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資訊丨廣州超級母基金招GP了
廣州母基金又招募GP了。
投資界-解碼LP從廣州獲悉,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的通知》的相關要求,正組織開展2022年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的申報工作,開始對外公開征集子基金合作機構。
受理申請截止日期為2022年8月20日。資料顯示,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新興基金”)為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基金)全資子公司,后者由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城投集團)投資控股。
(資料圖)
如你所見,今年廣州母基金十分熱鬧。
廣州最大政府引導基金,12個產業招GP,單筆出資不超過2億
新興基金成立于2017年,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目前,該基金旗下共有子基金100只,子基金規模突破800億,是廣州最大、華南第二、全國前列的政府引導基金管理公司。
基于“母基金+S基金+股權直投”的PSD戰略布局,新興基金已投資650多個新興產業項目,其中廣州本地項目323個,推動方邦股份、小鵬汽車、安必平醫藥和云從科技等57家企業上市,吸引了明華機械、導遠電子、越洋生物等超過40個優質產業項目由外地遷入廣州。
通過以上投資經歷,廣州已成為政府引導基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典范。
比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新興基金重點布局半導體、機器人、物聯網、5G等硬科技細分賽道,累計投資超過200個項目,代表項目包括云從科技、極飛科技、方邦股份、中望軟件、中科寒武紀、晶晨半導體和奧比中光等,并與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國家先進制造產業基金、國新基金、創新工場和中國聯通等合作伙伴共同培育并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而在新材料與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新興基金重點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氫能源、光伏和儲能等細分賽道,累計投資超過100個項目,代表項目包括小鵬汽車、禾信儀器、杰創智能、思林杰、導遠電子和鴻基創能等,并與南方電網、三一重工、越秀基金、廣汽資本和同創偉業等合作伙伴共同培育并打造了新材料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領域,新興基金則重點布局創新藥、IVD、和醫藥流通等細分賽道,累計投資超過200個項目,代表項目包括潔特生物、邁普醫學、安必平、百奧泰和藥師幫等,并與百濟神州、松禾資本、萬孚生物、中以基金、達安基因、韓投伙伴、元禾原點和相融資本等合作伙伴共同培育并打造了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集群。
新興基金旗下不僅有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工業轉型升級基金、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和種業發展基金等一系列引導基金,還有新興產業發展直投資金、廣州“中國制造2025”產業直投資金等產業直投基金。
與此同時,新興基金還代表廣州市政府參與國新央企運營基金、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和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
其中,新興產業引導發展基金重點投資于廣州市新興產業領域。具體而言,即該引導基金通過母基金方式與優秀股權投資機構合作發起設立子基金,聚焦投資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與衛星應用等12個產業領域。每支子基金募集資金總額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引導基金出資額不高于2億元人民幣。
廣州正在設立2000億母基金
在各地政府降低對土地財政依賴的大背景下,政府引導基金開始成為財政轉變投入方式的一項重要創新,并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培育新經濟。尤其是“合肥模式”走紅后,這一模式開始廣泛流行。
今年最壯觀的一幕便是地方政府密集布局產業母基金。不久前,安徽宣布設立總規模為6支母基金與1支直投基金,并帶動社會資本打造千億級產業基金群;曾經的“投資荒漠”江西與云南,也開始加大產業引導基金的投入,前者日前剛設立了總規模達到100億元的九江市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后者則通過云南產投公司投資了規模總計280.7億元的16支基金。
在這樣的“軍備競賽”氛圍下,廣州開始加速鞏固自身地位。截止目前,廣州已有聚焦投資早期專精特新企業的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圍繞鄉村振興產業鏈進行投資的廣州鄉村振興基金、重點投資于新興產業領域的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等多家產業母基金。
就在上月,廣州產投集團宣布集團正在設立1500億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創投母基金,為科創企業提供“雨林式”的全方位服務,包括金融支持、人才引進、專業園區建設運營等,賦能中小科創企業成長。
廣東是全國知名的制造業大省,廣州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制造業城市,轄區內有50多個產業集聚區。其中,汽車、電子、石化三大產業是廣州的支柱性產業。同時,廣州便利的港口交通優勢,讓廣州的對外商貿往來也非常活躍。
《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廣東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合計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基本同步。在這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中,廣州獲得了其中8個三星標注的產業集群。
《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則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為廣州市三大新興支柱產業。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擺在廣州面前的必修課。被驗證行之有效的產業母基金模式,自然也就成為廣州越用越順手的產業發展工具。
眾多優質的高校及高校生源,也在為廣州的產業轉型升級添磚加瓦。當前風頭正盛的新勢力汽車小鵬的創始人何小鵬便畢業于位于廣州的華南理工大學,使得華南理工大學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產學研優勢。此外,廣州的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則可以為廣州的生物醫藥產業助力。
2021年,廣州市的GDP達到達28231.97億元,同比增長8.1%。同時,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雙雙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座突破雙萬億的城市。經濟上的雄厚實力,也讓廣州在大刀闊斧做產業母基金投資時更加有底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解碼LP”(ID:LPdaily1945),作者:戴昌洲,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