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用洗潔精洗過碗后雙手會脫皮嗎?洗潔精到底含有什么物質(zhì)?

    洗潔精幾乎是廚房必備物品,它可以有效去除碗筷上的油脂,但如果你用洗潔精洗過碗的話,你肯定體驗過洗碗過后,雙手干燥難受的感覺。

    有些經(jīng)常使用洗潔精的人,他們的手甚至可能出現(xiàn)嚴重的脫皮現(xiàn)象,這種傷手的事實和洗潔精所包含的化學物質(zhì)脫不了關系。

    然而,用洗潔精洗滌過后的碗筷也肯定會有化學物質(zhì)殘留物,畢竟洗過的碗都是香香、滑滑的洗潔精味道。

    就常識上而言,人的手抵抗能力應該是很強才是,都被洗潔精傷成那樣,那碗筷上的洗潔精殘留物被吃到肚子里是否會傷人呢?

    其實,關于碗筷上洗潔精殘留物引發(fā)的健康問題經(jīng)常會有曝光。

    比如,2006年廣西凌云縣某小學67名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經(jīng)過專家測查之后發(fā)現(xiàn),就是因為附的快餐廳使用了劣質(zhì)洗潔精導致的。

    然而,坊間關于洗潔精殘留物的恐懼不僅是食物中毒這么簡單,許多人甚至懷疑洗潔精殘留物會致癌,從而放棄使用洗潔精。

    那么,洗潔精到底含有什么物質(zhì),為什么那么傷手,又是否真的致癌呢?

    圖:曾經(jīng)放射的鐳水

    洗潔精是否致癌?

    雖然,人類許多科學嘗試都是盲目的,以前的人甚至會把放射物質(zhì)當作保健品食用,但就目前來看,洗潔精的使用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危害都比較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也遠沒有達到致癌水

    首先,洗潔精已經(jīng)使用很長時間了。

    最早的洗潔精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化學家研發(fā)制作的,其原因是當時協(xié)約國對德國進行制裁,導致德國境內(nèi)油脂嚴重短缺,他們不得不尋找新的肥皂材料,最終在1917年的時候合成了新型清潔劑,這便是最早的洗潔精了。

    洗潔精的發(fā)展確實走了很多彎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早期的洗潔精都會加入磷酸鹽,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洗滌效果,但總所周知磷排入河流后會導致有害的藻類大量繁殖。

    從洗潔精發(fā)明至今已經(jīng)有100多年了,該踩的坑也都踩了差不多了,該致癌的話也早就被發(fā)現(xiàn)了。

    其次,洗潔精是直接和進食掛鉤的商品,所以國家對這塊抓得很嚴。

    像洗潔精這種商品管控程度比我們想象得要嚴很多,會有嚴格的生產(chǎn)標準,以及經(jīng)常的抽樣檢查,對其所含的物質(zhì)會有很多跟蹤調(diào)查。

    即便有些不法廠家不按標準制作洗潔精,也很容易被揪出來,換句話說存在風險的可能也很低。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洗潔精包含的化學物質(zhì)對人體也基本不會產(chǎn)生傷害。

    洗潔精中的化學物質(zhì)

    不管洗潔精打著什么樣的口號在銷售,也不論洗潔精的氣味是什么樣的,它的關鍵成分只有一種,那就是表面活劑。

    表面活劑就是去除油脂主要起作用的成分,其分子結構具有兩親,一端是親水的基團,另一端是疏水的基團或者叫親油基團。

    當表面活劑在水中接觸油脂的時候,疏水基團會和油脂結合,然后在親水基團的作用下將油脂溶解在水中,或者被乳化,以達到去油污的效果。

    手接觸洗潔精會被傷害的原因正是表面活劑,因為皮膚表面都有一層皮脂膜——它是由油脂等脂類物質(zhì)組成的保護層,因此會被表面活劑溶解到水中,從而失去保護作用。

    以前,人們使用的表面活劑主要是自然形成的,比如一些植物的葉子、樹皮、種子等都可能含有表面活劑成分。

    不過,隨著工業(yè)時代的到來,表面活劑更多的是人工合成的,只要擁有兩親就可以稱為表面活劑,這樣的分子還是非常容易得到的。

    也正是因為人工可以合成,同時自然界又大量存在,所以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的和合成的表面活劑達到數(shù)萬種之多。

