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對話「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首席IT工程師王平:通過隱私計算打通數據鏈條,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意義重大

    提及最近一年To B創投最為火熱的賽道,隱私計算一定位列前沿。

    據36氪了解,2021年至少有近10家隱私計算初創企業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另有一些公司也正開啟下一輪融資。而在參與角色方面,自2018年左右第一批初創專精型公司出現之外,當下不少金融、云計算、安全、互聯網等背景的成熟公司也紛紛現身入場,希望成為行業中的一員。

    市場火熱的背后是需求驅動。在行業中,2020年被稱作隱私計算元年。彼時由于政策上合規避險的要求,以及業務端持續發揮大數據價值的訴求,業內誕生了一批隱私計算公司,希望通過技術手段讓數據“可用不可見”。而2021年更是一個相當特殊的時期——當《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接連落定,更多企業和個人也將目光投向了隱私計算,期待了解、使用這一新技術的落地情況。

    這些變化的背后意味著,作為對產品使用最有話語權的人——隱私計算的客戶,對此類產品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在眼下成為相當值得關注的話題。

    也正在此時,我們接觸到「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首席IT工程師王平,希望通過對他的采訪,了解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銀行客戶對隱私計算的觀察。王平介紹,招商銀行在2019年即開始關注隱私計算。之后在2020年初,其深圳分行出于業務要求,產生了和地方政務數據的聯通需求。自此,隱私計算走入了招商銀行的視野。

    轉眼過去兩年多,隨著隱私計算整個行業迎來創投熱潮,處于產業中心的招商銀行也已將隱私計算列為重點關注的產品方向。一個例證是,招商銀行的風控、營銷等場景都有隱私計算項目落地,而且其自身也打造了慧點隱私計算平臺。

    從更大的視角,只要談到隱私計算,合作就是繞不開的兩個字。要打造完善的隱私計算生態,監管方、測評機構、行業客戶(數據需求方)、數據源和隱私計算廠商的參與缺一不可。王平也認為,當行業發展初期,出于開放心態的互惠合作才能推動大家一起進步。

    具體而言,招商銀行如今在隱私計算平臺的互聯互通上進行了探索。不久前,其宣布和富數科技、平安科技、洞見科技和同盾科技一起推進「慧點隱私計算平臺互聯互通項目」。據介紹,這是國內首個由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牽頭,與多家頭部隱私計算廠商共同協作的跨平臺互聯互通項目。

    談及立項初心,王平表示,招商銀行在和數據提供方探討合作時,會發現大家各自會使用不同廠商的平臺。所以,基于更順暢進行數據互通的訴求,招商銀行選擇了以上四家在數據源處落地平臺較多的廠商,共同推進合作。不過其也補充,"雖然目前我們只和這四家公司合作,但平臺是開放的,后續如果再有主流廠商愿意加入,大家也可以繼續合作"。

    作為產業專家角度進一步觀察,王平覺得雖然2022年會有更多的隱私計算項目持續落地,但依然不能否認隱私計算現在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他覺得,判斷這個行業是否成熟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和銀行等角色進行合作的數據源也要比較認可這種模式——受限于監管細則的完善等原因,政務數據之外的數據提供方往往會對數據的共享程度產生懷疑態度。在王平眼中,要打破這一掣肘,真正推動行業走入下一階段,不僅需要監管方和測評機構的上層設計,也需要行業參與者不斷打造標桿案例,進行實際業務探索。同時,互聯互通也是必須要做的事。

    "要同時解決數據保護和數據流通兩個難題,現在看也只有隱私計算這個方案最為可行。"他總結道,"現在大數據確實面臨著孤島的問題,從數據孤島到計算孤島的問題都需要解決,否則大數據就成了無源之水。參與者應該對這件事抱著寬容和持續探索的心態。"

    以下是專訪部分(經36氪編輯):

    36氪:銀行一直是隱私計算領域的重要客戶,也是最早接觸這一概念的群體。很想了解,招商銀行當時是怎樣關注到隱私計算的?

    王平:我們最開始關注隱私計算是在2019年。之后大概在2020年初,我們的深圳分行有一個需求,希望引入深圳市信用中心的政務數據來提升對中小微企業的觸達和風控效果。但是這種數據屬于非公開數據,不能直接以裸數據提供出來,所以我們當時就想到了隱私計算技術。現在來看,這確實也是個共性問題,有些政務數據或者大型企業的數據,想直接以原始數據的共享是很難的。所以出于業務需求,招商銀行十分關注隱私計算。

    36氪:從2019年開始關注隱私計算,確實非常早。不過距離2019年也已經過去了兩年多,很好奇現在招商銀行隱私計算項目的整體進展是?

