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2年你只能看幾本書的話,那就看這幾本吧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該如何迎接新的一年呢?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怎么投資自己?看書。書是拯救靈魂的解藥。但書太多了,看什么好呢?本文為你挑選了十四本書。希望你看過后,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看法和行動,畢竟,這是你唯一可以控制的東西。文章來自編譯。
如果新的一年神奇地標志著一個新的開始的話,那就太好了。但就像所有年份一樣,2021 年提醒著我們,天下沒有新鮮事,同樣的事情在不斷發生,這個世界的事情在以其不可預測的方式繼續發生,到頭來,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行動和看法。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喜歡到我把它掛在自己書房背面的墻上)來自小說家沃爾特·莫斯利(Walter Mosley)。他說:“我不是說你得成為讀者,才能在這個現代世界里拯救自己的靈魂。我的意思是說這會有所幫助。”
2022年已經呈現我們面前,除了告訴我們會遇到去年以及之前的每一年所遇到的同樣困難與機遇以外,它不會承諾任何東西。那你打算怎么辦呢?你準備好了嗎?你能應對這新的一年嗎?
書是對自己的投資——這種投資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小說、紀實、指南、詩歌、經典、傳記等等。書籍可以幫助你思考得更清晰,更友好,看到更大的圖景,并在對你重要的事情上有所改進。看書這項傳統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并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仍有無數小時對困難主題的苦思冥想的精髓在出版。那你為什么不好好利用這種智慧呢?
考慮到這一點,我在這里會為你推薦十幾本書——其中有些是新書,有的是舊書——但它們都幫助你實現 2022 年的重要目標,幫助你過得更好,變得更好。
《每日法則》(The Daily Laws: 366 Meditations on Power, Seduction, Mastery, Strategy, and Human Nature),作者: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每日一讀”的形式我一直都很喜歡,我之前在這里推薦了一些我最喜歡的書,我也有幸出版過一本自己的書,現在我感覺更幸運的是,能夠幫助羅伯特·格林把這本書變成現實。人們一直在問我,羅伯特·格林的書我應該從哪里開始啊?我應該先讀什么書?這問題沒法回答,所以我建議他寫一本暢銷專輯的書,把他那些極富才華、改變人生的思想全部集中到一起。現在那本書已經面世了!雖然羅伯特·格林所有的書我都看過并且重讀過,但這本書自從我拿到后就一直沒離開過我的辦公桌。
《深度工作》(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紐波特不僅是我最喜歡的思想家之一,也不僅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還是我最喜歡交談的人之一。我認為紐波特保持著在 Daily Stoic 播客出現次數最多的記錄。任何在 21 世紀從事知識工作的人都必須熟悉紐波特深度工作的概念。這本書解釋了如何去培養和保護這種技能——也就是專注、創造性、高水平地思考的能力。
《沉思錄》,馬克·奧勒留注釋版
我第一次看《沉思錄》的時間要追隨到十五年前。這本書有很多版本,我是 Gregory Hays翻譯版的擁躉,但看 Robin Waterfield的這本新注釋版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令人大開眼界的體驗) 。奧勒留跟赫拉克利特一樣,相信人永遠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看一本你已看過(或者喜愛)的書的新譯本,這是從新的角度看待同樣那些想法的好辦法……或者找到你之前翻書時錯過的想法的好辦法。此處的注釋(以腳注形式呈現)也提供了很好的上下文。如果你還沒有讀過奧勒留的文字,或者就算你看過……你也應該讀這本書,然后再讀一遍。但不管你看的是哪一版譯本,看奧勒留的書令人驚艷之處在于,他說過的話感覺總是非常應景,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永恒。這本書已經存在了近二十個世紀是有原因的。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作者:James Clear
當事情亂作一團、變得瘋狂,當世界感覺要分崩離析時,我們最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我會定期思考James Clear 的《原子習慣》里面提到的概念。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好書的標志——哪怕只是想一想書名也會對你產生影響。我喜歡原子這個詞的雙重含義——不僅意味著習慣的爆炸性,而且還強調了要聚焦在盡可能小的習慣上——通過采取最微小的步驟,就能啟動可能帶來爆炸性結果的連鎖反應。
