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強爭霸到三足鼎立:2022年的數字廣告格局(下)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從收入情況來看,數字廣告市場的格局似乎早已塵埃落定:谷歌與Facebook兩強爭霸,雙寡頭壟斷。但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去年,蘋果推出了旨在加強用戶隱私的app跟蹤透明(ATT)政策。ATT的推出很快對數字廣告的格局產生了影響,其中Facebook今年預計在廣告方面收入要損失100億美元,而受益的包括亞馬遜、谷歌甚至蘋果本身。本文分析了2022年數字廣告格局的變化。文章來自編譯,篇幅關系,我們分兩部分刊出,此為第二部分。
劃重點:
蘋果的ATT政策反而加固了谷歌對數字廣告市場的統治
TikTok以及注意力的喪失會讓Facebook面臨更大的生存風險
橫軸為商務與app,縱軸為搜索廣告與展示廣告,數字廣告市場可分為四個象限
從兩強爭霸到三足鼎立:2022 年的數字廣告格局(上)
谷歌的統治
當然,你很容易就能提出這樣一個論點,即在數字廣告方面,還有谷歌以及其他所有人。谷歌顯然面臨著來自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搜索廣告的競爭——在過度狹隘,忽視了現實的市場定義方面,只有FTC訴Facebook案能超過歐盟委員會訴Google Shopping案——但谷歌在幾乎所有其他垂直領域都占據了主導地位。此外,這種主導地位也受到了支撐亞馬遜的相同因素的支撐,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
第一點很明顯:搜索廣告的效果很好,而這是谷歌最擅長的。
第二條,關于數據收集,則更有趣,尤其是在 ATT 的背景下。 Facebook 首席財務官戴夫·韋納(Dave Wehner)在公司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抱怨道:
我們認為, iOS對我們 2022 年業務的整體不利影響約為 100 億美元,因此,這對我們的業務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不利因素。我們在很多垂直領域都看到了這種影響。電子商務是我們看到第四季度增長出現顯著放緩的其中一個領域。同樣地,我們也看到游戲等其他領域也受到了挑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商務方面,谷歌的表現非常明顯,它看到了這一領域的優勢。鑒于我們知道電子商務是受iOS限制影響最大的垂直領域之一,這些限制可能部分可以解釋他們所看到的和我們所看到的不同。
如果你仔細觀察,我們相信,蘋果公司的這些限制,是為了將瀏覽器從蘋果要求app要提供跟蹤提示中解放出來,意味相對于我們這種app型的廣告平臺,搜索廣告的可獲得的用來衡量和優化的第三方數據要多得多。所以說到數據的利用,你可以認為它對我們來說并不是完全一樣的。因此,相對于像我們這樣的服務,我們相信谷歌搜索廣告業務可能會從中受益,因為它面臨蘋果的限制不一樣。考慮到蘋果每年還在從谷歌搜索廣告中收取數十億美元,他們是有動力來維持這種政策的差異性的。
應該指出的是,蘋果一直把瀏覽器看作是應用商店限制的一個例外(并不是說它還有任何選擇:與應用商店相比,蘋果對開放的web沒有任何影響力),所以,就不要把Wehner關于作為iPhone 制造商動機的陰謀論當作一回事了。
與此同時,從更寬泛的角度做出的觀察是睿智的:由于是 Safari 上的默認搜索引擎,而且自己的業務是建立在web之上的,所以在數據方面,谷歌基本上在 iPhone 這里擁有了第一方的特權。它可以在默認瀏覽器上向 iPhone 用戶展示廣告,并跟蹤這些廣告在第三方網站上的表現,這比 Facebook 等將用戶引導至完全相同的第三方網站的app所能做到的程度要高得多。
至于ATT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的業務板塊當中唯一沒有達到華爾街預期的是 YouTube。我懷疑 YouTube 本身的app安裝量很高并非巧合,而 ATT 對這些已安裝的app可以向 Google 報告什么內容的限制可能會對業務造成一點損害。與此同時,那些推動廣告轉向 Snap 業務的其他部分以及亞馬遜的廣告的因素,同樣也可能讓包括 Android在內的谷歌受益。
Facebook的風險
毫無疑問,Facebook 已經受到了嚴重傷害,但這家公司絕不是注定要滅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雖然搜索在找到你想要的東西方面非常有效,但仍然需要讓你意識到你不知道的東西的存在。后者就是 Facebook擅長的地方,比任何其他平臺都要擅長:通過了解你是誰,以及你過去喜歡過或購買過什么,Facebook 可以在 Feed、Stories 中為你從未聽說過的產品或app投放廣告,或者,在Reels里面轉發。
