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可能是心臟健康最大的敵人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傳統常見的導致心臟病的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糖尿病、肥胖和缺乏運動等等。但新的研究發現,還有一項相對獨立的但非常重要的導致心臟病的風險因素,那就是心理壓力水平。控制好自己的心理壓力水平,盡量保持放松和平靜,這能大大減少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心理壓力會激活大腦中的恐懼中樞,引發一系列反應,從而導致心臟病和中風。 (Rachel Levit Ruiz/The New York Times)
你可能對導致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很熟悉: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糖尿病、肥胖和缺乏運動。而且,你的醫生很可能已經不止一次地為你檢查了這些潛在風險因素,他也可能會提供一些建議來幫助你避免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但是你的醫生詢問過你生活中的壓力水平嗎?最近的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壓力對人的心臟健康的重要性可能與上述傳統的心臟風險因素一樣,甚至更重要。事實上,最新報告顯示,對于心臟不健康的人來說,精神壓力比身體壓力更能誘發致命或非致命的心臟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這項新研究于11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研究的受試者是918名已知患有潛在心臟病、但狀況穩定的患者。研究的目的是觀察這些人的身體對身體和精神壓力的反應。參與者接受了標準化的身體和精神壓力測試,而研究人員會觀察他們的心臟在任何一種或兩種形式的壓力下是否出現心肌缺血(進入心臟肌肉的血流量顯著減少,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觸發因素)。然后研究人員對這些受試者進行了4到9年的跟蹤調查。
對于那些在一項或兩項測試中經歷了心肌缺血的研究參與者來講,這種對精神壓力的不良反應對患者心臟和生命的影響要比身體壓力大得多。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們更有可能患上非致命性心臟病或死于心血管疾病。
我希望我在1982年就知道這一點,當時我父親突發心臟病,差點要了他的命。出院時,醫生告訴他不要讓身體經受過大壓力,比如不能舉起超過30磅的東西。但醫生從來沒有告訴他不要有過度情緒上的壓力。
新發現強調了一項早期研究的結果,該研究評估了來自52個國家的24767名患者的風險因素與心臟病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即使將傳統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那些在研究開始前一年經歷了高度心理壓力的患者,在平均5年的隨訪期間,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要高出一倍多。
這項名為Interheart的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是心臟病發作的一個獨立風險因素,對心臟的損害影響與更常見的心血管風險類似,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心臟病專家邁克爾·奧斯本博士(Dr. Michael Osborne)解釋說。
但是,對于心臟仍然健康的人來說,壓力又會產生什么影響呢?心理壓力有很多種形式,有的時候來的很急,比如由失業、親人死亡或自然災害等事件引起壓力。
斯堪的納維亞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孩子死亡后的一周內,父母患心臟病的風險是預期的三倍多。情緒壓力也可以是慢性的,例如,由持續的經濟狀況差、生活在高犯罪率地區或經歷持續的抑郁或焦慮引起的壓力。在斯堪的納維亞的這項研究中,失去親人的父母在幾年后仍會有較高的患心臟病的風險。
奧斯本與同樣在麻省總醫院的艾哈邁德·塔瓦科爾博士(Dr. Ahmed Tawakol)領導的一個專家小組一起,分析了身體對心理壓力的反應。他說,關于大腦和身體如何應對慢性心理壓力的不斷積累的證據強烈表明,現代醫學一直忽視了一種對心臟健康極其重要的危害。
這一切都始于大腦的恐懼中心——杏仁核,它通過激活所謂的“戰斗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來應對壓力,觸發激素的釋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激素會增加體脂、血壓和胰島素抵抗水平。
此外,研究小組解釋說,對壓力的連鎖反應會導致動脈炎癥,促進血液凝結,損害血管功能,所有這些都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這是大多數心臟病和中風的基礎動脈疾病。
塔瓦科爾的研究小組解釋說,先進的神經成像技術使直接測量壓力對包括大腦在內的各種身體組織的影響成為可能。
此前的一項研究對293名最初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進行了包括大腦活動在內的全身掃描,結果很明顯。五年后,被發現杏仁核高度活躍的人,炎癥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水平也更高。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一項名為SMART-3RP (Stress Management and Resiliency Training-Relaxation Response Resiliency program)的減壓計劃對大腦的影響,以及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學因素。
該項目旨在幫助人們通過正念冥想、瑜伽和太極等身心技巧來減輕壓力和增強恢復力。這些活動能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使大腦和身體平靜下來。
奧斯本說,哪怕沒有一個正式的計劃,人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身體對壓力的心臟損害反應。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進行習慣性的體育鍛煉,這可以幫助緩解壓力和它可能引起的全身炎癥。
由于睡眠不好也會增加壓力,促進動脈炎癥,所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可以降低心血管損傷的風險。要堅持固定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避免在就寢時間刷手機、看電腦。
我們還可以練習放松的方法,如正念冥想,舒緩呼吸的技巧,瑜伽和太極。
奧斯本說,有幾種常見的藥物也不錯。他汀類藥物不僅能降低膽固醇,還能對抗動脈炎癥,比單純的降低膽固醇效果對心血管有更大的好處。包括麻醉劑氯胺酮在內的抗抑郁藥物也可能有助于減少過度的杏仁核活動,緩解抑郁癥患者的壓力。
譯者:Jane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