖案在“藍天白云”“夜晚星空”“五星紅旗”等多種燈光場景下自由切換。

    太湖隧道還具備即時監測故障、智能預警并匯報故障具體位置及相關信息等功能,方便管理員精準維護。值得一提的是,隧道里的電器設備有3條供電線路,除了正常供電線路外,還有應急線路和儲備電線路。即使所在區域大面積停電,啟用應急線路和儲備電線路,可滿足一個月的正常供電。

    此外,隧道設計時在兩側通行孔之間增加了一個管廊。時,管廊負責車輛尾氣與新鮮空氣的置換處理。萬一發生危險,管廊下部的專用逃生通道可供人員逃生。若是發生重大火災事故,也不必擔心,隧道內安裝的多個消防系統都會發揮作用。至于火災產生的有害氣體,則可通過管廊上部的專用通道排出。

    據了解,太湖隧道融合了5G技術、北斗精確定位、光纖檢測、多目標雷達跟蹤、光譜檢測、大數據分析等諸多高新技術,還建有智能無極調光照明系統和隧道通風運營節能系統等,是推動現代高新技術與高速公路建設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

    標簽: 湖底隧道 高新技術 交通心理學 消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