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速看:“新能源專利第一案”再升級,寧德時代向中創新航索賠6.48億
8月1日,“界面新聞”報道,寧德時代再次起訴中創新航專利侵權,并索賠1.3億元。加上此前雙方涉及的5項專利、合計5.18億元賠償金額,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的專利訴訟索賠金額已達到6.48億元,為中創新航2021年凈利潤1.12億元的5.8倍。有業內律師表示,目前司法實踐中還沒有這么大金額的判賠案例。
從索賠金額來看,這是目前國內新能源領域中專利侵權訴訟索賠金額第一案。
新能源行業如此火熱的背景下,尤其是占據了整車40%-60%成本的動力電池,技術壁壘是各個企業的護城河,技術競爭也成為各個企業間守護護城河的重要陣地。
(資料圖片)
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專利戰
8月1日,寧德時代向“界面新聞”確認,公司已對中創新航提起新的專利侵權訴訟,索賠金額1.3億元,目前福建省高院已受理該案件。同時,寧德時代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向法院起訴中創新航。
此次專利訴訟涉及何方面,是否為雙方擅長的動力電池領域則不得而知。
不正當競爭訴訟也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此前寧德時代因為前員工違反競業協議,入職蜂巢能源,從而起訴了蜂巢能源涉嫌不正當競爭。“中創新航從寧德時代挖了很多技術人員,產品結構又有類似的情況。這次的不正當競爭很可能是這個原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實際上,雙方的專利戰已持續一年之久。去年7月及10月,寧德時代曾先后向福建省福州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申請,起訴中創新航涉嫌侵犯其5項專利,侵權范圍覆蓋其全系產品。要求中創新航立即停止侵權,包括但不限于停止制造、銷售或許諾銷售應用上述專利的相關產品,并支付其損害賠償金1.85億元和法律成本300萬元。
今年5月,寧德時代又向法院申請,提高上述訴訟賠償金額至5.18億元。
《招股書》顯示,雙方涉及的5項專利分別為:
1.中國專利第201810696957.2號“正極極片及電池”,有效期至2038年6月;
2.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201521112402.7號“防爆裝置”,有效期至2025年12月;
3.中國專利第201810039458.6號“集流構件和電池”,有效期至2038年1月;
4.中國專利第201910295365.4號“鋰離子電池”,有效期至2038年4月;
5.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201520401861.0號“動力電池頂蓋結構及動力電池”,有效期至2025年6月。
“這些專利基本上與電池的‘結構裝置’以及工藝改進的關系比較大,很可能和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有關,因為麒麟電池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都屬于生產工藝改進上的‘結構創新’類型的電池。材料創新很難,結構創新和工藝改進相對比較容易。”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表示。
根據智慧芽專利價值評估數據顯示,這五項專利的價值評估金額(算法根據模型算出來的估量,僅供參考)分別為93萬美元、3600美元、21萬美元、296萬美元和114萬美元,合計524.3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44.88萬元)。
來源:智慧芽數據庫
“寧德時代起訴塔菲爾、中創新航侵犯其專利權,起訴蜂巢能源不正當競爭,這一系列的訴訟,其本質在于企業對新能源市場的爭奪。寧德時代依靠其大量的研發投入,積累了大量的核心基礎專利,利用其領先的技術和人員優勢,構建起市場競爭優勢的壁壘。而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入局者越來越多,勢必會對寧德時代的市場占有率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寧德時代發起多起專利訴訟,正是為了保持其市場競爭的領先。”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牛炬欽律師表示。
5項專利糾紛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已對其中兩件作出審查決定,寧德時代的“防爆裝置”專利維持全部有效,“集流構件和電池”專利維持部分有效。
隨后寧德時代向“觀察者網”透露,中創新航已撤回三項針對寧德時代的專利無效申請。這三項無效申請所針對的專利,均與寧德時代起訴中創新航專利侵權案相關。
但中創新航7月27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聲明表示,“訴訟和涉案專利無效仍然處于審理階段,尚無生效判決。”與此同時,中創新航對寧德時代的3項專利再度提出了新的無效申請。
來源:中創新航公眾號
“一般而言,如果在專利訴訟案件中,雙方能夠達成和解,作為和解的條件之一,一般都會要求對方撤回無效申請。另外也有可能,專利無效經過審理后,中創新航發現涉案專利存在極大的可能性被維持,為了不讓寧德時代得到專利權穩定的決定(若專利被維持,對專利權人而言非常有利,證明了專利的穩定性),無效宣告請求人也會主動撤回專利無效申請。”牛炬欽律師表示。
對此,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3個涉訴專利收到了新的無效請求,但不影響法院對侵權案件的審理。因此前中創新航5件涉訴專利無效請求,并無一件成功,法院已經開始實質審理階段。”
為何是中創新航?
