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MBTI怎么又火了?這種人格測試,從頭到腳不靠譜

    心理學常常是偽科學的重災區。

    中國心理學最近二三十年發展迅猛,但還是遠遠滿足不了國人的巨大需求。于是就給了很多人可乘之機。據說,某個從未受過正規心理學訓練的非專業人士靠幾天培訓拿下一個MBTI [1]的證書就可以兩個小時收取1500元咨詢費

    且不說MBTI測驗其實很容易獲取,隨便一個商學院老師就可以輕松搞到。重要的是,MBTI不但不像吹的那么神,簡直可以說完全沒有用處,不能幫助人了解自己,更無法有效規劃職業,更不要說由一個不懂心理測量的外行來解釋。

    MBTI測試中使用的4個維度 | dylanninin.com

    MBTI測試會將人歸入上述16種性格之一 | dylanninin.com

    下面我就以MBTI為例,來講解一些心理測量的基本原理,幫助大家識別有價值的和欺人的心理測量工具

    理論基礎:完全缺乏實證

    先簡單回顧一下MBTI的來龍去脈。

    1921年,卡爾·榮格(是的,就是弗洛伊德的朋友那個榮格)一拍腦門就寫了本書,叫做《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里面提出了4個維度,把人按照人格分成16種類型 [2]。

    卡爾·榮格,約1935年丨Wikipedia

    先不要急著責怪榮格,他明確指出了這個分類只是出自自己的觀察,有待實證檢驗。1942年,凱瑟琳·布里格斯從費城某銀行的人力資源經理那里學習了一些測驗的基本方法。于是,她和女兒,這兩個沒有經過任何正規心理學培訓的人就開發出了這個80年后仍經久不衰的MBTI測驗。

    你可能會說,英雄不問出處,人家母女不能自學成才么。其實,心理學界真的不是因為歧視人家母女才擠兌MBTI,再說榮格可是大名鼎鼎的。

    MBTI的問題還是在于這個測驗本身。

    測量工具:信度差是致命問題

    心理測驗是根據理論開發的測量工具,要判斷工具的有效性,首先要從理論入手。

    榮格對心理的把握還是很有一套的,他提出來的內外向維度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廣為人知的心理類型。不過,榮格和很多同時代的心理學家一樣,理論強,但是缺乏實證的訓練。他的4種心理類型理論現在已經被實證基礎更強、更全面、更經得起推敲的“大五”人格理論所取代 [3]。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就說榮格的理論是完全錯誤、沒有價值的,但是已經有了更好的理論,為什么還要抱殘守缺呢

    MBTI最致命的問題,來自它的測量工具。

    判斷一個測驗是否有效,需要考察兩個指標:信度和效度。這里先說前者。

    信度簡單來說就是測量工具的一致性。比如,尺子是測量身高的工具,信度高的尺子不管是今天測還是明天測,不管是在中國測還是在美國測,不管是你來測還是我來,結果都是一樣的

    如果測出來的結果差異太大,這尺子就要扔掉,因為信度太差。MBTI就是信度很差的一把心理測量的“尺子”。同一個人,今天測量可能是個ENTJ,過幾天可能就是個INFP(大家莫擔心,這些字母不過是表示你屬于哪一類,這里無需考慮具體含義)[4]。

    為什么會信度低呢?問題首先出在背后的理論上。假設要畫老虎,找不到老虎怎么辦,只好照貓畫虎。理論(貓)是對現實(虎)的抽象,測驗工具(畫)是對理論的量化表達。

    問題是,照貓畫虎,畫得再像也不是老虎

    MBTI理論中,評價人的個性有4個維度:內向型-外向型、直覺型-實感型、理解型-判斷型以及思考型-情感型。所有人在每個維度上都是非此即彼,即要么內向,要么外向;要么思考型,要么情感型。

    但實際上,這4個維度中只有內外向是符合這個描述的——即一個人要么內向,要么外向,不能同時兼備。其他3個維度上,這個說法則是錯誤的:一個人完全可以智商很高(思考型),同時情商(情感型)也高,或者二者都很低。因此這個二分法是對現實對一個錯誤描述,是有缺陷的

    另外,二分法認為人群的分布符合雙峰分布,而不是正態分布。舉例來說,人類的身高就是雙峰分布,比如下圖中男性身高多集中在70英寸(177厘米),女人則是65英寸(165厘米);而如果只考慮男人的身高,就是正態分布。在同一個維度上,證據表明人類心理是正態分布,而不是雙峰分布。

    計分方法:強行歸類不靠譜

    MBTI的計分方法有兩大問題。

    一是迫選。MBTI的題目是二選一。比如,你是喜歡坐在屋里看電視還是喜歡找人侃大山。甲根本無法獨處,時刻和朋友在一起。乙兩者都喜歡,不過侃大山的時候更多些。丙其實獨處更多些,但是剛剛和好基友傾談了一番,于是自然選擇了侃大山。根據答案,這3個差別很大的人都被歸類為外向。等下周再測的時候,乙和丙手一抖就能變成內向。

    而絕大部分人更接近乙和丙而不是甲,因此,MBTI的重測信度很差。迫選的理由是因為背后的理論,前面說過了雙峰分布理論是錯誤的,因此迫選法也是有問題的。

    二是分類。MBTI在每個維度上把人分為兩類,如果你得分超過中值,就歸為一類,否則為另一類。以內外向為例,得分51%(甲)和90%(乙)都會歸為外向。事實上,甲更接近丙(49%)而不是乙,而丙的MBTI類型則是內向。

