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知識付費的終局是訓練營?

    從2015年-2021年,知識付費領域從微信免費分享到專業化團隊操刀創作,過去6年間,內容的制作形式也在不斷變化。

    關于知識付費領域,從內容分享形式與分享載體角度看,可以分為4個階段。

    一、四個階段

    1. 微信群分享階段(2015年)

    普遍分享者在微信群里用「語音+PPT」的方式做分享,比較初級。

    由于分享形式新穎,大家的求知欲比較強,各種知識分享社群打的火熱。

    此階段還沒有專職講師,小打小鬧,規模不大。

    學員對知識付費僅停留在看熱鬧,是看到知識的時期。

    2. 垂直平臺萌芽階段(2016年)

    開始有專業化團隊來做了。

    由于知識付費進入創作期,也逐漸出現副業類型的講師,把自身經驗與干貨歸納為系列課程的形式-專欄,內容逐漸成型。

    不少學員開始嘗試購買99元的專欄,開啟人生第一次知識付費。

    但學員購買后并沒有投入學習,是知道知識的時期。

    3. 朝陽階段(2017年 – 2018年)

    除了垂直平臺的專業化,社會各界優秀人士也逐步投入到知識付費行業,此階段也涌現出許多現在大家熟知的知識IP,如:秋葉大叔、北大心理學家李松蔚等。

    在知識付費紅利階段,大量專欄被銷售一空,部分講師實現了財富自由。

    但飛速增長的市場卻帶來良莠不齊的內容市場。

    此階段,學員購買大量課程,了解部分內容,對課程不消化,是學到知識的時期。

    4. 百家爭鳴階段(2019年 -至今)

    這幾年,內容的表現形式逐漸呈現多元化,出現了9.9元的爆款引流課程,也誕生成千上萬的私董會課程。

    越來越多的用戶買了也不聽,知識付費平臺即便依靠低價課也無法實現持續增長。

    不少講師在課程研發時投入許多創意、精力、服務,卻長期用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授課。

    認為不斷產出內容就有學員買單,自身陷入能力舒適圈,成了「重復機器」,一方面沒有成長,另一方面就此失去這個用戶。

    此階段,學員面對龐大的知識付費內容體系,對課程內容不消化,僅停留在行動指令階段,沒有真正的行動成長。

    那么,對于2022年來說,這是一次無效的知識付費。

    我們要做的不是知識交付,不是知識服務,而是行動服務。

    知識付費的價值所在:用戶熟練掌握新知識,并且通過練習,可用新知識解決在其他領域遇到的難題。

    那么講師想形成有效的復購,又讓學員真正用上習得的新知識,2022年我們可以做訓練營模式。

    二、訓練營是知識付費最有效的內容形式

    縱觀2020年-2022年,訓練營逐漸成為知識付費行業主流且有效的內容形式,抖音最火熱《家庭教育4天訓練營》銷量高達5.8w。

    講師從體驗營獲客后,后端還有配套的教學服務,轉化學員到高階的《家庭教育指導師》約2000-3000元,按平均轉化10%,銷售額約1700萬。

    得到《脫不花溝通訓練營》堪稱2020年得到首套重磅課程,目前售價1999元,銷量高達4.9w,銷售額約9800萬。

    2020年得到團隊專注研發溝通訓練營,內部打造了一支分工明確的教學團隊,讓學員真正地做到。

    同樣,2019年千聊上線【訓練營】課程形式,近幾年千聊持續引導講師使用新的授課形式進行教學,讓學員獲得真正的成長。

    比照抖音與得到、千聊的訓練營模式,訓練營的特色是:有周期和可復制。

    如果一個訓練營本身的品牌足夠堅挺,理論上它就可以辦很多期。

    換言之打造一個有效的訓練營模式,可以滿足講師與學員對知識付費的雙向需求。

    三、如何避免陷入無效訓練營模式

    訓練營對知識付費從業者來說并不是一個新興事物,或許你的訓練營正在籌備或進行中,但仿佛是一次性付費內容,也沒有形成品牌效應,重服務的訓練營讓你大大縮減課程研發時間。

    學員與訓練營成為你的負擔,在打造訓練營的路上躊躇不前。

    我們一起看看,為什么你陷入無效的訓練營模式,避免踩坑。

    誤區1:跟不上新營銷思維

    最能說明新舊營銷思維差異,同樣是訓練營用不同的營銷方式會得到什么結果?

