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對開源的執念:Matt Mullenweg 能拯救互聯網嗎?(二)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說起扎克伯格,幾乎無人不知。但說到Matt Mullenweg,知道的也許就沒那么多了。但是,對于互聯網來說,支撐著 43%的網站的WordPress幾乎是全網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平臺了。WordPress的背后就是Automattic,而Mullenweg就是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但他同時也是一位開發者,思想家,企業大亨以及泰坦巨人,但不管身份如何多樣,有一樣東西始終不變:那就是對開放網絡與開源軟件的執念。文章來自編譯,篇幅關系,我們分三部分刊出,此為第二部分。

    劃重點:

    一開始互聯網的設立是作為開放的平臺,但最終卻淪為幾個寡頭的殖民地

    真正的平臺必須是開放的,否則的話那就像個陷阱

    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受到開源萬有引力的影響

    Automattic 也贏得了好投資者或收購方的名聲

    要以創作者為中心,而不是以廣告商為中心

    對開源的執念:Matt Mullenweg 能拯救互聯網嗎?(一)

    思想家

    Mullenweg 和我第一次為這篇文章對話時,我問他對科技行業現狀的看法。那是去年 9 月初,我們的話題包括反壟斷、虛假信息、監視資本主義、大型科技公司的過度擴張、Facebook 的影響,以及科技行業對整個社會的塑造等。

    在回答之前,Mullenweg調整了問題的框架。我們交流的時候這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我問他Instagram 或 iPhone的事情,他卻用柏拉圖或加繆來回答。有一次,當我問他關于 Facebook 的事情時,他回答了一個關于印刷機的故事。這一次,他只是敦促我要看得遠一些。他說:“我覺得你不必局限在技術方面。縱觀人類歷史,或看看全球現狀,看看各種主義的對抗與搖擺。” 他說,這種反復一直存在,期望一堆公司突然站出來把問題解決掉是不現實的。

    他說,技術圈一樣也會有周期律。就拿互聯網來說吧:一開始互聯網的設立是作為開放的平臺,但最終卻淪為幾個寡頭的殖民地。至于這些寡頭,Mullenweg說:恭喜你取得的成就,但最終你還是會失去。他說:“你把希望開放的人騙進來后,又開始把他們關起來。比如Facebook先用你的通信錄或電子郵件來擴張自己,然后卻不允許任何人在Facebook上做同樣的事。” Mullenweg承認,這種做法確實管用,而且有時候確實非常見效。“但同時也種下了讓自己滅亡的種子。” 用戶會開始覺得自己被關起來,被封閉的平臺控制,然后渴望開放的牧場,這是不可避免的。然后,他們就回去開發一些更好的東西,開放的那種。“人民對開放的渴望是天生的,這會吸引全世界越來越多最優秀、最聰明的人去開發,開發出開放式,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系統。”

    他說,這種改變的種子已經無處不在。特斯拉已經開源了它的專利,為的是加快電動汽車的創新,因為伊隆·馬斯克說,這家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賣車,而是“加速可持續交通的到來。” 還有一整個去中心化的WEB3區塊鏈社區,每次它的出現都讓Mullenweg感到興奮。他說:“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受到開源萬有引力的影響:金融、衛生、政治。所有目前按照封閉方式運作的一切,如果改成開放會怎樣?如果是透明的話會怎樣?如果可以復制粘貼呢?做你自己的版本?重新合成?”

    然后他搬出了Matt Mullenweg版的統一理論。“隨著我們的生活日益開始受到所使用的技術的支配,能夠看到相關技術是如何運作的,并且能夠對其進行修改已經變成了一項權利。跟其他方面的自由一樣,這是自由的關鍵。這就是我打算用余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在他看來,WordPress 不僅僅只是個博客平臺,Automattic 也不僅僅只是一家初創企業。這兩者都是目的陳述,用來證明這樣一種世界觀,說季度業績和同比增長并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標。(而且,如果你等待的時間足夠長的話,也可以在這些方面取得勝利。)Mullenweg 長期以來一直在用歷史之弧的說法來取代炒作周期。他希望自己能夠幫助歷史之弧彎曲一點點。

    企業大亨

    我們把WordPress的那些早期歲月快進幾年,來到最近的歷史。現在WordPress已然是個龐然大物。互聯網上的網站有43%運行在WordPress的開源平臺上,這又是由成千上萬的貢獻者維護的。與此同時,Automattic圍繞著這款軟件的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Automattic在2015年收購的WordPress插件WooCommerce,已經成為一個特別成功的故事:對于類似Shopify或Amazon Marketplace這樣的工具來說,這是一個開放的競爭對手,現在已經成為Automattic的主要收入與增長引擎之一。從主題制作商到插件開發者,乃至于超級成功的發行商和零售商,有無數企業跑在WordPress的平臺之上。因為Automattic看到了在自己平臺上發生的事情,也因為這個平臺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它處在一個獨特的位置,可以對互聯網的未來押下得體的賭注

    2014 年,Mullenweg接替Schneider成為 Automattic 的首席執行官。此后不久,他就讓公司切換到高速增長模式,還參加了有關如何經營企業的速成課程。他說:“對我來說,最大的轉變是從每天寫代碼變成不是每天都寫代碼。”Schneider 在卸任時也有同樣的看法:“產品一直都做得很漂亮,但在商業方面他花了一段時間才真正搞清楚:我們怎么才能組織好這家公司,讓每一項業務都能繁榮發展?”

