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分期免息成了蘋果的財富密碼?

    一個月只要88元的iPhone,你心動了嗎?

    根據外媒報道,蘋果已經在日本地區率先推出了36期免息的服務,這對于當地的消費者來說,在購買iPhone 13系列時能夠進一步降低購機成本。

    根據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公布的市場調查顯示,iPhone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達到了27.1個月,也確實符合蘋果36期免息分期的目標人群。尤其是對于那些手頭并不寬裕的消費者來說,蘋果這一舉動能夠進一步提高吸引力,從而讓銷量更上一層樓。

    比較可惜的是,這一政策目前只針對日本地區開放,能否落實到國內還是未知數。不過國內作為蘋果的最大“金主”,或許在iPhone 14系列到來之前我們就能享受到36期免息所帶來的優惠。

    但問題來了,36期免息看上去很美好,一個月只要花個上百塊就能把新款iPhone帶回家,但實際上蘋果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良心,畢竟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天上掉餡餅?貓膩可不少

    為了驗證“每月88元就能購入iPhone 13 mini”的傳言,小雷專門打開了日本蘋果官網,發現36期免息的宣傳甚至排到iPhone宣傳頁的最上方,足見蘋果此次確實有意做宣傳。

    但當小雷打開購買頁面,并選擇了最便宜的iPhone 13 mini時,卻發現就算使用36期免息,每個月也需要交付2411日元(折合人民幣132.2元),雖說就差了44元,但也與網上的宣傳有一定差距,這到底算不算虛假宣傳呢?

    在仔細研究蘋果這項36期免息政策后,小雷終于找到了月付1600日元(折合人民幣88元)的“入口”。簡單來說,消費者需要先給蘋果一臺舊款iPhone,才能享受到月付1600日元(折合人民幣88元)的優惠,而且蘋果還非常“專業”地限制了置換機型,例如購買iPhone 13 /mini時就需要拿iPhone 11作為享受優惠的門檻,iPhone 13 Pro/Max同理。

    但考慮到如今的iPhone 11(64G國行版)在國內二手平臺依舊能賣到2500元左右,至于iPhone 11 Pro和Pro Max的剩余價值就不必小雷多說了。

    除了需要上交舊款iPhone才能享受優惠之外,蘋果還在這一基礎上新加了一些抵扣的規則。當用戶用36期免息的支付方式購買iPhone后,并在繳納完24期的款項后選擇升級更換到最新款的iPhone,那么剩下的12個月的余款就不需要再支付了。不過前提是用戶允許蘋果回收手中的iPhone,相當于用原價1/3的價格去抵12個月的分期款項,當然你也可以認為用2/3的價格租用了兩年的新iPhone。

    小雷簡單算了一筆賬,就拿最便宜的iPhone 13 mini(128G版本)為例,12期的總還款數目為19200日元(折合人民幣1054元),考慮到iPhone的保值率,哪怕是iPhone 13 mini(正常使用情況下)也不可能在兩年后只能賣到1000元左右。

    所以整體算下來,蘋果的所謂36期免息其實更像是一個甜美的陷阱,用戶不但需要先提供一臺指定的舊iPhone才能享受優惠,而且一旦在還款期內想升級到最新款的iPhone,還要額外虧損上千元。

    差點忘了,這項優惠政策僅限于2022年2月22日到2022年8月2日期間購買iPhone 13系列的用戶,門檻進一步升高。

    因此小雷的建議是,如果你手中的iPhone成色確實比較一般,在二手平臺上也賣不出多少錢且能保證自己在三年內不更換新機的話,是可以考慮蘋果的36期免息政策,否則就是白白送錢給蘋果。

    為什么是日本?

    那么問題來了,蘋果為何要推出這么一項看起來“完美”實際上只適合小部分消費者的政策呢,又為何將首個實踐地區選在日本呢?