《看電影的人》(The Moviegoer),作者:沃克·珀西(Walker Percy)
跟出版時的1960 年代相比,對于千禧一代(或世代)的體驗而言,《影迷》現在幾乎變得更真實了。任何讀者都會聯想到下一代的那種近乎永恒的焦慮,試圖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意義和目的的焦慮。這正是每一位內心充滿困惑的人都需要閱讀的小說。小說的主角,在他所謂的“自省”(The Search)里,由于非常喜歡電影的虛構性(artificiality),以至于他在現實世界里過自己的真實生活時遇到了困難。
《給年輕運動員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Athlete),作者:克里斯·波什(Chris Bosh)
我很幸運,能夠幫助波什讓這本書面世。顯然,我推薦這本書是帶有偏見的,但我認為這本書非常有存在的必要性,波什是一位出色的思想家與哲學家,對體育、手藝、勝利的驅動力以及如何應對逆境有很深的造詣。你一定要讀讀這本書。他太偉大了。我認為這本書將來會成為經典。
《四千周:凡夫俗子的時間管理學》(Four Thousand Weeks: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作者:奧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
正如我之前所說那樣,我兜里總是放著這枚死亡警告的硬幣:人的生命隨時都會結束。讓這一條去決定你該做什么、說什么、想什么。 (我在洗手臺上面還放了一塊墓碑)。奧利弗·伯克曼的新書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人在這個星球上大概就四千個星期的時間。那我們該怎么利用好這點時間?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們?不要被醫學進步給騙了。正如我之前說過那樣,我認識一個活到了 112 歲的人。但其實他也只是相當于活了5800 周。
《選擇:擁抱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作者:伊迪絲·埃格爾博士(Dr. Edith Eger)
伊迪絲·埃格爾博士是我心目當中的英雄。 16 歲的時候,她就被送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一個人怎么才不會被這種局面打垮?怎么才能活下來?如何去忍受無法忍受的事情?怎么才能熬過這一切,不僅沒有被擊倒,而且還能開朗、快樂起來,并為他人服務?伊迪絲·伊娃博士的母親在被送進毒氣室之前對她說了最后一句話,那句話非常的斯多葛主義:哪怕我們身處可怕的境地,我們也總能做出選擇,選擇如何去應對,選擇成為什么樣的人,選擇去堅持什么。 埃格爾博士后來師從維克多·弗蘭克爾,她引用這位獨一無二的博士的話說:“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人類最后的自由,在已給定的環境下選擇態度的自由。環境可能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唯有改變自己的態度。”正是這個想法讓埃格博士不僅忍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而且還從中找到了意義。她后來成為一名心理學家,并且一直活到了今天,而且還在給病人看病,幫助人們克服創傷。我非常榮幸采訪過埃格爾博士,這位 93 歲的大屠殺幸存者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快樂與活力。
《內在的城堡》(The Inner Citadel),作者:皮埃爾·哈多(Pierre Hadot)
《內在的城堡》是馬可·奧勒留給我們的一個概念。斯多葛主義相信,比起努力避免被頂多對你的存在漠不關心的世界所傷害,讓自己變得堅強起來的運氣要好得多。所以內在的城堡就是我們內心的堡壘,任何外部的逆境都無法摧毀。有一個警示很重要,那就是我們不是天生就能形成這樣的建筑。你得搭建這座堡壘,而且得主動去加固它。好日子的時候,我們也得自強不息,這樣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才可以依靠它。我們要保護內心的堡壘,以便它日后可以保護我們。
《成為專業人士》(Turning Pro: Tap Your Inner Power and Create Your Life’s Work),作者:斯蒂文·帕里斯菲爾德(Steven Pressfield)
