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我是靈活就業者,我是1/200000000

    “大廠的盡頭是滴滴”這是一句玩笑話,但也道出了當下的一個社會現實——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類似“滴滴司機”這樣的靈活就業模式。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口達到了2億,占勞動力總量8.9億人的22%,甚至有研究預測,2035年中國這一群體將增至4億左右。

    所謂靈活就業,是指有別于傳統就業的一種模式,具有臨時性、自雇性等特征,我們熟知的滴滴司機、外賣小哥、網絡主播等都是這個群體的代表。

    在我國,現階段的靈活就業者以中青年人為主。根據《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的調研數據,靈活就業者中有48.3%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2021年中國高校發布的就業報告更顯示,清華大學畢業生中靈活就業比例為13.6%,上海交通大學靈活就業比例為4.6%。

    對這一屆的年輕人來說,靈活就業可以不必996,不必擠地鐵,不被被迫社交,但幸存者偏差可能只讓人們看到了靈活就業的表面好處,其下還藏著不穩定沒保障、前途難料、個人焦慮等暗潮暗涌。

    大林:考公之余,我每周在小區門口擺攤3天

    大林去年10月從供職了3年的獵頭公司離職。最近半年,他一直和女友在家備考公務員,成為了今年200萬考公大軍中的一員。但每到周末,大林就會拖著他滿滿一行李箱的香水小樣去擺攤,除了考公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小攤攤主。

    大林的攤位在城中某小區門口,因為只租周末3天,他那9平方米的攤位租金是300元/周,出租方給每個小攤提供了統一的木制桌臺,清一色搭了雪白的頂棚。當時,大林選中這里就是覺得這個市集的調性比較時尚,加上周圍的小區住戶偏高端。“我不想為了掙錢去賣那些很low的東西,所以還比較看重整體的環境和氛圍。”

    賣香水小樣之前,大林還賣過配飾和襪子,但賣配飾的競爭者太多了,襪子則無人問津,經過幾番調研后,他最終把目標定在香水小樣。很多女生都喜歡香水,但動輒幾大百50ml一瓶,價格貴不說,同一個味道聞久了就免疫了,偶然間他發現了香水小樣這個市場,“實惠又方便攜帶,同樣的價格顧客可以入手多款香”。

    因為涉及商業機密,大林沒有透露每支香水的進貨價,據說生意最好的時候,他一天可以凈掙2000元左右,但如果遇上刮風下雨或者疫情限制,租金就等于打了水漂。

    他很少再去回憶那3年雖然穩定但頻繁加班的獵頭生涯,但也不是說就要把擺攤作為長久之計,更多可能是興趣使然以及他骨子里的“商人”的基因作祟——大林的父親在老家縣城擁有一個食品加工廠,雖然一直很抗拒回老家,但大林總覺得,可能那個工廠才會是自己最后的歸屬。

    一邊考公考教考研希望能上岸,一邊又放棄穩定的工作寧愿為了興趣而“靈活就業”,這一屆年輕人在矛盾中摸索著前行,他們好像很少去談理想,談人生,只是用一次一次的選擇來表達:在這個餓不死人的年代,世上有的是可以讓自己更自在的路,未知才是樂趣所在。

    李娟:大廠給不了我安全感,但微商可以

    李娟前10年的工作履歷都是跟大廠綁在一起的——一畢業就進了深圳富士康總部做HR,后來和老公一起回老家重慶后進了京東做行政。直到前不久,她說實在受不了大廠頻繁加班內卷嚴重,自己沒有精力照顧家里的兩個孩子,于是辭職后加入了一家相對輕松的本地小公司。

    話雖如此,但很快,李娟就把她的業余時間投入到一個新加入的線上消費平臺了。首先發生變化的是她的朋友圈,此前不發或很少發圈的她,現在幾乎每天平均發布10條以上,內容大多圍繞健康生活、身心平衡、自用推薦、自我學習和心靈雞湯等構成。