在我看來,這種廣告形式其實比搜索廣告還要重要:是的,在某些情況下,機構可以展示與你正在搜索的內容完全吻合的內容,但搜索廣告往往會給人這種感覺,就好像是把你要找的東西給你的自然結果耙在一起。而Facebook 風格的展示廣告則是一系列全新的,純互聯網業務的基礎。這些以利基為重點的公司,只有在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市場時才有可能,但如果沒有辦法找到正在尋找他們所提供產品的客戶的話,他們就會失敗; 而Facebook 的廣告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這種發現機制不僅僅要依賴于數據;它還要取決于注意力。這就是TikTok構成的巨大挑戰:蘋果和 ATT 可能對 Facebook的財務影響最大,但TikTok以及注意力的喪失會讓Facebook面臨更大的生存風險。
圖解廣告市場
盡管如此,讓投資者失望的是,Facebook 的預測是本季度收入為 270至290 億美元。在由本文提到的三足鼎力的廣告市場里,Facebook仍然是主要的參與者,而一匹黑馬則已經若隱若現。為了對這個市場做出說明——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對機會的龐大與多樣化來說,這種解釋過度是簡化了——不妨把市場劃分為四個象限,其中x軸由app和(實體與電子)商務定義,而y軸由搜索與顯示廣告定義:
一個 2×2 的圖表,y軸為搜索和展示廣告,y軸為app和商務
2016 年的時候,市場是這樣的:
2016 年的市場象限圖,當時谷歌和 Facebook 分別占據了半壁江山
這是2022年市場的樣子:
2022 年的市場象限圖,主導者遭遇了亞馬遜和蘋果的挑戰
首先,請注意,谷歌市場的很大一部分此圖是沒有呈現的,基本上就是除了搜索電子商務以外的任何東西。仍然龐大的品牌廣告市場也不包括在內。不過,直接響應式廣告是真正的互聯網原生的廣告形式,雖然谷歌和 Facebook 仍然很重要,但請注意那兩個具有顯著優勢的新進入者:
亞馬遜:
在電子商務方面,亞馬遜的供應與物流運營是最好的,這不僅用來推動亞馬遜自己的第一方零售,還用于推動第三方商家服務。事實上,這是思考亞馬遜如何不受 ATT 影響的又一種方式:這并不是說該公司的平臺上沒有大量的第三方商家,而是說通過承擔聚合者的角色,而作為不是將所有這些第三方商家納入自己的app和網站的平臺,從而突破了蘋果施加的限制。然后基本上它做到了讓那些第三方商家別無選擇,只能購買廣告——如果他們想要被客戶注意到的話。
蘋果:
蘋果是在2016 年秋季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商店廣告業務的,從最明顯的地方開始:搜索。蘋果尚未披露其在廣告方面的收入,但分析師估計為每年 50 億美元。并非所有都是搜索廣告——蘋果已經在應用商店的“推薦”欄目以及 Apple News 等自有與運營的app里面添加了廣告存貨——但大部分都是搜索廣告;到目前為止,蘋果的這些存貨仍僅限在右上角位置。
關于未來的廣告格局,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蘋果會不會向下滲透到仍然是 Facebook勢力范圍的“app + 發現”象限。如果蘋果這么做的話,他們會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請記住,蘋果在自己的應用商店政策以及Epic 案中的證詞中明確表示,它將應用商店上的app視為 蘋果的第一方(蘋果就是這么證明自己的禁止轉介anti-steering條款的,把網站鏈接比作在自己的商店里面為別人放置標志,即便所述標志是在app里面而不是在應用商店上)。因此,蘋果認為,否定Facebook 有通過Facebook 廣告了解安裝與轉化的能力,跟蘋果就可以完全知曉自己所投放廣告的安裝與轉化情況并不矛盾。
這可不是假設! 蘋果的廣告和隱私頁面指出:
我們可能使用諸如以下信息來進行定向細分:
Apple 新聞和股票:你閱讀的故事的主題和類別以及你關注、訂閱或啟用通知的出版物。
? 帳戶信息: 您注冊到您Apple ID帳戶的姓名、地址、年齡、性別以及設備。您Apple ID注冊頁顯示的名字或您Apple ID帳戶的稱呼等信息,可能會用于推斷您的性別。您可以在Apple ID網站上更新帳戶信息。
? 下載、購買與訂閱: 您下載的音樂、電影、圖書、電視節目和App以及任何App內購買項目和訂閱內容。我們不允許基于從App Store下載的特定App或在特定App內進行的購買(包括訂閱)進行廣告定向,除非該操作由App的開發者執行。