    但就像他經常那樣,Mullenweg 學會了放眼長遠。他說:“在Schneider的領導下我學到了重要的一點是,通過修改代碼,我可以影響程序的那一部分。但是[通過]改變人,你可以影響整個世界。” 他開始喜歡上思考 Automattic 的架構,以及如何去建設一家跟所來自的社區具有相同理想和激勵機制的公司。為了總結自己的風格,Mullenweg 引用了《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一句話。 “他說,‘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搜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隨著 Automattic 的規模不斷擴大,公司有了拿下不同類型項目的更大自由。Mullenweg 說:“我可以利用我們的 1700 人(Automattic 現在的員工實際上已接近 1900)從頭開始做一些東西,或者我們可以跟一家公司合作。也可以做少數控股或多數控股的投資,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公司的一個部門,也可以完全整合進來。” 他說他總是設法讓 Automattic 保持敏捷,準備在適當的時候采取重大行動,但永遠不會引起恐慌或絕望的感覺。

    甚至在早期的時候,Mullenweg 就曾經說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就撲在 WordPress 上面了。照片: Arturo Olmos

    這些年也有一些失誤:Automattic 是 Slack 的首批客戶之一,但卻沒有投資這家公司, WordPress 也是比特幣的早期支持者,但從未持有任何比特幣。現在,Mullenweg 說,只要感覺合適,他幾乎什么都愿意投。今年,在整個行業的并購和融資都出現大幅增加的過程中,感覺合適的時候很多:根據 Mullenweg 自己的統計,WordPress 社區在 2021 年收購了 42 家公司和產品,其中 8 家就是 Automattic 自己收購的。甚至他也不確定是不是該拿下來的都拿下來了。

    慢慢地,Automattic 也贏得了好投資者或收購方的名聲,部分原因是它沒有硬塞東西進被收購的公司。去年7月,Automattic收購了Pocket Casts。后者的首席采購官 Russell Ivanovic 說:“我們交流過的所有其他公司,把他們的計劃以及他們想要做的事情都告訴了我們。他們說,‘看吧,這就是我們認為你應該加入我們公司的原因,在這里你會獲得自由,這就是我們可以擁有的那種組織結構。’”

    Deven Parekh 是Insight Partners 的董事總經理。他們公司曾經多次投資過Automattic 。他說:“馬特往往能吸引像他一樣的人,就是那種以產品為導向,多少有點受使命推動的人。在考慮出售公司時,財務收益最大化未必是他們的的考慮因素。”比如像 Day One 的創始人 Paul Mayne 這樣的人。他說其實自己并沒有真的想找退出的機會,但他知道,如果Mullenweg 找上門也不理的話,那就太瘋狂了。在被問到為什么他認為Automattic 是自己公司的理想歸宿時,他答道:“因為他們的開放性。這里一切都是基于開源的,有著長期的專注,做的是寫作與發行。我覺得我們有著共同的價值觀。”

    要真正成為平臺,就必須是開放的。否則的話就更像是個陷阱。

    Automattic最近的收購都有一個基本趨勢,折射出他們設法開發或收購開放的替代品來取代日益封閉的系統。隨著社交媒體愈發落入到Facebook的手中,Automattic買下了tumblr; 作為對Spotify加強控制音頻與播客生態體系的回應,Automattic收購了Pocket Casts。Parse.ly有望成為更好的分析公司; Day One要提供一流的加密,保護你重要回憶與日記的隱私。每一個Automattic產品既是對未來的賭注,也是對現狀隱晦的斥責

    Mullenweg 說:“我認為要以創作者為中心,而不是以廣告商為中心,擁有這樣的替代方案至關重要。我想這部分是因為想有廣告商業模式的替代品。”這意味著要押注在訂閱上,比方說 Tumblr 新的 Post+ 服務。而這又意味著讓創作者可以輕松地通過 WooCommerce 直接賣東西。最終,這也意味著很多其他的事情。

    如果這就是他們的計劃話,那Automattic就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探索。在提到閱讀app這個話題時,Mullenweg 說:“我很想買下 Instapaper 或 Pocket。”他現在就是 Pocket 用戶,也喜歡這個app,但那是 Mozilla 的。當然,這就引出了web瀏覽器的想法;如果你想保留用戶代理以及對互聯網的影響力,瀏覽器就是起點。Mullenweg 說:“我對 Mozilla 會非常非常感興趣。或者也許,比如Brave也行。”

    對于這些新公司來說,加入 Automattic 感覺有點像掉進了 Mullenweg 的額葉皮層。一方面,這是一家全面遠程辦公的公司。其次因為 Mullenweg 本質上是一名博主,所以到公司的頭幾天大部分時間你可以都是在看東西。跟 Mullenweg 一樣,Automattic默認支持透明及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他們鼓勵員工即便在最早期階段就寫下自己的想法,并鼓勵公司的其他人發表意見。(這意味著,比方說,Pocket Casts 的 Ivanovic 可以通過聊天記錄回看當初導致自己的公司被收購的對話,其中也包括Automattic的部分員工認為收購是個糟糕主意的部分。)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這種做法很奇怪,但跟我交談過的多位創始人表示,他們很快就開始欣賞 Automattic 的這種做事方式。Ivanovic 說:“他們有些內部文件就明確表示,要‘擁抱混亂’。

    Mullenweg 領導著一支執行團隊,這是公司的結締組織,名字叫做“Bridge”。大多數其他團隊的命名都比較隨意,比如用某種鳥或某個神話生物來命名。其想法是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 Automattic 的一部分,而不是 Automattic 旗下公司的一部分。Mullenweg 說:“這可以幫助團隊不要太癡迷于自己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因為說到底,使命才是最重要的。

    譯者:boxi

    標簽: 互聯網 開源 Mullenw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