    王平:從深圳這個需求開始,目前招商銀行在風險部和信用卡中心等多個業務部門都有隱私計算項目落地。我們也成立了專門的隱私計算工作小組,從需求分析性的方案到技術建模再到最終落地,全部都由小組來跟進。另外從具體場景來看,風控、營銷都有相關項目落地。總的來說,凡是對外部數據的共享合作有需求的場景都可以應用隱私計算。也正因為應用場景的普遍性,招商銀行也自己研發了慧點隱私計算平臺。

    36氪:自研的隱私計算平臺應該更契合我們自身的需求,但當下從行業看,合作也是隱私計算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想了解,招商銀行是如何與隱私計算領域的其他參與者合作的?

    王平:招商銀行主要從業務賦能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我們選擇數據源的合作商,主要會從業務部門的具體訴求、數據價值、業務落地經驗、行業影響力等多個方面去考慮。技術服務商的話,我們會更關注它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安全認可度。在這些方面,現在一些專業機構都有專業的標準規范可以參考。

    另外,數據源的豐富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是通過它們豐富自己的數據維度——這也是我們和其他隱私計算平臺合作的一個重要基礎。在這方面的合作方式上,因為招行的分行會直接和當地的數據源討論合作,所以當前更多的情況是我們直接去找數據源。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數據源會使用不同的平臺,所以招商銀行也會順理成章地和這些數據源背后的隱私計算廠商合作。

    36氪:這時候隱私計算平臺的互聯互通需求就得到了體現。

    王平:是的。我們現在在和4家比較主流的廠商,富數科技、平安科技、洞見科技和同盾科技進行互聯互通的合作。原因是這幾家公司落地的場景、合作的數據源比較多,如果我們先和它們進行合作,再和與它們合作的數據源合作時基本上就沒有大的技術阻礙了,一般只要再做一些個性化開發就可以了。不過,雖然目前我們只和這四家公司合作,但平臺是開放的,后續如果再有主流廠商愿意加入,大家也可以繼續合作。

    36氪:互聯互通是一個很火熱的話題。不過很多人也在提,現在產業內互聯互通到底進行到了什么程度也不是特別清晰。

    王平:至少招商銀行還是落地了不少,上面和四家廠商的合作就是一個案例,不過更近一步的經驗還得等一期工程建設完畢才知道。整體來看,隱私計算和隱私計算的互聯互通都是新事物,大家都還是處在摸索階段,應該多點開放,形成統一行業標準。至少參與者應該對這件事抱著寬容和探索的心態,因為要同時解決數據保護和數據流通兩個難題,現在看也只有隱私計算這個方案最為可行。

    這里的參與者包括監管方、測評機構、行業客戶(數據需求方)、數據源和廠商。監管方需要進行頂層設計,數據需求方、數據源和廠商也需要從各自的業務特點出發合作共贏。但我覺得,如果像銀行這樣有社會公信力的數據需求方可以作為主要推動者,應該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模式。因為銀行作為數據需求方,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果我們用切實存在的需求來拉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至少不會跑偏。

    36氪:另一個方面,雖說現在《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經落定,但不少人一直認為,行業還缺少更細致的監管規則,這也限制了大家的參與度。

    王平:這些空白肯定會遲早填補的。如果這些細節能夠落地,大家至少都會知道規則是什么,該怎么做,另外也有利于數據源,也就是數據提供方減少它們的顧慮,整體看更有利于隱私計算的推廣。

    尤其是數據源的態度比較重要。我覺得判斷這個行業是否成熟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和我們合作的數據源也要比較認可這種模式。當然現在很多數據源已經在跟我們主動接觸,但還是應該持續有一些更加成熟的案例出來,告訴大家這些確實是可以做的,提升大家對新事物的參與度。現在很多機構都在制定一些標準,包括招商銀行也參與其中,這些動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36氪:2020年的隱私計算元年已經過去兩年,在2022年,您覺得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會是?

    王平:2022年,我覺得會有更多項目落地。比如,招商銀行的分行會和各個地方的稅務、政務等數據源產生更多更直接的業務需求,所以我們自己的慧點項目也要繼續在各個分行推廣。另外從招商銀行整體的業務訴求出發,肯定還是希望能打通的數據越多越好,鏈接的鏈條越長越好。當然剛才也提到,這件事需要監管方、測評機構、數據需求方、數據源還有隱私計算廠商一起合作。雖然大家現在都在說大數據,但現在大數據確實面臨著孤島的問題,從數據孤島到計算孤島的問題都需要解決,否則大數據就成了無源之水。整體來看,行業整體的進步既需要上層設計的進一步完善,也需要標桿案例的鼓勵,各個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標簽: 技術部 招商銀行 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