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下一個IE瀏覽器嗎?
作者 |吳越郵箱 |chenqiuxiao@pingwest.com
這周初始,微軟官方便發文公告,IE瀏覽器將于6月16日正式退役,此后其功能由Edge瀏覽器接棒。從1995年發布,到2002年市占率高達至今無人能及的96.6%,IE瀏覽器在消失前濃縮成了當代互聯網產品的一個經典剪影:來且氣勢洶洶,倒則悄無聲息。Mozilla火狐、蘋果Safari、谷歌Chrome、還有基于谷歌開源的Chromium內核開發的微軟新一代Edge瀏覽器,這些IE瀏覽器曾經的強勁對手中,又會不會有下一個落后的壟斷者出現呢?
圖源:網絡
如果說搜索引擎是通往未知世界的列車,那瀏覽器就相當于車站,是洶涌流量的入口。瀏覽器看起來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基礎設施,美觀了加分不多,不美觀也不扣分,但至少也需要能開門、通好氣。而在技術革新越來越快的時代里,列車甚至已經升級成高鐵、磁懸浮,車站卻因為擁堵、脆弱被淘汰,乍一想實在是令人疑惑。
回望IE瀏覽器近30年的發展歷史,1995年為了應對網景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的如日中天,操作系統巨頭微軟匆忙購入了一家瀏覽器相關技術公司,開發出第一代IE并封裝到Windows 95 Plus操作系統中搭售。也就是說,不管順不順手,當時的用戶每買一臺電腦都得用它。
一開始,IE倒也保持著敏捷的迭代速度和優秀的技術質量。IE一代推出12個月后便更新到了三代,率先支持CSS技術(可以讓HTML語言能夠更好地適應頁面的美工設計)并擊敗了網景。可當2001年IE 6問世、將微軟的瀏覽器市場份額推高至96.6%后,微軟有長達4年的時間不再對其進行迭代更新。
與此同時,惡意軟件和病毒隨著IE在網絡快速傳播,侵蝕著公眾對IE安全性的信任;Firefox則基于網景之前開放的程序源代碼“卷土重來”,揮著“功能多”和“很安全”的大旗,黃金時期吞下了最多20%的市場。當Firefox使用沙盒安全模塊限制網頁腳本訪問用戶資料、使用SSL/TLS讓用戶能夠隱密傳輸資料、一旦用戶訪問釣魚網站就會發送提示時,IE卻還“卡”在響應速度的舊戰場上。
直到2008年,微軟并未力挽狂瀾、而Firefox也還未能對IE的市場地位起到顛覆,谷歌的Chrome瀏覽器迅猛地開始了公測。在很多人看來,Chrome創新性地在網頁瀏覽器中添加了許多人性化功能,如書簽通過Google賬號云同步、將搜索欄和地址欄合二為一等等,極大革新了用戶體驗。
再后來就是移動互聯網大潮了。IE瀏覽器停留在桌面瀏覽器市場的孤島中,Chrome進一步憑借跨越電腦、手機、平板多終端的統一體驗,真正地順上操作系統的東風、借勢而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用戶,成為全球覆蓋用戶數最多的瀏覽器。
最新的瀏覽器市場份額,谷歌Chrome排名第一 圖源:statcounter
忘了提了,和Firefox誕生于同年、背靠蘋果生態的Safari就像另一個IE,隨著Mac銷量增長,市占率卻不斷下降。
而無論成績單好壞,近年來谷歌和蘋果均受到著西方監管機構的反壟斷審查。如谷歌Chrome被指出存在搜索導向問題(使用Chrome尋找信息或商品,結果就會優先導向自家產品);蘋果拒不承認自己限制瀏覽器必須基于 WebKit (蘋果自家瀏覽器引擎,區別于谷歌chromium)的行為是““扼殺第三方瀏覽器在 iOS 上的創新發展”,等等。
一邊咬著牙對監管機構毫不放松,一邊微軟、Mozilla、蘋果和谷歌這四大瀏覽器制造商又在春天攜手宣布,將聯合起來解決網頁適配的問題。簡單來說,如果問題真的得到解決,那么同一張圖片在不同瀏覽器上便會是同樣的大小。網頁開發者不需要針對不同瀏覽器去調整代碼,網民也會擁有更統一、舒服的瀏覽體驗。
這似乎是混戰了十多年的瀏覽器競爭者們的首次結盟。
很難想象,統一標準這個事情在2022年才開始推進。
“計算機和互聯網必須為大眾帶來開放和自由,但必須由我引領”的行業巨頭們,是否在過去過于重視自家產品的獨特性,卻忽略了它最本質的工具屬性、服務屬性呢?如果尊重用戶、方便開發者是一家壟斷的結果,而不是百花齊放(大標準統一、細節保留各自特色),那又有什么意思?當話語權集中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它又真的會“低下頭來”改進產品嗎?
如果是,曾占據全球96%瀏覽器市場份額的IE瀏覽器,為什么已經倒閉。
*頭圖來 源:站酷海洛 https://www.hellorf.com
· 文章版權歸品玩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發送關鍵詞 轉載、 合作、 招聘到品玩微信公眾號,獲得相應信息。
· 您亦可在微博、知乎、今日頭條、百家號上關注我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品玩”(ID:pinwancool),作者:吳越,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