    對于人體而言,許多表面活劑確實有毒,不過都不強,它們的LD50(半數(shù)致死量,常表示毒的強度)一般1g/kg-5g/kg之間。

    以一個75公斤的成年人為例,他最少要一口氣吃下75克的表面活劑才可能會致命。

    目前市面上的洗潔精,表面活劑比重大約在15%-50%之間,換句話說,一個常見的500克洗潔精裝,最少需要一口氣喝掉150克的量才可能致命。

    碗筷中的洗潔精殘留物,有團隊用不同的洗潔精做過測試,其結果是,當清水沖過2遍的時候碗筷洗潔精殘留物只有0.05mg/cm2到0.07mg/cm2之間,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

    另外,當用清水沖洗3遍和超過5遍的時候,碗筷中洗潔精殘留物都是只有0.01mg/cm?左右,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洗潔精都會殘留一些在碗筷上。

    所以你可能還會擔心,碗筷上洗潔精殘留物是否會在體內(nèi)堆積,最終達到75克的危險劑量呢?

    答案是不會!

    兩親表面活劑很容易在腸道中被吸收,然后不改變地排出,而不是積聚在生物體中,所以就碗筷上殘留的那些量吃下去問題不大的。

    總的來說,洗潔精使用是安全的,那么洗潔精殘留物致癌一說是怎么來的呢?

    這個很可能是最才被人杜撰出來的,原因很可能是2015年一份關于洗潔精的抽查報告。

    洗潔精中的致癌物質(zhì)

    2015年1月份,國家質(zhì)檢總局公布了2014年餐具洗滌劑的抽查結果,該調(diào)查涉及28個省,共380家企業(yè)的438批次產(chǎn)品。

    其中合格率達93.6%,而不合格的洗潔精主要包括甲醛和甲醇超標、表面活劑含量不達標,以及細菌含量超標。

    表面活劑含量過低的話,說明洗潔精的去污能力就會不好,而細菌含量超標的話,可能會致病。

    其中最危險的是甲醛和甲醇超標,已經(jīng)有大量的證據(jù)表明兩者對人體都有害,但是又不會立馬表現(xiàn)出來,會一直溫水煮青蛙式地對消費者身體制造傷害。

    一些洗潔精中加入甲醇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有機物的溶解以達到更好的洗滌效果,而加入甲醛則是為了抑菌和防腐。

    甲醛在2017年的時候正式被定義為一類致癌物,所謂一類致癌物指的就是已經(jīng)有大量的證據(jù)表明該物質(zhì)確實致癌。

    洗潔精中的唯一能找到致癌物就是甲醛,所以我猜測洗潔精殘留物致癌的說法是從2017年之后才開始流行起來的。

    其實,現(xiàn)在大部分洗潔精品牌是不含甲醛的,即便有些洗潔精含有甲醛,但國家也有強制規(guī)定,其含量也不得超過0.1mg/g,不會達到致癌標準。

    最后

    毫無疑問,洗潔精可以用,只是我們在選擇洗潔精的時候需要選擇正規(guī)的洗潔精,這樣可以確保沒有健康風險。

    洗潔精分為A類和B類,A類洗潔精的使用范圍可以包括水果蔬菜等食物,而B類則不行,購買的時候盡量看下使用范圍購買A類洗潔精。

    另外,洗潔精的作用決定了它肯定會傷手,可以在洗碗的時候戴上手套,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皮脂膜被破壞。

    標簽: 洗潔精洗碗 用洗潔精洗碗有危害嗎 長期不用洗潔精洗碗 長期洗碗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