    在日常交流中,我們獲知專欄和訓練營屬于兩個不同的內容形式,但不少從業者有混淆的現象,認為訓練營=專欄+配套社群。

    其實不然,專欄一般由單課組成,而訓練營是由班組成,訓練營>期>班,組合形式不同,營銷方式當然也不一樣。

    訓練營產品結構模型

    專欄的獲客一般是利用免費直播課或爆款活動課,引入免費用戶在直播中轉化購買付費專欄。

    訓練營獲客一般是利用低價體驗營方式,引入精準用戶在體驗中轉化購買中階,高階訓練營。

    這就造成同樣是訓練營,一部分講師采取是專欄的營銷形式去吸引用戶購買訓練營,不但費時費力,還顆粒無收。

    誤區2:沒有搞懂用戶需求

    開篇我們提及不要陷于能力怪圈,在打造訓練營模式時,作為知識付費從業者更應注重內容對學員是否有認知上的啟發。

    靠著啃書籍與經驗主義來開發課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現代信息獲取太容易,一些我們熟知的內容,學員在網絡世界通過搜索可輕松獲取。

    如果單純用書籍與經驗打造的訓練營容易陷入自嗨,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銷量是個零。

    面對這種挑戰,有兩個可選對策:

    內容有認知革新

    用真心贏得學員

    舉個例子:對于口才演講的訓練營,我們在傳授演講知識之余,可以輔助學員訓練溝通技巧。

    當學員上臺順利演講,工作與生活由于習得溝通技巧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這樣學員不僅認識到演講與溝通同屬一個知識范疇,在認知層面上也會有新的啟發,工作與生活的變化也讓學員感受到講師交付的真心。

    誤區3:訓練營內容與教學服務不配套

    上面我們談到專欄與訓練營的概念混淆會引起營銷方式的差異,耽誤引流獲客。

    同樣由于概念的混淆,學員在訓練營報名初期會對教學服務抱有期待。

    如果我們用專欄的交付方式服務學員,即專欄+配套交流社群。而一般訓練營配套班級群+助教+微信一對一溝通。

    那么報名訓練營的學員會大失所望,一次付費就會失去這批學員。

    誤區4:人員不足,分工不明確

    訓練營模式讓部分講師望而卻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重服務,作為中小個體講師,需要原有團隊多人短時間內重服務,極易拖垮知識店鋪整體運營。

    訓練營往往是一個周期的,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完成服務的交付,比如三天、七天等,周期最長可以到21天。

    訓練營時間越長,本來也是小團隊作戰模式,作為主理人,講師難以集中精力研發優質內容,其他運營人員運營成本也就越來越大。

    究其根本是沒有做好訓練營的班級管理與助教招募。

    那么作為講師,該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訓練營模式,能夠幫助成年人應對顯示挑戰,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呢?

    我們該如何結合自身資源,從營銷、課程體系、教學形式、服務體系出發設計一個有效的訓練營模式呢?

    一、革新營銷方式

    1. 拋棄唯流量思維,只要精準用戶

    專欄更多是單一的圖文營銷,只會宣傳某個模塊的課程內容。批量群發微信文章、微信群發信息,發送朋友圈,眼看著閱讀量上漲,卻轉化寥寥。

    而訓練營是一個知識ip的品牌符號,很多人初期做訓練營會擔心自己內容不夠好,跟其他行業大佬比起來擔心沒有市場,其實大可不必。

    當你切中一個垂直細分領域,輸出與訓練營相關的垂直內容,通過小紅書、知乎、還有與訓練營相關的垂直社區鋪開獲取精準用戶。

    例如做孕媽產后塑形訓練營,可到寶寶樹、美柚等垂直社區鋪開內容,慢慢沉淀下來自然會形成知識IP的品牌效應。

    單個個體的品牌一旦建立,對于你的用戶來說,你可能就是這個行業里,他接觸到的唯一一個專業的老師,或者說,最適合的老師。

    所以,不用擔心自己沒有用戶,你總是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用戶。

    2. 不要免費用戶,獲取付費用戶高轉化

    現在用戶看過太多訓練營,已經開始有點“選擇疲勞”,單純用一次免費直播課進行引流獲客,后續經過一次付費才能轉化為付費用戶,進入體驗營,層層加勢必大大增加轉化用戶成本。

    比如我們需要為一個寫作訓練營進行精準引流獲客,策劃一元解鎖+課程營銷的裂變項目,該知識店鋪在完全沒有付費投放的前提下,10天賣出1000+單,且用戶主動分銷的訂單數占比高達65%。