    是的,她加入的這個線上消費平臺就是我們俗稱的微商。在從大廠逃離之后,她選擇了成為數千萬微商群體中的一員。

    在中國,每69人里就有1個微商。雖然已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了,但對李娟們而言,大廠有大廠的難捱,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無奈。給人打工,永遠都有一份不確定性;而自己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又太低,于是乎把自己工作之余的靈活時間交給一個靈活的行業。這也不失為靈活就業的一種新形態。

    她的工作時間通常集中在工作之余的閑暇時段。發朋友圈推薦產品、給已經失聯的老同學和老同事打電話,也會積極參與線下的各種聚會,本來是希望有更多時間可以照顧孩子的她,在加入這個圈子后,反而好像更忙了。

    “我覺得更有安全感,內心更篤定了。”她說,就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而言,她感覺自己逐漸調整了一些認知,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少了很多,心靈的成長或許已先于財富的成長讓她感到了滿足。

    對像李娟這樣的中年職場中人而言,靈活就業不是要丟下原本已經握在手心的東西去抓一個不確定,而是想辦法如何將手攤得更大以便抓住更多的東西,在本職工作之余開啟的第二人生。對她而言,這不亞于新生。

    Mica:從博主到設計師,每一步變化我說了算

    網紅博主,可能是靈活就業這個語境下最容易想到的一類群體之一。Mica的身份就是這樣一個網紅博主。

    因為先天條件很好,Mica早前做過一段時間平面模特,后來進入媒體成了一名記者,再后來,為了生孩子辭了職,孩子1歲的時候又和老公離了婚,擺在她面前的一副好牌好像被打得稀爛。

    彼時,自媒體公眾號作為一個個體的商業平臺正處在上升期,Mica便頂著“辣媽”的頭銜一頭扎了進去。

    她先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入手,分享時尚心得和育兒經驗,同時也沒有放棄之前積攢下來的人脈資源,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線下的時尚和育兒類活動。很快,她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網紅。

    漸漸地,開始有本地生活類品牌向她遞來橄欖枝。她還記得自己接的第一個業務是為一家做珍珠飾品的公司寫公號推文,費用是2000元。再到后來,她的客戶越來越多名頭也越來越響亮,星巴克、京東、迪士尼……每一篇推文的報價,也漲到了10000元。

    那真的是最好也是最忙的一段時間,Mica的公眾號上,每周都有2-3篇廣告推文。她白天轉場于不同的活動現場以保持曝光度,夜里就獨自坐在電腦前寫作編輯排版。

    但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自媒體公眾號開始走下坡路,視頻類平臺異軍突起。Mica開始自學視頻制作,也嘗試著跟品牌合作線上直播帶貨模式,但這一切,似乎都沒有讓她坐在電腦前打字更得心應手。

    沉寂了5個月后,有一天,Mica突然跳出來宣布,她推出了自己的服裝品牌,轉型成了服裝設計師的她,推出的第一件單品,是一款極簡約的白襯衣。對轉瞬即逝的變化,Mica想得很通透,“愿意的被領著走,不愿意的被拖著走”,既然都是要往前走,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

    在這個變化才是王道的時代,每一個主動選擇和未來對弈的人,都是真的孤勇者。

    陳樂:工作可以辭,社保不能斷

    在小紅書里搜關鍵詞【靈活就業】,推送的內容絕大部分都跟買社保有關。顯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工作可以辭,世界可以看,但社保千萬不能斷。

    得知陳樂從公司辭職后準備轉行做自由攝影師后,陳媽媽的八百里追命電話就一天接一個,內容都圍繞一點,自己干可以,但社保一定要買。

    “自己怎么買社保?”這題對陳樂來說完全超綱,哪怕在公司的時候,他也連自己每月需要扣多少社保費都不是很清楚。但現在沒有了公司托底,所有的事都必須自己辦理。

    “先不買,以后再說吧,說不定哪天就回去上班了呢”,像陳樂這樣想的靈活就業者不在少數。據《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的調研數據,靈活就業者未繳納任何險種的比例達到35.4%,而正式員工僅為4.5%。

