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砍掉投資部:BAT戰投時代終結,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新機遇
北京時間2022年1月19日,字節跳動投資部一夜被解散的消息,被各路媒體予以了證實,這也意味著BAT為代表的互聯網戰投時代終結。這或許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性事件,這里只討論這個標志性事件對創投圈的影響。
創投圈(尤其是互聯網創投圈)苦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戰投久已,今日頭條更名為字節跳動(ByteDance取代了Baidu)成為BAT的B,進入BAT 2.0時代)投資部的一夜解散,再結合阿里巴巴最近的各種動作,以及騰訊在2021年底清倉式減持京東持股,這都意味著——時代變化了。
這種變化,對所有的創業者、投資人來說,意味著新的機遇。在創業者層面,必然會注入新的活力,以往靠著小圈子關系攀上BAT的高枝就成為鳳凰的方式不再;在投資人層面,找BAT接盤的退出方式也成為過去。
BAT戰投時代的過去,必然會爆發更多的可能性、出現更多的機遇。字節跳動自身的崛起,也是不需要BAT戰投也可以取代BAT的一個成功案例。
01流量為王割裂創投和生活
當智能手機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我們也發現通過智能手機提供的服務,幾乎被阿里和騰訊承包了。從訂機票酒店到打車,從叫外賣到掃共享單車,甚至是乘公交坐地鐵,幾乎所有的服務都可以在支付寶或者微信上完成。
但,這兩者的服務,就好像是對門的鄰居,老死不相往來。例如:杭州乘公交坐地鐵用不了微信支付,深圳乘公交坐地鐵用不了支付寶支付。
蘋果推出iPhone帶來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但中國手機品牌華為、小米、OV等普及了智能手機,讓中國人的生活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為阿里和騰訊的大戰提供了最好的戰場——移動互聯網,阿里和騰訊手握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并且基于電商和游戲變現擁有強大的現金奶牛,揮灑著支票簿四處投投投、買買買,拓展服務版圖、建立強大的帝國。
今日頭條的崛起,智能手機又多了不可或缺的APP——今日頭條或者抖音等頭條系的APP。今日頭條能夠崛起,并且沒有站隊A或者T,也是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投史的奇跡,并且威脅到了阿里的基本盤——電商,以及騰訊的基本盤——社交。
阿里和騰訊的大戰,從此多了一個對手——字節跳動(ByteDance)。字節跳動崛起太晚,阿里和騰訊才是割裂創投圈、割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罪魁禍首,是的,百度這個打贏了搜索大戰的玩家,在生活層面的影響力不夠。
和出行相關的最著名的阿里和騰訊的大戰,包括了滴滴和快的的打車大戰,ofo和摩拜單車的共享單車大戰,在新造車時代,阿里投資了小鵬、上汽智己,騰訊投資了蔚來,字節跳動投資了理想,在自動駕駛領域,阿里投資了元戎啟行、騰訊投資了Momenta、字節跳動投資了輕舟智航。百度則自己重倉自研自動駕駛,并且親自下場造車。
至于更影響生活的外賣大戰、O2O大戰、視頻大戰等等,都能看到BAT的身影,但更多的是阿里和騰訊的PK。
這種PK是泯滅人性的PK,舉個例子,在O2O大戰最激烈的時候,百度喊出了all in O2O的口號,但犯了一個人性的錯誤,那就是春節期間讓騎手回家過年,對手則補貼騎手繼續提供服務,過完年回來發現市場變天了。或許,這不是百度O2O戰略失敗的根本原因,但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更泯滅人性的是,為了在PK中勝出,打車大戰的獎勵規則更是驅使網約車司機過度勞累,影響社會公共交通安全。算法驅動人、盤剝人的例子,在外賣行業更是可怕,騎手為了完成平臺的規則,各種違章、逆行層出不窮,騎手身亡的新聞屢見不鮮,騎手討薪數千元自殺也曾發生過。
資本不是做慈善的、資本都是逐利的。在PK大戰后,之前薅資本羊毛的用戶也要付出代價了,越來越高的打車費用、越高越貴的外賣費用等,都在闡述著前面那句話。
對于普通人來說,阿里和騰訊割裂的生活,但對于創投圈來說,阿里和騰訊割裂了整個創投圈。
02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新機遇
阿里和騰訊手握流量,揮舞支票的時代,整個創投圈似乎都在圍繞著兩大巨頭轉。
當某個細分領域出來了,創業者在早期財務投資人投資后,模式上一旦跑通后,需要做大規模的時候,就是阿里和騰訊PK的開始。一旦阿里或者騰訊投資了某個細分領域,那么對方幾乎一定要在這個領域找個競爭對手,都在預防對方在一條不經意的賽道擊潰自己。
創投圈這樣的生態,就讓創業者和投資人,開始尋找細分領域,然后跑模式,跑通了就找阿里或者騰訊買單,創業者會和阿里(或騰訊)說,不投,就去找騰訊(或阿里),阿里和騰訊則會說,不讓我投,我就去投你的競爭對手去了。一時間,阿里和騰訊是整個創投圈的bug,創投也從能力和眼光,到講究關系和圈子,加劇了一級市場的圈子游戲玩法。
甚至,阿里或者騰訊,獨立新業務出去融資,在自身流量和業務的支持下,發展起來也是更容易的,這個路子也成為部分創業者的選擇。無論哪種選擇,阿里和騰訊就是創投圈最粗的那條腿,創業者和投資人搶著抱大腿。
但是,當資本不想大戰,或者阿里和騰訊不想再燒錢的時候,創業者也只能服從資本的安排走向合并,滴滴和快的就是這樣,美團和點評是這樣,ofo不想合并最終只能走向失敗和死亡。
前面提到的字節跳動就是一個例外,張一鳴拒絕了騰訊和阿里的投資,經過幾年的發展,成為了騰訊和阿里備受壓力的競爭對手,字節跳動在一級市場的估值甚至逼近阿里和騰訊的市值,也被認為有望成為中國低價萬億美元市值公司的存在。
字節跳動的成功,也給所有的創業者起了一個標桿,不一定要靠BAT才能成為BAT,只要自己做對了、堅持了,是可以取代BAT的。
對于投資人來說,玩法變了,沒有了BAT買單,但BAT可以做LP,業務合作可以繼續,但股權投資可能不再。但,會不會出現新的玩法,這個需要跟蹤和觀察。
隨著BAT戰投時代的過去,隨著反壟斷的深入,移動互聯網或許又會出現新的機會。但,更多的機會在于產業端、在高端制造、在技術創新端,現在社會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技術瓶頸期,需要從底層技術突破,然后再到應用層的機會,如同當年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手機的技術突破,到后面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機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車智”(ID:invehc),作者:Michael Yuan,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