    設計低價付費體驗營+分銷+任務寶活動玩法獲取用戶,把精準付費用戶納入到之后高價訓練營轉化流量池。

    邀請朋友購買,我可以獲得分傭;設置多階梯任務要求用戶去完成邀請好友的任務;這樣通過分銷+任務寶的玩法獲取到的用戶,不僅比任務寶更精準,又能結合分銷輻射更廣的區域進行拓客。而且活動的價格只設置了1元,幾乎沒有門檻。

    用戶只要支付1元即可進群學習3天的寫作直播課,獲得感比付出感高,那么用戶自然是愿意付費的。

    活動流程圖

    付費之后又可以生成自己的專屬海報,轉發擴散到朋友圈或者社群,有好友掃碼購買,還能返現0.5元。

    這種對傭金新鮮感刺激用戶不斷轉發分享,又能自發給活動營造一個更加火爆的氛圍。

    二、訓練營內容體系化

    1. 拒絕無效內容,只要有效內容

    普通訓練營的內容體系由視頻單課+課后作業組成,學員學習后,即使完成作業也僅是停留在行動指令階段,沒有真正行動,難以消化訓練營的內容。

    歷經一個周期的學習,學員積累的疑問增多,普通的訓練營遞進型的課程結構也無法讓學員解除困惑,越學越迷糊,最終放棄學習。

    這樣的內容體系無法滿足學員獲得新知識的能力,自然是無效的。

    2. 有效內容的設計目標:課程消化

    有效的訓練營的設計目標為:考查學員能不能把知識點用好。

    內容體系設計方式分為理解知識點、啟發思考、實戰演習3個部分,實戰演習的方式不斷交叉融合到理解知識點與啟發思考模塊。

    對于理解知識點模塊,學員報名后,我們可以提供視頻課前測試,帶著明確的問題與任務學習課程。

    課中設計階段性直播答疑課,引入師生互動,練習題示范和案例示范,還有插入式練習。

    課后結合班級群進行課后練習、班級群練習、周測試,畢業考試以及主觀題的作業點評。

    要讓學員更好消化課程內容,我們要熟練運用多種題型來考察學員。

    這樣理解知識點模塊,囊括課前、課中、課后的多樣化內容,能夠幫助學員在訓練營周期內對抗學習的遺忘曲線。

    比如寫作訓練營學員訓練路徑:課前講師準備【怎么確定寫作目標用戶的需求痛點】視頻課讓學員能清楚寫作目的,選擇題考察學員對文章的體裁概念的認知等。

    對于啟發思考模塊,主要是助教帶著學員做每日預案,用預案的方式啟發學員全面思考。

    助教在班級群練習中,帶領學員學完某個知識點,就這個知識點的應用場景寫一份預案。

    比如學員在寫作訓練中學完用戶思維,(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更廣泛地說,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學員需要就用戶思維輸出一份銷售文案,那么講師可以設計一份預案作業。

    場景假設預案作業:如果現在請你運營一款定位都市健身人群的口杯產品,這款杯子造型簡約,設有健身補劑專用杯口,防晃動設計可在運動時飲用,便攜防摔防銹蝕,清洗方便適合車載使用,從用戶思維角度出發,你會撰寫什么樣的文案來推廣它?

    對于實戰演習模塊,助教可組織學員在班級群進行場景對練與主觀題作業。

    講師設計實戰演習模塊需要注意場景的普遍性,學員可以疊加多個目標,多素材來增加互動題的思考性。

    主觀題主要是針對學員的真實情況進行演習,例如寫作訓練營學員所在的行業不是健康行業,是護膚品行業,那么可以對照真實的工作情況套用用戶思維為自己寫一篇銷售文案。

    群里其他學員可以扮演商務、上司、或者競品的角色配合演練,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讓學員在互動練習中掌握新知識。

    三、革新教學服務形式

    1. 放棄無效知識服務

    普通的訓練營只有講師帶著學員一對多授課,訓練營周期長,講師授課兼顧籌備下一期訓練營,而每位學員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的疑問千人千面。

    斷斷續續的溝通與單薄的師資無法滿足學員全身心投入訓練營,運營人員分身乏術,也無法滿足一對一催促學員進行練習,對抗學習惰性的需求。

    2. 有效的訓練營教學服務目的:讓學員行動起來

    怎樣才能構建一套有效訓練營教學服務模式,我們建議以助教角色為切入點,因為離學員最近的人,也是學員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橋梁。

    主要為學員提供答疑服務,學習過程中督導和陪伴。

    講師了解設計重點后,可從搭建共創教務團隊,配置教學服務,應對教學投訴3個方面入手。

    對于搭建共創教務團隊,我們可以借鑒業內Kris老師的做法,讓兼職團隊作為共創團隊,一起來建設訓練營。

    學員上完訓練營以后,習得真正的能力,工作、生活都通過訓練營真正獲益,他們同時也希望自己能掌握這套知識體系,去幫助別人。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學員到助教,到核心教務,構建出一套兼職團隊的教務體系。