不管你是藝術家還是創業則,是為人父母還是電影制片人,這都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非常適合當下。因為 2020 年代初已經把業余愛好者與專業人士區分開了。日子好過的時候,你可以懶懶散散。但如果日子變得不好過了呢?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今年對自己的投資。就像帕里斯菲爾德所寫那樣,“我在《藝術之戰》里面寫道,我可以將生活整齊地劃分為兩個部分:成為專業人士之前與成為專業人士之后。之后那段日子更好。”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How to Live: Or a Life of Montaigne in One Question and Twenty Attempts at an Answer),作者:莎拉·貝克韋爾(Sarah Bakewell)
這本書令人驚嘆,是英國的暢銷書,曾經在《衛報》連載過。書的格式有點不同尋常,不是按照章節編排,而是由 20 篇蒙田風格的文章組成,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討論這個人。蒙田是十分癡迷于弄清楚自己——為什么自己會這么想,自己怎么才能找到幸福,自己的戀物癖,以及瀕死體驗。蒙田也是生活在動蕩的時代,他通過向內看來應對環境。很幸運,他做到了,然后我們也可以向他學習。
《動蕩時期的領導力》(Leadership: In Turbulent Times),作者:多麗絲·卡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
這本書非常好,絕對的不可思議。我想我幾乎每一頁都做了標記。此書是對亞伯拉罕·林肯、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與林登·約翰遜的研究,這顯然是畢生研究的高潮……但不知何故,看起來并沒有令人不知所措或無聊的感覺。內容完全濃縮了最好的精華!有關里面人物的事跡我已經看過很多,而且從中獲益良多。但即便是我已經知道的東西,我也能從古德溫的觀點中受益。這是現在可以去看的一本非常完美的書籍——可以及時提醒我們領導力很重要。或者就像斯多葛主義者所說那樣:性格決定命運。或者就像我在那篇關于古羅馬瘟疫期間領導力的文章中所寫的那樣:當情況崩潰時,好的領袖必須站出來。
《分水嶺》(Parting the Waters: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共3卷),作者:泰勒·布蘭德(Taylor Branch)
我之前曾經熱情推薦過一些我最喜歡的一些史詩傳記:羅伯特·卡羅(Robert Caro)的《林登·約翰遜時代》,威廉·曼徹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的《最后的獅子: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等等。好吧,現在我要給這份清單再加上一個:泰勒?布蘭德關于小馬丁·路德·金以及美國民權運動的權威系列傳記。我現在開始相信,要想成為了解情況,最好的方式之一不是去看新聞,而是閱讀歷史。演員休·杰克曼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是通過關注大局來獲得新聞的——去看肯·伯恩斯的作品,看像《沉思錄》這樣的書。 他說:“你得這么去了解事件與人性,從30000 英尺的高度去審視。”如果你想了解情況,別上Twitter,看看這些書。
《磷光》(Phosphorescence: A Memoir of Finding Joy When Your World Goes Dark),作者:朱莉婭·貝爾德(Julia Baird)
我很喜歡朱莉婭·貝爾德的維多利亞女王傳記,也曾經多次推薦過這本書。當我聽說她正在寫一本后續時,我以為會是又一本傳記。沒想到她寫了一本有關韌性與堅毅的書,非常有力量,很鼓舞人心。貝爾德說,在黑暗的時候,支撐自己的是“一種更簡單的磷光——在低于白度的溫度下的發光,有儲備的光以備后用,默默地發光而不燃燒自己。保持活力,挺直身子,即便受到懷疑的鞭撻。”基本上,她這是在沒有明說斯多葛的情況下講斯多葛主義(盡管她也在踐行)。我發現自己在看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就做了幾十頁的標記,而且始終面帶微笑。這是一本很棒的小書,此外,它還點醒了我,讓我知道為什么自己需要重新開始游泳。
鑒于我最近幾年每年都會發一篇類似這樣的文章,所以這里我給大家一個值得重復的最終建議:選擇 3到4 個過去對你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主題,下決心再去看一看。塞內卡就說過:“如果你想獲得能在你內心深處站穩腳跟的想法的話,那就只關注幾位思想大家,消化他們的作品”。
人永遠不能兩次看過同一本書。因為人會變。對這本書的看法會變。我們在這一刻所經歷的是新的,跟過去不一樣。所以今年,重新再看看《了不起的蓋茨比》吧,再給《奧德賽》一次機會吧。坐下來再看看《權力的 48 條法則》里面的幾章吧。看看這些書是如何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看看你上次看過它們之后你自己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也許是你今年跟一本書共度的最美好時光。閱讀愉快!
延伸閱讀:
可以成為你人生基石的那些好書
譯者:boxi。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