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死地面天文觀測,馬斯克的星鏈為何被天文學者深惡痛絕?
「如果有一天地球被小行星撞了,天文學家沒有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千萬不要怪他們,你該去找那些發衛星的公司。」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博士呂建偉在做客播客《硅谷101》的采訪中提到。
這里的「發衛星的公司」,指的是埃隆·馬斯克創建的 SpaceX 推出的星鏈計劃。通過向近地軌道發射眾多小衛星,來搭建太空高速互聯網。已經持續有天文學家反饋,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正在對地面天文觀測,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一些科研項目完全無法進行。
圖|星鏈衛星來自:wikimedia
巧合的是,2021 年 12 月底, Netflix 上映了一部名為《Don"t Look Up》的科幻諷刺電影,講述一顆珠穆朗瑪峰大小的彗星,即將撞向地球,人類卻還沉浸在政治斗爭,和娛樂至死的生活中。
小行星撞擊地球并不是科幻電影的想象,就在兩個月前,美國宇航局還開展了世界上首次行星防御測試任務,如果未來預測到地外天體即將撞擊地球,嘗試能否改變小行星軌道。
圖 | DART 任務示意圖來自:NASA/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
星鏈雖然能給偏遠地區提供高速的太空互聯網,但對人類探索宇宙也有著諸多負面影響。截止 2022 年 1 月 15 日,在星鏈發射的 1993 顆衛星中,有 1469 顆正常運行,有 200 多顆衛星已經失聯,失聯比例高達 10%。這些失聯的衛星成為了太空垃圾,當人類向太空發射航天器或者太空望遠鏡時,首先需要沖破這層太空垃圾的干擾。
除了影響航空安全,星鏈對天文學的影響更甚。星鏈正在對天文觀測產生哪些具體的影響,是否有解決的辦法?以下是播客《硅谷101》主持人泓君,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博士呂建偉,和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博士后龍鳳的訪談精選。
01星鏈對地面觀測的四大影響
《硅谷101》:去年圣誕節,人類歷史上最貴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此時近地軌道已經有 1469 多顆星鏈衛星,并且 SpaceX 還將不斷發射。你覺得星鏈對剛升空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影響大嗎?
呂建偉 :地球周圍的人造天體或者人造殘骸,會對韋伯望遠鏡的發射產生負面影響,但目前來說,這些影響比較有限,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后的幾分鐘內,它就會飛向拉格朗日 L2 點。根據 NASA 的計劃,韋伯太空望遠鏡預計將在 1 月 23 日抵達拉格朗日 L2 點。這個地點距地球近 150 萬公里,所以不用擔心地球的人造天體對它的影響。
圖 | 韋伯望遠鏡的飛行進度 來自:NASA
但星鏈包括它們的殘骸,對一些運行在近地軌道的望遠鏡和常見衛星,有很大的影響。
為避免與 SpaceX 的星鏈相撞,中國的太空站在去年就有兩次,不得不調整運行軌道,所以星鏈對宇航員的生存安全是一個挑戰。2019 年,歐洲的 Aeolus 衛星差點與一顆星鏈衛星相撞。
星鏈中小衛星的數目非常多,而且他們的軌道不好預測。你問 SpaceX 的人,他們都未必知道星鏈中某顆衛星,在幾時幾刻出現在什么位置。
中國、美國、和歐洲有很多的企業,計劃通過自己的「星鏈計劃」,來打造全球互聯網。所以從長遠角度來看,如果這方面的產業沒有任何限制,在不久的將來,天上可能同時會出現幾十到數百萬顆小衛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碎片,給近地宇航安全帶來很大問題。
我們做天文的人,并不討厭馬斯克本人,但對這種星鏈計劃非常討厭,他們對天文的影響真是深惡痛絕。
