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代仍然值得期待(下)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縱觀歷史,生產力的飛躍才是社會重新走向繁榮的關鍵。有人把現在跟1920年代進行了對比,認為咆哮十年有望重現。但新十年的第一年即將過去,疫情仍未走出陰影,遠程辦公的發展未如預期,供應鏈緊張,社會動蕩,這些似乎都不是走向繁榮的跡象。預測錯了嗎?一位對技術發展充滿樂觀的博主不這么認為,文章來自編譯,篇幅關系,我們分兩部分刊出,此為第二部分。
劃重點:
生物技術的爆發式發展將重塑人類生命的本質
納米技術正開始改變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
我們每1、2年將可以建造和發射一個可容納 1000人的基地
2020年代仍然值得期待(上)
生物技術(或奇跡時代)
在能源革命準備重塑我們與物理世界的關系的同時,生物技術的爆發式發展也準備重塑人類生命的本質。我們的這個十年正是從 mRNA 疫苗的問世開始的,這種疫苗讓數百萬人免受一場全球性疫情的侵襲。mRNA 有望為從瘧疾到各種癌癥乃至于眾多的其他疾病提供疫苗。但令人驚訝的是,這只是眾多剛剛取得成果的生物突破之一!以下是最近幾個月出現在我屏幕上的奇跡的簡短列表:
1) 腦機接口:
這是一位癱瘓病人用腦機接口編寫出來的東西。盡管他的手一動不動,但他的腦子在動,然后就有了這些文字。一分鐘18 個單詞的BCI(腦機接口)元宇宙實在是太瘋狂了
2)基因治療:
基因組編輯與基因治療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生命科學突破。@sciam這張新的信息圖很好地說明了癌癥、視覺、鐮狀紅細胞的區別與初步成功
3) 神經技術: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科學進步。這實際上相當于為盲人提供視力。這是一個神跡。大腦植入物首次在科學上為盲人提供了人工視覺,直接植入大腦的“視覺假體”令盲人女性 16 年來首次能夠感知二維形狀與字母
4) 動物器官移植到人體:
外科醫生首次將豬腎移植到人身上,并且成功了,這也許會為急需器官打開可再生來源之門
5)基因合成:
很好地解釋了為什么生物科學/合成生物學可能是仍然年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當中最具變革性的一項創新。基因合成革命:研究人員現在可以設計和批量制造遺傳材料(一種幫助制作 mRNA 疫苗的技術)。
這些進步是由基礎科學的幾項突破共同推動的:合成生物學的進步、Crispr 及其他基因編輯技術的發現、mRNA 的突破、干細胞等。反過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計算的進步——一場技術革命為另一場技術革命奠定了基礎。
至于這會如何影響到經濟,目前還不清楚。為了利用所有這些進步,大量初創企業已經涌現,但目前尚不清楚最成功的企業是制藥等資本密集型項目,還是可以在地下室就能完成的開銷很低的合成生物項目。莫德納與 BioNTech 確實展示了一條致富之路,但這條路實際上可能也是個例外——慢慢地,藥物發現會變得越來越昂貴,即便是 mRNA 等新的神奇技術可能也沒法扭轉這一趨勢。任何進入醫療體系的東西都必須通過嚴格的監管和試驗。現在還不清楚有多少技術能夠完全繞開這個體系,并最終進入消費市場。當局會不會大力推動監管改革,讓企業利用新技術也還不清楚;這場疫情無疑讓大家看得一清二楚, FDA 需要進行深入的改革,但這并不意味就能改得了。
同樣還不清楚的是,生物技術會對總體生產力造成何種影響。廉價能源很可能會出現在生產力的統計數據當中,因為過去就一直是這樣,但生物的結局可能更像社交媒體——以深刻而有意義的方式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的某種東西,但卻很難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但很明顯,人類生活的形態將會發生改變,而且很快就會。殘疾的性質將會改變。死亡風險將會改變。衰老的性質可能會改變。人類能力的自然極限會開始扭曲,這會讓我們質疑消除殘疾與增加超能力之間的區別在哪里。
換句話說,我們終于開始接觸到人類的源代碼——去獲得破解和重寫自己的能力。2020 年代這十年,我們將要努力應對這種令人生畏的力量所造成的影響。
人工智能、納米技術、太空……
在本文中,我把重點放在個人對未來十年最樂觀的兩個東西上: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科技領域發生的大事遠不止這些!
我們還有持續的人工智能革命,這場革命可能最終開始在總體生產力方面取得成果,取代各種服務業的任務,大大提高機器人與機械工具的能力,并促進很多研究領域的進步。
受益于數十年的政府投資,納米技術現在開始改變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
利用納米級末梢大規模并行陣列工具,現在被用來構建組合型“大庫”(megalibraries),大庫由數百萬個納米結構組成,每個納米結構的尺寸、成分與形狀都略有不同……事實上,一個大庫所包含的新型無機材料就已經比科學家迄今為止共同合成與描述出來的都要多了。
因此,在篩選新材料時,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為清潔能源、汽車以及化學工業過程提供燃料的催化劑……科學家們還利用大庫來確定具有重要物理特性(如磁性、發光和高溫超導性)的結構。
然后就是太空。跟中國新的太空競賽,加上 SpaceX 的壯舉與驚人進步,突然將太空時代從夢想破滅與科幻小說的領域拉了回來。Casey Handmer 寫過一篇很棒的博客文章,里面介紹了 SpaceX 的星艦(Starship) 火箭平臺是如何的具備革命性:
星艦很重要。這不僅僅是一款非常巨大的火箭,還是實現火箭技術“圣杯”的一項持續而專注的嘗試,目標是大規模制造完全可快速重復使用的軌道級火箭……
從歷史上看,任務/系統設計一直受到極其苛刻的質量約束的折磨……所以,在星艦之前建造的航天器有點像在工業革命之前制造鋼鐵武器…… 星艦抹去了大量約束,以及深深印在航天器設計師腦海中的每一個文化包袱遺存……
星艦可以用于整個阿耳特彌斯計劃,而且如果該計劃繼續的話可能就會用。事實上,按照同樣的年度成本,星際飛船可以向往返月球運送 100 倍的貨物,這意味著在接下來這十年的時間里,我們每1、2年就可以建造和發射一個可容納 1000人的基地。我們可能不會這么做,但將具備這種能力。
這不僅有可能實現驚人的壯舉(比如建造火星基地!),而且有可能把太空開發成為旅游、研究甚至挖礦等可行的商業活動場所。顯然,這還具備變革性的軍事應用。星艦只是 SpaceX 正在進行的兩場太空革命當中的一個,另一場是星鏈(Starlink),這個衛星網絡也許很快就能讓全球互聯網變得更加高效更大強大。
但是結果有可能是這樣的:我們可能不僅處在一場新技術革命的曙光之中,而且可能會同時迎來幾場革命。這些革命將形成某種樹——就像工業技術開啟了信息時代一樣,計算機、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正在推動其他眾多領域的快速進步。隨著這些領域的成熟,它們也會打開新的門戶。
2020 年代將是非常酷的十年。
譯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