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36氪領讀 | 今天的世界,正在發生什么事?

    本文整理摘編自《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尤瓦爾·赫拉利著,36氪經授權發布。

    在一個信息爆炸卻多半無用的世界,清晰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從理論上講,人人都能參與這場以“人類未來”為主題的辯論并發表高見,但想要保持清晰的認識并不容易。而通常的情形是,我們根本沒注意到有這場辯論,或者根本不清楚關鍵問題何在。很多人并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好研究這件事,因為手邊總有更緊急的事:上班、照顧孩子或者侍奉年邁的雙親。可是,歷史不會因此就對你更寬容。就算你因為忙著讓孩子吃飽穿暖而缺席這場有關人類未來的辯論,你還是躲不過最后的結果。這實在太不公平了。但是,誰又能說歷史是公平的呢?

    我只是個歷史學家,并沒辦法供人衣服、給人食物,但希望能提出一些清晰的見解,盡量讓人們能夠公平地參與這場辯論。只要有人,哪怕是極少數人,因此而加入關于人類未來的辯論,我也就對得起這份工作了。

    我的第一本書《人類簡史》概述了人類的過去,審視一種幾乎微不足道的猿類怎樣成了地球的統治者。

    第二本書《未來簡史》則討論了生命的遠期愿景,思考人類最后可能會如何成為神,智能和意識最終又會走向怎樣的命運。

    到了《今日簡史》這本書,我希望著眼于此時此地,重點在于當下時事,而不失長遠眼光。我們對于過去和未來的認識是如何幫助我們了解當下,了解眼前這個充滿矛盾的人類社會的?現在正在發生什么事?今天最大的挑戰和選擇是什么?我們該注意什么?我們該教給孩子們什么?

    當然,有70億人口,就會有70億個想討論的議題;也正如前面所提,要綜觀全局,其實是一種相當奢侈的想法。在孟買貧民窟里艱難養育兩個孩子的單身媽媽,只關心下一頓飯何在;地中海難民船上的難民只會眼巴巴望著海平面,尋找陸地的跡象;而在倫敦某個人滿為患的醫院里,垂死的病人拼盡全身所有的力量,只為再吸進下一口氣。對這些人來說,他們面臨的議題要比全球變暖或自由民主危機更為迫切。但他們的問題絕不是任何一本書所能解答的,我對處于這些情境中的人也提不出什么高見,反而可能要向他們學習。

    我想討論的,是全球性的議題。我所關注的是塑造全世界各個社會的各種重要力量,這些力量也很可能影響整個地球的未來。對于處在生死關頭的人來說,氣候變化可能根本不是他們關心的議題,但是最終,氣候變化可能會讓孟買的貧民窟完全無法住人,讓地中海掀起巨大的新難民潮,并且讓全球的醫療保健陷入危機。

    現實有眾多的構成要素,雖然《今日簡史》試圖涵蓋全球困境的不同方面,但絕對無法詳盡無遺。與《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兩本書不同,這本書并非歷史敘事,而是以一系列議題的形式講述我們今天關注的重點。這些議題不會告訴讀者什么簡單的答案,而是希望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協助讀者參與到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重要對話中來。

    本書其實是我在與公眾的對話過程中寫成的,許多章節是針對讀者、記者和同事提出的問題而撰寫的。某些內容曾以各種形式發表,這讓我有機會聽取意見、打磨觀點。有些章節討論科技,有些討論政治,有些討論宗教,有些則討論藝術。一些章節頌揚人類的智慧,另一些章節則聚焦人類的愚蠢。但無論如何,首要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今天的世界正在發生什么事?各種事件背后的深層含義又是什么?

    特朗普上臺,意味著什么?假新聞橫行,我們能怎么辦?自由民主為何陷入危機?上帝回來了嗎?新的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嗎?哪個文明主宰著世界,是西方、中國,還是伊斯蘭?歐洲應該向移民敞開大門嗎?民族主義能否解決不平等和氣候變化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恐怖主義?

    雖然本書著眼全球,但并未忽視個人層面的問題。相反,我要強調一點,在當代各種重大變革與個人的內在生命之間,其實有著重要的關聯。舉例來說,恐怖主義既是全球性的政治問題,也是一種內部心理機制。恐怖主義要發揮效用,靠的是按下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按鈕,劫持數百萬人的想象力。同樣,自由民主的危機不僅存在于國會和投票站,同時也存在于神經元和突觸之中。個人即政治,已經是老掉牙的說法。但在這個科學家、企業和政府都想侵入人類大腦的時代,這套老生常談卻遠比以往更邪惡。因此,本書不僅觀察個人行為,也觀察整個社會。

    全球化的世界給我們的個人行為和道德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每個人都被困在許多無所不包的蜘蛛網中,這張網一方面限制了我們的活動,另一方面也把我們最微小的舉動傳送到遙遠的地方。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可能對地球另一端的人甚至動物產生影響,某些發生在單個人身上的事可能會出人意料地引發全球性事件,例如突尼斯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事件引發了政治運動;美國的幾位女性講出自己遭到性騷擾,便點燃了“#MeToo”(我也是)運動。

    個人生活可能影響全球,意味著揭露我們自己的宗教和政治偏見、種族和性別特權,以及對制度壓迫無意的共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然而,這些目標真的能實現嗎?如果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遠遠超出我們的眼界、完全不受人類控制、所有的神祇和意識形態都遭到質疑,我們又怎么可能找到穩固的道德根基?