首先星鏈衛星的反射光可能會燒壞天文望遠鏡。盡管人眼看起來星鏈衛星比較暗,但對于靈敏的天文望遠鏡來說,他們非常非常亮。很多天文望鏡的探測器很靈敏,以至于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恒星,都需要規避,否則天文望遠鏡的探測器,會被那些恒星發的光照燒壞。
SpaceX 的星鏈對天文學家來說到底有多亮?打個比方,你在一個安靜的圖書館里讀書,或者屏息凝神地,尋找一個小動物。SpaceX 的星鏈就像突然沖過來一個敲鑼打鼓,帶著大喇叭的人,對你吼個不停。他剛走,又來了一個敲鑼打鼓的人,并不斷循環下去,無奈的是,你不知道這些人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走。星鏈的軌道可以去猜,但是不能完全規避。
圖 | 20 分鐘內出現的 39 顆星鏈衛星,由 202 張照片合成 來自:SatTrackCam Leiden
第二,星鏈中的一顆近地小衛星通過后,可能會導致之前觀測數個小時的數據完全不能用。天文學家如果想觀測一個遙遠的天體,通常的做法是把望遠鏡,指向天體所在位置,進行長時間曝光,盯著那個天區不停地看和拍照。短一點半個小時,長一點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就一直盯在那個方向。小衛星產生的強信號,會把觀測星體的星光信號污染,于是你不確定看到的數據,是來自觀測星體,還是小衛星。
過去某個天區突然出現了光變信號,大家通常認為,那里可能出現了超新星,或者有個什么新的天體突然誕生了。但 SpaceX 的星鏈出現后,這個光變信號,很可能來自一個小衛星殘骸的太陽反射光。
第三,有一些千年甚至萬年一遇的天文現象可能被錯過。做系外行星研究的科學家們,比較關心恒星周圍的行星。經典的探測辦法是盯著一個恒星反復觀測,記錄恒星發的光,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這需要長時間穩定地對該天區進行監測。如果突然出現星鏈衛星,會導致光變曲線突然產生異常信號,你無法確定這是否是正常數據。
我自己編了個笑話,10 ~20 年之后,整晚都有幾百萬顆星鏈衛星和其他小衛星在天上飛來飛去。天文學家們花一晚上進行天文觀測,第二天兩個天文學家交流結果。一個說我今天晚上數到了幾百顆星鏈衛星。另外一個天文學家興奮地說,我也數到了這么多。但發現其中一顆好像發生了碰撞,這成了他們最大的發現,但并沒有發現任何新宇宙現象。
龍鳳:這些近地人造衛星,雖然對韋伯太空望遠鏡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對幾乎所有的地面望遠鏡影響很大。
再補充一點,影響的不僅是光學望遠鏡,還影響到了常在夜間觀測使用的射電望遠鏡。據說星鏈的通訊頻率是跟我們射電觀測的某個頻率完全重合,就意味著我們幾乎接收不到,天空中那個頻率發出的信號,信號完全被覆蓋。
雖然我們可以用太空望遠鏡作為替代方案,但它東西太昂貴了,而且成功率太低。所以對天文觀測來說,地面的這些望遠鏡還是主要依賴的設備,所以星鏈對我們的影響其實還是蠻大的。
02立法、涂黑衛星,并不解決燃眉之急
《硅谷101》:SpaceX 的星鏈在設計時,有沒有考慮天文觀測的問題,還是說他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呂建偉 :其實我稍微知道一點信息,我們這邊的天文學家,也有人專門負責研究星鏈,這類衛星對天文學的影響?,F在美國的天文學會,還包括有一些國際性的政府間合作組織,也逐漸開始在這方面進行一些前期探索,未來可能還會頒布一些法規。
我覺得 SpaceX 在計劃這個項目時,沒有考慮那么多,他們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實現商業價值。極個別做天文的人,可能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但他沒有預判到星鏈系統發展速度這么快。
美國天文學每十年會做一個規劃。今年剛出來一個叫 Decadal Survey o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20 的規劃,十年前星鏈衛星完全不存在,所以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情。直到最近的一兩年,大家才終于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今年的這個規劃,有很大篇幅討論這方面的解決方案,遺憾的是篇幅比較有限。
