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裁撤戰投部,大廠造系終結?
經過七年發展,初現輪廓的“字節系”或將胎死腹中。
據36氪報道,字節跳動將整體裁撤投資業務,涉及員工近百人,其中戰略投資負責人趙鵬遠及戰投版塊部分員工或將放棄投資業務,并入戰略業務,財務投資版塊則將徹底解散。
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公司年初對業務進行盤點和分析,決定加強業務聚焦,減小協同性低的投資,將戰略投資部員工分散到各個業務條線中,加強戰略研究職能與業務的配合。相關業務和團隊還在進行規劃討論?!?/p>
字節跳動成立至今,對外投資數量200起左右,整體切除投資業務尚不至于傷筋動骨。而對于許多老牌互聯網公司來說,投資早已成為推動增長的重要引擎,一旦被剝離,勢必會對公司未來布局造成巨大影響。
這些互聯網大廠將不得不直面一個問題:當投資亮起黃燈,踩下剎車后,車上的乘客該何去何從?
尤其是騰訊、阿里等頭部互聯網公司,面對這個問題時的處境顯然更為艱難。經過多年的經營,“騰訊系”“阿里系”已經形成盤根錯節的網絡鏈接,旗下許多公司深度協同,牽一發而動全身。
字節裁撤投資業務之前,其他大廠已然有了動作:2021年9月,阿里退出芒果超媒;12月,騰訊向股東派發了大量京東股票,減持京東。
此外,企查查App顯示,近日,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騰訊集團副總裁李朝暉接連退出多家騰訊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長職務。
字母榜在此前文章《騰訊大轉舵》中認為,以騰訊減持京東為分界線,互聯網大廠擴張與聯盟的趨勢將會逆轉,此番字節裁撤投資業務也印證了這一趨勢。
大廠的一系列動作都預示著,過去十幾年互聯網行業的“造系”運動或將走向終結。
A
在投資業務上,字節跳動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在字節跳動被大眾熟知之前,BAT等老牌互聯網巨頭就已成為一級市場的活躍投資者。
作為互聯網“造系運動”的始發者之一,騰訊的對外投資從2005年開始,但之后的5年內每年僅有幾筆零星投資,且基本都投給了游戲公司。
阿里涉足對外投資則早于騰訊。2000年,阿里就投資了海爾旗下智能家電品牌海爾智家。不過,時隔7年后,阿里才再次出手投資。
相比騰訊阿里,百度對外投資開始最晚,存在感也更低。
百度從2007年開始對外投資,每年的總出手次數不多,風格比較嚴謹。2011-2015年是百度投資摸索期,跟著市場潮流投了一批O2O項目,如糯米網、一號專車、安居客;2015-2017 年是百度投資調整期;2018年后隨著公司戰略調整,百度投資重點開始聚焦于AI、無人駕駛方向,如小魚在家、阿波羅智行。
2010年以前,BAT還只是資本市場的小玩家,2010年以后,BAT投資版圖開始擴張。
馬化騰、馬云和李彥宏
這一年的“3Q大戰”成為騰訊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讓騰訊從上到下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開放能力。
經過一系列診斷會和內部討論,騰訊總裁,前高盛人劉熾平給馬化騰提出了兩大戰略武器:資本與流量。劉熾平曾在2004年幫助籌備騰訊上市工作,2005年加入騰訊,任首席戰略投資官(CSO)。
在這位前高盛人看來,騰訊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聯網產品,尤其是內容領域,資本的參與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徑。通過資本形成聯盟,騰訊既能實現開放的目的,也能讓自身龐大的流量資源獲得資本意義上的價值釋放。
2011年起,騰訊一改之前的投資策略,開始用資本手段實現結盟式的開放,而微信的崛起讓劉熾平手握和所有渴望流量的互聯網企業談判的籌碼。
據企查查數據,目前騰訊投資的投資事件總數為1212起。2011年到2021年,騰訊每年投資數量從16起增至258起。
騰訊最重要的投資也都集中在這段時間。2008年至2015年,騰訊多次投資并最終收購了拳頭公司;2013年,騰訊 4.48 億美元投資搜狗;2014年,騰訊又接連入股大眾點評、京東......