    本書開篇首先概覽當前的政治和技術困境。20世紀結束時,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發生的巨大的意識形態斗爭最后似乎是自由主義暫時勝出,民主政治、人權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似乎注定要征服整個世界。但一如往常,歷史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繼法西斯主義崩潰和共產主義受挫之后,現在自由主義也陷入了困境。那么,我們究竟將走向何方?

    這個問題之所以特別令人憂慮,是因為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雙重革命,讓人類這個物種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從而對自由主義逐漸失去了信心。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一旦攜手,可能很快就會讓數十億人失業,同時破壞“自由”和“平等”這兩個概念。大數據算法可能導致數字獨裁,也就是所有權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而大多數人不只是被剝削,還面臨更糟的局面:如草芥般無足輕重。

    我的上一本書《未來簡史》詳細討論了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結合,著眼于長遠前景,講述的內容可能涉及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本書則著重于已迫在眉睫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危機。我想討論的議題不是無機生命的創造,而是這一切對福利國家和歐盟等特定機構的威脅。

    本書無意涵蓋新科技的所有影響。雖然科技帶來了許多美好的承諾,但我想特別強調的卻是威脅和危險。引領科技革命的企業和企業家,自然傾向于高聲謳歌科技創造的美好,但對于社會學家、哲學家和像我這樣的歷史學家,卻想盡快拉響警報,指出所有可能釀成大錯的地方。

    本書第一部分點出我們面臨的挑戰后,第二部分將探討各種可能的響應。臉書工程師能否使用人工智能建立起一個維護人類自由和平等的全球化社會?或許是否應該扭轉全球化的進程,讓民族國家重新掌握權力?又或許,我們需要更進一步,從古老的宗教傳統中找尋希望和智慧?

    第三部分則會談及,雖然科技挑戰前所未有、政治分歧激烈緊張,但只要我們控制住恐懼,虛心面對自己的想法,必能成功應對。第三部分的內容包括如何應對恐怖主義的威脅、全球戰爭的危險,以及引發這些沖突的偏見和仇恨。

    第四部分則關注“后真相”的概念,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我們究竟對全球化發展有多少理解,又是否真能明辨是非?智人真的能夠理解自己所創造的世界嗎?現實與虛構之間,是否還有明確的界線?

    第五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則是整合各項討論,思考在這個困惑的時代,舊的故事已經完結,新的故事尚未開始,生命的整體樣貌究竟如何?我們是誰?這輩子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技能?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及尚不了解的有關科學、神、政治和宗教的知識,生命的意義在今天究竟是什么?

    這聽起來可能是個太大的題目,但智人已經無法再等待,哲學、宗教或科學也沒有時間忍受沒有答案的拖延。我們辯論生命的意義已有數千年之久,不可能讓這場辯論無限期延續下去。迫在眉睫的生態危機、日益增加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脅,以及一些打破常規的新技術的崛起,都不允許我們再拖下去。或許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正讓人類擁有重塑和重新設計生命的能力。很快就會有人必須決定如何使用這股力量,而他決定的理由,則來自關于生命意義的某些含蓄的或者直言的故事。哲學家很有耐心,工程師的耐心要少得多,投資者則是最沒耐心的。就算你還沒有想清楚怎樣運用這股設計生命的力量,市場的壓力也不會允許你一千年后再想出答案,而是會用它那只隱形的手迫使你接受它盲目的響應。除非你愿意把生命的未來交給季度收入報表來決定,否則你就應該清楚地了解到底生命有什么意義。

    在最后一章,在智人物種的大幕即將落下、另一出全新大戲即將上演之際,我以一個智人的身份,向其他智人提出了一些個人意見。

    作為本書作者,我得做出艱難的決定。我是應該敞開心扉,冒著被他人斷章取義的風險暢所欲言,還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幾經思量,我還是決定一如所愿地充分表達,來開啟這番智識之旅。

    書名:《人類簡史三部曲》作者: 尤瓦爾?赫拉利,譯者:林俊宏,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作者簡介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以色列歷史學家、哲學家和暢銷書作家,牛津大學博士,現任教于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他的暢銷書《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已被翻譯成65種語言,全球銷售3500萬冊,巴拉克·奧巴馬、比爾·蓋茨等人推薦,英國《衛報》稱《人類簡史》改變了非虛構圖書市場,普及了一部“智慧之書”。由《人類簡史》改編的知識漫畫系列《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及《人類簡史:文明的支柱》陸續出版。

    赫拉利教授聚焦于“大歷史”問題,定期在《紐約時報》《衛報》等重要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接受BBC等知名新聞頻道專訪,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平臺做主旨演講。2019年與伊茨克·雅哈夫共同創立智慧之船(Sapienship),旨在聚焦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挑戰并尋求解決方案。

    譯者簡介:

    林俊宏

    臺灣師范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

    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閑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么都重要。

    譯有簡體中文版《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繁體中文版《大數據》、《大數據資本主義》、《造局者》、《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系列(合譯)等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