現在天文學家與 SpaceX 進行過了溝通,SpaceX 采取了臨時措施,對新一批的星鏈進行表面涂色,比如說把他們漆成黑色,降低衛星被照射后的亮度,但上色之后還是很亮。
圖 | 四顆星鏈衛星:Starlink-1114(2020-001P)、Starlink-1030(2020-001N)、Starlink-1084(2020-001B)和Starlink-1098(2020-001D)。其中 Starlink 1030 經過表面涂色,相比之下亮度有所降低 來自:SatTrackCam Leiden
另外一個跟紅外有關系,因為能量不會消失,把光學波段的能量降低,它的紅外波段能量就會變強。所以你讓光學天文學家稍微滿意了一點,但紅外天文學家又開始生氣了。最終的解決辦法,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從紅外學家的角度看,需要把整個衛星都做得非常冷,才能解決問題。但事實上,這種方式會導致成本過高,以致完全不可實現。
《硅谷101》:SpaceX 在非常頻繁地發星鏈衛星。他們知道了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后,會降低衛星發射頻率嗎?
呂建偉:不光是 SpaceX 的星鏈,很多國家的政府,或者一些比較有遠見的企業家,都覺得這個可能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所以有政府和企業會推動類似的項目。大概率在兩三年之內就可以看到多個星座系統上天,那會對天文學帶來什么影響,我個人非常悲觀。
龍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影響?,F在接收光學波段的我國巡天望遠鏡,已經受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有的科學目標完全沒有法做。我個人覺得其實是挺諷刺的,通過衛星接入網絡,是一個挺酷的實踐,它通過技術手段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但反過來,這給天文學的發展打造了一個黑域,反而鎖死了人類從地面探索宇宙的腳步。
圖 | 星鏈信號接收器 來自:SpaceX
03小行星撞擊地球正變得不可預測
《硅谷101》:在《文明之光還是文明之鎖?馬斯克的星鏈公測了》這期節目中,探討了星鏈產生大量的太空垃圾對天文觀測的影響,這確實是一件挺矛盾的事情。
呂建偉:在幾年之后,地面天文學家看 SpaceX 的星鏈在天上飛來飛去,他們的心情估計跟農民伯伯看到遮天蔽日的蝗蟲,滿天飄來飄去一樣,煩得不得了,也沒什么辦法。
龍鳳:我覺得這些星鏈衛星是會一定程度,影響我們人類,因為天文學家需要觀測一些快速移動的小天體,判斷他們撞擊地球的概率。但如果在天空中一直有快速移動的衛星,我們幾乎不可能實現對這種天體的測量。因此也不知道哪天哪顆隕石就撞上了我們了。
《硅谷101》:最近有部科幻題材的諷刺電影《Don"t Look Up》,講天文學家觀測到彗星即將撞擊地球,人類還沉浸在各種政治斗爭中,這會成為現實嗎?
呂建偉 :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還是樂觀了一點,現在星鏈這樣的衛星計劃特別多,天文學家在第一步,就不發現不了對地球有威脅的天體。
龍鳳:你要在那么多快速移動的衛星里,找到那一顆移動的天體,這就很困難。
呂建偉 :搜索這種近地天體,需要在日落和日出時進行,對全天進行很詳細的觀測。那時也是像星鏈這種低軌衛星最亮的時候。所以原先沒有這種星鏈衛星時,搜索近地天體都已經是比較艱辛的工作了,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現在星鏈上天之后,就相當于在大海撈針的狀況下,又扔了很多很多的假目標。所以如果說有一天地球被小行星撞了,天文學家沒有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千萬不要怪他們,你該去找那些發衛星的公司。
注: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本期節目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硅谷101”(ID:svstyle),作者:泓君,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