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科學家發(fā)現(xiàn)驚人新證據(jù):翼龍可使用黑色素控制羽毛的顏色

    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發(fā)現(xiàn)了驚人的新證據(jù),表明翼龍(恐龍的飛行親屬)能夠使用黑色素控制其羽毛的顏色。研究成果日發(fā)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

    由愛爾蘭科克大學(UCC)、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研究所以及來自巴西和比利時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共同研究的這項新成果,基于對來自巴西東北部的雷神翼龍1.15億年前的化石頭冠的分析。230萬到6600萬年前,翼龍與恐龍并存。

    這種翼龍以其奇異的巨大頭冠而聞名。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羽冠的底部有一個毛茸茸的羽毛邊緣,有短絲狀的羽毛和蓬松的分枝羽毛。

    研究人員稱,“幾十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爭論翼龍是否有羽毛。我們標本中的羽毛很好地結(jié)束了這場爭論,因為它們在整個長度上有非常明顯的分枝,就像今天的鳥類一樣。”

    該團隊用高倍電子顯微鏡研究了這些羽毛,發(fā)現(xiàn)了保存完好的黑色素體——黑色素顆粒。出乎意料的是,新的研究表明,不同羽毛類型的黑色素體具有不同的形狀。

    “在今天的鳥類中,羽毛顏色與黑色素體的形狀密切相關(guān)。” 研究人員說,“由于翼龍的羽毛類型有不同的黑色素體形狀,這些動物一定擁有控制羽毛顏色的遺傳機制。這一特征對于顏色圖案至關(guān)重要,并表明即使是最早的羽毛,著色也是一個關(guān)鍵特征。”

    這個非凡的雷神翼龍標本目前已被送回巴西。研究人員說:“將這類具有科學意義的化石送回原產(chǎn)國并為后代安全保存非常重要。”

    標簽: 古生物學 電子顯微鏡 黑色素體 雷神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