    學員在助教訓練營上完課,經過培訓且認證及格可晉升到教務團隊,層層遞進,一起成為更優秀的人。

    講師搭建知識店鋪的核心運營團隊與兼職運營團隊,從此解放雙手,鉆研內容。

    當然搭建共創教務團隊的前提是訓練營內容過硬,如果是一次性付費內容,那生源得不到保障,自然也沒有后續的共創教務團隊。

    對于配置教學服務,重心是合理安排助教的教學服務,讓助教跟學員做好朋友,還要讓學員在訓練營學習中遇到好朋友。

    我們可以從訓練營服務流程來合理規劃助教的教學服務。

    訓練營啟動時,初次私聊助教需要一對一鼓勵學員立一個學習flag,用于了解學員,同樣也是陌生人初次見面打招呼的時刻。

    進群環節:

    私聊用戶進群,一般用【回復一個你最愛的“表情包”】這種話術來給用戶一個指令。

    這個小動作能帶來兩個好處,第一運營能確切知道用戶是否收到你的信息,第二能增加與用戶的小互動,另外在開營前的1個小時,視進群人數,決定是否需要再群發一次,以保證進群率。

    用戶進群后,可以在群名上給與用戶提示,比如這時候可以修改群名為【進群先看群公告】,讓用戶知道現在他能做什么。

    富有儀式的進群環節,讓學員感受到關注,還有參與感。

    班群服務環節:

    訓練營是典型的參與式學習,輸出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

    助教除了為學員提供標準化的支持,如課前提醒,班會組織,組織推選班長,課程重點難點總結,優秀案例分享,讓學員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正向的學習態度。

    還要利用干貨包將每一講的精華內容在班會結束后發給同學,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干貨包(比如筆記、導圖和學習圖片)。

    重視調用往屆學員的真實經歷和經驗,讓學員感受到陪伴,會時刻告訴他怎么學習,為他提供學習攻略,幫他排憂解惑。

    構建一個以助教為中心的群體的交流界面,還原線下群體學習的場景,共同找到解決方案。

    閉營環節:

    助教設置榮譽畢業典禮,班長與助教一起組織給優秀班長、學員頒發獎勵。優秀的班長也會邀請進入共創教務團隊,成為下一期訓練營的助教人選。

    如何應對一場公開的教學投訴,訓練營由于服務周期長,教務團隊主要在微信群和學員產生鏈接。

    一旦學員負面情緒在社群傳播,對驅動學員進行肯定會產生不良影響,此時助教與學員會站到對立面,如同好朋友吵架,誰也不理誰,那肯定不行。

    教務團隊可遵循這3點溝通策略:

    (1)接收并照顧學員的情緒

    所有教務團隊人員不辯解,傾聽學員的聲音,給予學員足夠表達的機會。

    (2)理解學員的當下的需求,解決情緒背后的真實問題

    助教通過電話溝通重建關系,再通過微信文字,持續傳遞關注和關懷,多數投訴都能妥善解決。

    (3)進一步發掘學員的深層需求,找到教務團隊可提升空間

    講師有規劃,有優先級地理性評估,找準發力點,在學員可感受到的地方下功夫,要讓學員看到變化的發生。

    最后,一個學員的問題解決完,需要在群內公開正面回應,并對當事同學表達感謝,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告知學員事件處理的結果,誰對誰錯,也是為了班級群內的每個學員都知道助教和知識店鋪對于學員的重視度。

    我們來小結一下,一個有效的教務服務形式,要以好內容為前提,以助教鏈接學員,跟學員處好關系,最終反哺整個知識店鋪,達到運營體系的良性循環。

    回顧本文重點,訓練營的核心目的是幫助成年人應對現實挑戰,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比如身體管理、寫作和溝通等。

    作為講師我們要做到:

    順應行業趨勢,找準垂直流量洼地,用優質內容吸引精準用戶;

    拒絕大量免費用戶,只要精準付費用戶;

    擁抱新營銷思維,拒絕照本宣科的經驗主義進行課研;

    以優質內容為前提,搭建共創教務團隊,強化助教培訓與社群公關建設,反哺知識店鋪,搭建一個持續上升的運營體系。

    同樣做訓練營也是知識付費中跟廣大用戶實戰交心的漫長過程,只要你足夠真誠、以高質量內容,有效的練習帶領用戶成長,相信未來你的知識付費事業也會逐步提升,成為行業的明日之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