馬化騰是進化論和失控理論的擁躉。面對外部的不確定性,他試圖讓騰訊成為一家邊界模糊的生態組織,并在2013年前后提出“連接一切”和“互聯網+”的理念。
而另一家高速擴張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認為自己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很快,想要“連接一切”的騰訊和將目光投向天下的阿里在正面戰場相遇了。
騰訊通過投資,切入了電商、本地生活、出行等諸多領域,與阿里巴巴展開了一場漫長而激烈的投資競賽。在這場雙寡頭式的戰備較量中,它們各自筑起城墻,挖出護城河。用馬化騰的話說,“以遏制或鉗制對手的過分逼近?!?/p>
在本地生活領域,騰訊支持大眾點評,阿里支持美團,這場競爭以阿里退出美團,騰訊促成美團大眾點評合并告終;在出行領域,滴滴和摩拜背靠騰訊,快的和ofo背靠阿里,戰火從四輪車燃向兩輪車;而在阿里的腹地電商領域,騰訊相繼投資京東、拼多多,競爭從未停歇。
在數次“大戰”中,兩家公司互有勝負,圍繞兩家公司投資模式孰優孰劣的爭論也時有發生。
阿里的投資策略在2008年前后開始成熟,更強調被投項目的戰略協同性。一個典型的模式是“早期少數股權搞試點,后期整體并購促協同”,如 UC、餓了么、大麥網,都是先被阿里以少數股權投資,而后被整體并購。
試點之后如果和主業的戰略協同效應成果顯著,并且能夠看到后續更大的發展價值,阿里就會嘗試發起并購。同時為實現投資的預期,阿里常常會與被并購的項目簽訂業績對賭協議,防止創始人撒手不管。
蔡崇信曾將阿里的投資邏輯與圍棋類比,“我們就是把正確的資產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戰略投資和并購是作為贏得圍棋的一部分,給阿里建立長期的戰略價值?!?/p>
對外投資形象上,阿里更強調控制,騰訊則不謀求控股。這兩種不同的投資風格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當今互聯網行業的格局。
B
與同時期大廠相比,京東算是投資新手,2013年才開始涉足對外投資。2015年,京東投資量激增,從2014年的9起猛增至67起,主要原因是人員和資金的充裕。
2014年3月,騰訊戰略入股京東后,京東戰投部從騰訊引進了一批高管和相關人員;而隨著當年5月美股上市,京東獲得了大量資金以支持其對外投資。此后,京東就開始跟著騰訊參投了一系列后期大項目,包括餓了么、易車、易鑫集團、買賣寶、蔚來汽車等等。
移動互聯網時期崛起的“后浪”,在投資領域學習的速度更快,小米、字節跳動和B站就是其中代表。據統計,2011年后創立的互聯網公司平均成立2年后就開始布局投資業務,而傳統公司平均成立14年后才會開始投資布局。
這并不難理解。2011年后,BAT的投資模式趨近成熟,投資案例也越來越多,在這種環境下,新的互聯網公司一出生就接觸到了VC,成立不久就對投資躍躍欲試。據統計,2018年中國300家獨角獸中,半數與BAT有關,不少如今活躍的投資者,比如美團、B站,就曾是BAT的投資對象。
小米創始人雷軍本身就是天使投資人,小米成立之初就帶著投資基因——2011年小米投資了做汽車消費的卡卡移動,2014~2021年,小米一直是活躍的投資方。
字節跳動2015年開始涉足投資,當年就投了10筆,之后數年,字節對外投資頻次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但從2019年至今,字節連續兩年對外投資數增長率保持在50%。
字節跳動善于利用投資收購來補充團隊的基因,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投資了極課大數據、AIKID后,字節才嘗試自己做教育。對字節來說,收購的最大意義是人才團隊,而非產品或者流量。
B站投資首秀是2013年投的暗黑系動作手游公司(嬉皮士游戲)。圍繞投資,B站有著一套明確的打法——聚焦于泛文娛、游戲領域。從這些年B站的投資對象也可以看的出來,緊抓年輕社群喜歡的文化內容,是其投資的核心邏輯。
C
而隨著投資事件和投資規模的增加,互聯網大廠投資逐漸形成了多種風格。
騰訊為代表的大廠趨向于“被動式投資”,不過分追求業務協同,更多尋求財務回報;京東、小米等公司偏向于“補充式投資”,被投公司與母公司不存在緊密的業務聯系,但能幫助母公司構建商業生態、刺激市場需求、鞏固市場地位;阿里、美團、B站則趨向于“驅動型投資”,注重被投公司與母公司當前戰略及業務的緊密聯系。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投資業務已經成為互聯網大廠版圖中的重要一環。據騰訊2020年年報,合營、聯營公司的投資資產總額達3152.58億,占總資產的29.76%。
在某些行業觀察者眼中,成立戰投部門、廣泛對外投資成為了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否被稱為“大廠”的門檻之一。因為只有當公司開始重運營、有閑錢、有業務拓展需求的時候,投資部門才能派上用場。
隨著大廠版圖的擴張,投資也變得越來越“重”,最明顯的變化是投資輪次。2011年前后,互聯網大廠投資近七成是B輪前的早期項目;而到2021年,戰略投資已經占比近半。
從投資動機來講,互聯網大廠投資戰略分為財務導向型和戰略導向型。但即使是公認追求財務導向的騰訊,其投資成功后退出的案例也鮮有耳聞,投資盈利幾乎從未兌現,只存在于財務報表上。
而現在,這種形勢正在逆轉。在B站等后起之秀忙著修筑自己的城墻與護城河的時候,造系運動的始發者騰訊和阿里則反其道而行之,開始主動拆墻。
近兩年來,阿里接連退出了芒果超媒在內的多家媒體。2022年1月10日,張勇宣布退出微博董事會。
去年12月,騰訊以派息的方式減持京東,這一動作被業內解讀為騰訊面對反壟斷趨勢的應對舉措。若這一推測屬實,拼多多、美團、滴滴、快手都有成為下一個騰訊減持對象的潛在可能。
公司投資策略并非一成不變,且投資前和投資后情況也在隨時變換,其本質都是通過投資、并購,最大程度發揮自身優勢,在自身領域保持領先優勢。
事實上,騰訊、阿里在與過往投資公司切割的同時,也并未停下投資的腳步,只不過其目光更多投向了To B領域,開始在產業互聯網布局。
目前,騰訊和阿里在投資業務上仍是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翹楚,但隨著大廠戰投轉舵,“騰訊系”和“阿里系”或將逐漸成為歷史。
參考資料:
《騰訊大轉舵》字母榜
《騰訊VS阿里投資全對比》晚點LatePost
《騰訊十年投資記》周天財經
《2021年中國CVC投資并購報告》IT桔子
《騰訊2020年度財務報告》
《騰訊傳》吳曉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趙晉杰,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