    陳樂花了一天時間打電話查資料后才了解到,原來個人購買的社保分為“城鎮居民社保”和“靈活就業社保”兩種。其中,前者的繳費金額低,但對應的保障和權益有限,而靈活就業社保權益則等同于在職職工社保。

    知道了買什么,下一個問題是怎么買,想想可能要準備的一大堆資料,還有社保局烏泱泱排隊的人,陳樂覺得很頭痛。好在這個時候他在小紅書上看到有人說,通過支付寶或者微信,都可以在線購買社保。

    關于靈活就業,官方的措辭從最初的“支持靈活就業”,到現在的“保障靈活就業”,相關政策的推進完善可見一斑,果然僅僅10分鐘的操作,陳樂就在支付寶上完成了當月的社保繳納。當看到繳費完成的頁面時,陳樂覺得,自己和其他早九晚六的上班族們沒有任何不同。

    要靈活就業?先交學費

    1年前,阿霖還是一家線上教培機構的一名業務培訓BP,一夜之間雙減政策將她打落塵埃,成為了眾多線上教育機構裁員名單中的一員,就此加入求職大軍。

    找工作3個月的經歷讓她深深感受到了年齡和職業的焦慮,過往的經驗不再是優勢,年齡和家庭讓她在當前大環境下的求職變得異常艱難。

    和她有相似遭遇的還有去年畢業后就在家“躺平”大半年的關熊和嘉嘉。對文憑不好不壞,也沒有任何經驗和資歷的他們而言,找工作難,找一份心儀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既然既往的技能或學歷用不上,那干脆去學點什么技能吧,絕大部分處在求職空窗期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念頭。阿霖看上的是“收納師”這個行業。在交了8000多元的培訓費后,她即將開始對收納師這個職業的系統學習。關熊和嘉嘉則是一個報了一門5000多元的聲音培訓課,一個則是報了一門教寫作變現的課程。

    雙減之后K12教育銷聲匿跡,各大頭部機構紛紛宣布加碼職業教育。有數據調研說,今年我國職業教育培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00億元。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只增不減,相關利好政策頻出,為職業教育賽道上的選手們鋪開了亮相“紅毯”。

    對像阿霖這樣的準靈活就業者來說,蓬勃發展的職業教育賽道好像讓他們看到了機會,“收納師月入十萬”、某零基礎學配音課程也打出了1500元的時薪。這很難不讓人心動,但其中的坑在哪里,可能只有跳入池中的人才會清楚。

    但很顯然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有越來越多新的職業被發展和培訓出來,并微妙地嵌入到正在進行的時代里,不甘于躺平的人們在努力學習著,如何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結尾

    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工作方式日趨多元化,靈活就業的形態在未來發展可能會遠大于今日想象。盡管目前還有諸多問題擺在眼前——如行業標準的缺失、稅法的完善、社會福利制度的健全等,但所有這些都需要時間。更重要的,人們的意識正在改變。

    最近,國內疫情再起波瀾。一張寫著“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你有了疫情的心態”的海報在朋友圈熱傳。人們預測,疫情下或有8億人負債,2.07億人失業。不管現在從事什么工作,都應該珍惜并加倍努力。

    這是一碗濃烈的雞湯,卻又道出了真正的現實。把所有的不努力、不用心、不成功都歸咎于疫情,有沒有疫情自己都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拒絕消極心態,迎難而上,為可能盡所能,又何必會在意疫情。

    疫情之下的靈活就業也是如此。它并不全是失業的無奈,也有自主和自由,更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如果,你本來就有一身本領的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種種不確定中,主動擁抱變化可能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本文所有人名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海哥商業觀察”(ID:hgsygc),作者:小可,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