中創新航前身為中航鋰電,是鋰電行業中的“老人”。
中創新航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是由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孵化的天空能源(洛陽)有限公司。天空能源的成立,比寧德時代還早了4年。
2009年8月,中航工業與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又重新組建了公司,并將其更名為中航鋰電(洛陽),更名之后的中創新航開始聚焦磷酸鐵鋰電池生產;2011年,中航工業旗下子公司成飛集成(002190.SZ)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10.2億元,并增資控股中創新航。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中創新航,很快走向巔峰。2013年,中創新航的裝機量達到國內第一。彼時蘇州金龍、中通客車、宇通客車等著名大巴車企繼配套了中創新航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
不過,高光并沒有持續多久。
2015年,三元電池異軍突起,比亞迪(002594.SZ)的電池產能和產量已大幅領先中創新航,中創新航的磷酸鐵鋰電池陷入困境。到2017年,中創新航裝機量一路下滑,跌出了行業前十,并且很快被寧德時代趕超。2018年,主打三元電池的寧德時代已經名聲赫赫,躍升為鋰電池龍頭。
由于鋰電業務連續虧損,導致成飛集成也虧損。無奈之下,成飛集成宣布放棄旗下鋰電池業務控制權。“因鋰電業務虧損已導致上市公司虧損,且在2019年因鋰電連續虧損公司被ST,當時來看鋰電池業務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所以公司進行了鋰電重組。”成飛集成今年在3月31日在業績說明會上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
賺不到錢慘遭“拋棄”。為了生存,中創新航不再死守磷酸鐵鋰,轉而將研發重點放在三元電池。
2018年底,中創新航快速推出的第一代三元電池,開始少量配套長安、吉利等車企。讓人意外的是,2019年中創新航第二代三元電池推出后,順利進入廣汽供應鏈體系。當年中創新航裝機量便擠進行業前十,此后更是挺進了前三。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1年,中創新航總裝機量為9.05GWh,市場占比5.9%,排在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之后,位列第三。今年前4個月,中創新航裝機量累計5.09GWh,市場占比7.89%,依舊排第三。
市占率的迅速上升,或許與其價格較低有關。《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中創新航的毛利率分別為4.8%、13.6%和5.5%,而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分別為29.06%、27.76%和26.28%。
圖源:《招股書》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業內看來,專利糾紛的導火索,主要因為中創新航搶走了寧德時代的客戶。
高工鋰電數據顯示,2019年寧德時代和中創新航供應廣汽乘用車的電池裝機量分別為1136.56GWh和595.34GWh,前者是后者的近兩倍。2020年情況發生逆轉,中創新航對廣汽乘用車的裝機量達2033.65GWh,寧德時代縮減為824.69GWh,前者是后者的近2.5倍。中創新航取代寧德時代成為廣汽新能源的第一供應商。
總歸來說,現階段的中創新航可以說是離龍頭們最近的選手。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中創新航也在使勁擴建產能。粗略統計,中創新航在成都、常州、武漢、合肥、廈門、江門都有新建項目。而且,此次IPO募集資金也是為了用于新建和擴建多個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的產業基地項目等。
對中創新航影響幾何?
“從中航鋰電視角出發,案件的最終結果,將事關其生存問題。在生死攸關的命題面前,任何人或公司都不會放過任何一種可能,其法律應對策略一定會精細到每個環節。”錦緞研究院表示。
錦緞研究院指出,該起案件的一個基本事實基礎在于:涉案標的是中航鋰電的全系產品。
“對于即將IPO的企業而言,如果在專利訴訟中敗訴,那么其經營的產品就面臨禁售的后果。如果專利訴訟涉及到的是核心產品,考慮到敗訴后就不能銷售侵權產品,必然會對企業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很有可能導致IPO企業上市的終止。如果被訴侵權產品屬于非核心產品,或者占比重較小,即使案件敗訴,產品被禁售,對企業影響不大,或者影響十分有限,則可能不會導致上市的終止。”牛炬欽律師表示。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中創新航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34億元、28.25億元、68.1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8.28%。雖營收增速迅猛,但直到去年中創新航才扭虧為盈,凈利潤分別為-1.56億元、-0.18億元和1.12億元。
從雙方的專利儲備上看,二者也并不在一個數量級。錦緞研究院數據庫Patentics查詢,據不完全統計,寧德時代目前已公開專利數量超過5000件,中航鋰電則為1350余件。
圖源:錦緞研究院
《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中創新航擁有793項專利,其中包括150項發明專利、637項實用新型專利及6項外觀設計專利,同時有516項專利申請正在審理中,形成了覆蓋電池材料、電池結構、系統集成、電氣電路、BMS、制造工藝設備和電池回收再生等技術領域,涵 蓋電池全產業鏈的專利布局。
浙江寧波律師事務所付從龍律師則認為,“寧德時代和中創新航的專利訴訟,不管誰輸誰贏,抑或相互達成專利許可,我認為對中國的新能源行業、知識產權行業都是有極大促進作用的,也是符合中國40年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方向。”
對于雙方的專利戰你怎么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野馬財經”(ID:YMCJ8686),作者:高遠山,編輯:蔡真,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