? Apple News和“股市”: 您所閱讀報道的主題和類別以及所關注、訂閱或啟用通知的出版物。
? 廣告: 您與Apple廣告平臺投放的廣告之間的交互。
從多條適合向您顯示的廣告中進行選擇時,我們可能使用以上提到的部分信息以及您的App Store搜索和瀏覽活動,以決定哪條廣告可能與您最相關。App Store瀏覽活動包括您瀏覽App Store時輕點和查看的內容和App。此信息從用戶群中聚合而來,因此不會識別您的個人身份。我們還可能使用儲存在您設備上的信息(如您經常打開的App),并通過本機處理來選擇要顯示的廣告。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蘋果目前不允許開發者定向到不歸自己所有的app的下載或購買,也就是AppLovin 的做法。但這并不意味著蘋果也不能這么做;再次地,該公司已明確表示,它將 iPhone 上的每一個app——尤其是那上面的購買——視為蘋果的數據,而且這份文件非常清楚地表明,只有在涉及第三方時蘋果才會認為數據收集存在問題。為此,蘋果可以設立一套基于競價的廣告網絡,利用預裝的優勢,在蘋果控制的可供第三方app使用的網絡上投放這些廣告。這基本上就是 Facebook 的升級版——不過,誠然,理論上,在這類事情上蘋果一直都不是很擅長——但鑒于只有蘋果可以看見數據(就像只有 Facebook 可以看見來自第三方app的數據一樣), 蘋果可以一路打通直到變現。
不用說,這將是糟糕透頂的反競爭行為的例子;通過平臺控制來打擊競爭對手,然后接管他們的業務,這是大家認為反壟斷法要阻止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抬頭看一下,多年來蘋果的應用商店政策一直都躲過了挨板子,而Facebook 卻因為限制競爭而被起訴,即便它面臨著來自TikTok的生存威脅,但誰知道呢,也許蘋果這次能躲過也說不定。
我在上面以及暗示了這種情況也許不會發生的一個論據:蘋果之前曾經試過做廣告,但慘遭失敗。正如任何蘋果發燒友都會告訴你的那樣,蘋果的內核不是廣告,而是產品。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告訴同樣那幫發燒友,因為蘋果堅持認為自己應該拿走iPhone 上消費的所有數字內容的 15-30%,蘋果將面臨開發者的憤怒、反壟斷訴訟以及世界各地的監管障礙的話,他們可能會說那也是不可能的。顯而易見的是,Facebook 今年少賺的那 100 億美元收入會流向別的地方,而蘋果之前講的服務的故事,其實現的機會感覺從未像現在這么大。
這次討論還有一個站位更高的總結;我在 2020 年的那篇《開始的終結》的結尾中寫道:
換句話說,今天的云計算和移動設備公司(亞馬遜、微軟、蘋果和谷歌)很可能成為21世紀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在技術的開端時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挑戰者,如今,這個時代的開端要結束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技術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弱了,實際上,它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有一家公司的缺席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 Facebook。技術的真正力量來自于數字化要扎根于實體:對于亞馬遜來說,它是電子商務方面的履約中心和物流,以及云服務方面的數據中心。對于微軟來說,那是它的數據中心以及全球銷售組織,以及與跟地球上幾乎所有企業的多年合作關系。對于蘋果來說,那是 iPhone,而對于谷歌來說,是Android以及它與蘋果的互利關系(沒有Android那么可靠,但這就是為谷歌每年要支付大約 150 億美元——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以保持其地位的原因)。 Facebook 光憑借一款app就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但由此帶來的行動自由意味著它要依賴于iOS和 Android,而蘋果公司已經利用了這種依賴關系,如果說還沒有完全利用的話,至少已經在部分利用了這種依賴。
最重要的是,這是我們去理解為什么要押注在Meta上面,以及為什么它對 CEO 扎克伯格如此重要的方式。投資者可能希望公司專注于其最擅長的領域;而扎克伯格則想建立一家真正獨立于任何人的公司。
譯者:boxi。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