    從知乎網友@日本創業君KRIS分析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全球多個手機出貨量較高的國家中,日本是其中唯一一個安卓和iOS占有率十分接近的國家,也是除美國外iPhone在當地競爭力最強的國家。

    但根據株式會社MMDLabo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雖然iPhone在日本地區的銷量一直處于第一名,但近兩年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市場占有率不斷下滑。這主要還是因為iPhone的售價相比安卓手機要貴上不少,會對市場占有率的繼續擴大造成一定影響。

    更重要的是,iPhone 13系列發布已經快半年時間了,在日本地區的銷量依舊不容樂觀。據日經新聞報道,iPhone 13系列在日本的月銷量只占到iPhone 12系列的57%。

    為了推動iPhone 13系列在日本地區的銷量,蘋果只能通過增加免息分期期數的方式來降低當地消費者的購機成本,從而提升他們的購買欲望。

    回到開頭的問題,我們未來也能享受到iPhone的36期免息分期政策嗎,小雷認為是會的。蘋果作為一家國際性企業,它的目標就不可能單一,何況中國地區一直是蘋果背后最大的“金主”,蘋果也希望能在中國地區收獲更多的銷量及利潤。

    不過回過頭來看,我們是否真的需要36期免息呢?又是否有必要去督促其他手機廠商去學習?實際上從小雷個人的角度來看,分期只是在手頭確實不充裕的情況下的下下策。何況國內與國外不同,我們有著更多渠道去購入iPhone,就拿iPhone 13(128G版本)為例,目前官網的價格為5999元,而在第三方平臺的價格僅為5299元。

    考慮到我們在官網分期時是依照原價來的,并不能以目前市場的最低價來分期,因此算下來你一個月哪怕只需要支付三百元,也意味著你要為這些多出的部分支付“利息”。如果你以分24期的方式購買的話,到時你款還沒還完,人家iPhone已經又出了兩代了。到時候人家都在用最新的iPhone,但是你卻連舊iPhone款都還沒還完,心里是不是會感覺不平衡?

    所以,綜合來看,小雷還是希望大家量力而行,能全款買的真的沒必要分期。正如有些網友所講的,其實都是套路,分期的不降價,降價的不分期,36期的存在反而變相使得手機“貶值”速度更快。

    不過又是蘋果的套路罷了

    36期免息分期到底能不能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欲?這一點其實可以從2019年蘋果宣布推出24期免息上初見端倪。對于蘋果來說,2018年算是一個不小的低谷,三款新品iPhone均因定價太高難以被市場和消費者說接受,根據數據統計,在2018年第四季度iPhone出貨量同比下降19.9%,全年同比下降11.7%。不僅如此,從全年來看,與排名前四的廠商相比,蘋果的份額不足兩位數,僅為9.1%,為此蘋果不得不選擇推出24期免息、以舊換新及降低售價的方式來挽回果粉們”受傷的心“。

    事實證明,在擁有降價和免息分期的前提下,iPhone確實“不負眾望”,在2019年和2020年實現銷量暴漲,曾經被網友們瘋狂吐槽的智商機iPhone XR也成了史上最暢銷的iPhone之一。從此,分期免息和“加量還減價”的操作就成了蘋果的財富密碼,這也是為什么近兩年iPhone銷量會越來越夸張的一個原因。

    其實從近兩年蘋果降低iPhone售價、增強產品賣點、 增加分期期數等操作都能看出,蘋果如今是真的有點慌張了。根據權威機構數據統計,雖然蘋果憑借iPhone 13系列在2021年第四季度登頂國內手機市場,但縱觀2021全年,蘋果只能排到第四位,不及前三名的vivo、oppo、小米。所以蘋果選擇下調中國區的iPhone定價、增加分期期數都有利于增加其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力。

    說到底在這么多年之后,安卓手機陣營的最大敵人,其實還是蘋果。而在華為暫退之后,國產安卓該如何直面來自蘋果的威脅,相信在2022的安卓新手機上,這些品牌就會給出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評雷測”(ID:leireviews),作者:定西,36氪經授權發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