    在其他3個維度上,分成兩類問題更大。以思考型-情感型為例,甲智商很高,遇事愛思考,同時情商也高,讓他在思考型和情感型之間迫選會很痛苦。乙智商情商都很平庸,讓他在兩者之間迫選估計和甲一樣痛苦。丙的智商明顯高于情商。這三個人最終可能都選擇了思考型,從得分上看沒有區別,但是這三個人事實上區別很大。

    圖片來源 | Pixabay

    因此,任何把人強分入幾類的,不管是用顏色、星座還是任何其他東西,都是胡扯。按照MBTI,全世界才16種人,可信嗎?

    測量效度:信度都沒有,談什么效度?

    效度是考察測量工具的另一個關鍵指標。簡單來說,效度就是該工具測量出來的東西是否有效,能否預測重要的結果

    一個測量光有信度是不夠的。比如,星座的信度就極高,只要知道你的出生日期,任何人都幾乎可以準確知道你的星座。問題是,星座測量再準確也是無用,因為星座的理論是錯誤的,人出生的時辰和人的性格,運勢,姻緣沒半毛錢關系

    效度的檢驗大體是這樣的:假如理論說A推出B,結果A的測量工具果然能夠預測B,那么就是效度高。

    當理論是正確的,測驗工具的信度就會影響效度。比如,身高和體重有正相關,因此知道了身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體重。信度越高的測量身高的工具,預測體重就越準確。

    信度是效度的基礎。信度低的工具,每次測量的結果都不同,怎么能準確預測任何東西。MBTI的信度就很低,因此效度根本無從談起。

    大五人格靠譜,但也別過度迷信

    你可能會說,如果只是迫選和分類的問題,那改良一下不就得了?或者既然分類法問題這么大,為什么很多心理學理論都在用呢?難道用分類的都不科學?或者既然MBTI不科學,那么我想了解自己的個性怎么辦呢?

    如果你問得出前兩個問題,說明你的批判思維很強,贊一個。

    以內外向為例,這是MBTI的一個維度,也是目前心理學界比較公認的最為靠譜的“大五”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維度之一(你看,心理學界并不歧視榮格或者邁爾斯母女)。

    另外,先不要忙著指責:16個分類不行,5個怎么會更靠譜?要記住,這5個是“維度”,不是“分類”。大五人格能預測很多重要的指標 [5],比如工作表現,學業成績等。現在也有很多證據證明基因對大五人格的影響,甚至大五人格也被證明具有神經基礎。

    雖然大五人格被廣為接受,但過分相信大五人格測驗仍然是危險的

    以尺子為例,用它來測量身高的誤差是很小的,用數字來說可以輕松達到0.99(1.00是滿分,代表沒有誤差)甚至更高,因此可以信任。而人格測量的信度極少能達到0.90。因此,必須明白大五人格測驗的結果可以參考,但不能迷信

    和方便面一樣,“圖片僅供參考”丨Pixabay

    你要是批評說:“你們心理學搞了100多年才搞到這樣”?我只能回答:“是的”。考慮到人的復雜性,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心理學給不了人生終極解答

    總結來說,考察一個測驗,要看它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取決于具體的測量實踐(如題目選取、計分方法、匯報形式等)。

    迫選和人為分類是早期心理測量常用的方法,因為其信度低,所以已經被其他量化方法所取代。

    簡單分類也已經基本消失。一個靠譜的心理學家不會簡單地說你是內向或者外向,而會說你的得分在內外向維度上的排名是多少百分比,至少也要加上你是非常外向,比較外向,還是接近中間(和大多數人一樣,既不怎么外向也不怎么內向)。

    這是給個人反饋用,如果是專業用途(如招聘選拔),還有更多的細節要注意。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掌握基本的判斷心理測驗的基本概念:信度和效度。另外,無論是自測還是有專家解讀的時候,都要記住心理測驗的功能和局限性。考慮到人群是正態分布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更接近中等外向,中等宜人,中等盡責等等

    也就是普通人丨Pixabay

    對于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問題,我的命運是什么,該干什么工作,該與誰結婚等等。

    好消息是,心理學能給出一些答案,比如一些婚戀機構就通過心理測試來進行匹配,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好于隨機配對)。壞消息是,這些答案恐怕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終極答案。畢竟,生活還是要你自己去過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心理學解答不了,星象什么的更是不行。

    心理測量工具也有高下之分,明白了信度和效度,至少就不容易被哄騙了

    參考文獻

    [1]Briggs, K., & Meyers, I. B. (1987). Me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form G.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2]Jung, C. G. (n.d.). Psychological types,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Vol. 6).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Furnham, A. (1996). The big five versus the big fou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NEO-PI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1(2), 303-307. doi:10.1016/0191-8869(96)00033-5

    [4]Lorr, M. (1991).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MBTI typolog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2(11), 1141-1145. doi:10.1016/0191-8869(91)90077-O

    [5]Barrick, M. R., & Mount, M. K.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1-26. doi:10.1111/j.1744-6570.1991.tb00688.x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果殼”(ID:Guokr42),作者:崇巍,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 從頭到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