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開辟新市場!網易云盯上了安卓手表

    不知不覺,智能手表已經開始普及了起來,成為許多用戶的必備電子設備。在多屆蘋果發布會上,每當講到新款Apple Watch時,庫克經常會拿傳統機械手表來做比較,贊美Apple Watch功能上的創新和銷量上獲得的成功。

    反映到軟件生態上,越來越多廠商開始為智能手表做單獨的軟件適配,不肯放過這塊離用戶最近的小屏幕。近日,企查查顯示,網易云音樂軟件(Android版手表端)獲得登記批準,批準日期為2022年1月10日。該版本網易云針對的是使用安卓系統的手表,而非谷歌面向智能手表開發的Wear OS。

    積極為新平臺做軟件適配的網易云,或許是想借著智能手表發展的東風,提升用戶粘性和平臺的多渠道影響力。

    瞄準安卓智能手表市場

    現階段,智能手表主要有兩大陣營,分別是以蘋果watchOS和谷歌Wear OS為代表的智能系統,以及RTOS類的“輕”智能系統。后者因為受平臺性能限制,雖說具有功耗低和續航長等優點,但能夠安裝的第三方軟件比較有限,被部分網友稱為“大號手環系統”。

    安卓(Android)類智能手表就比較特殊了,可能是受RTOS性能問題和Wear OS系統底層限制的影響,部分安卓手機廠商根據安卓系統的開源特性,選擇基于安卓底層魔改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智能手表系統,OPPO的ColorOS Watch和魅族的Flyme for Watch就是采用該方案。

    其次,因為是魔改系統,安卓手表系統需要第三方軟件廠商配合,根據平臺新特性調整功能和UI界面,若不然有的安卓軟件雖也能安裝,但軟件的界面會等比例縮小或亂跳,使用體驗差還比較耗電。OPPO和魅族的安卓智能手表此前早已上架了網易云,但可能是根據廠商需求推出的單獨適配版,而此次獲登記的網易云安卓手表端更像是“大眾版”,面向其他安卓手表。

    以市場數據來看,安卓手表系統具有明顯的“灰色”特性。Counterpoint去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智能手表系統的CR3率為44.9%(前三名的市占率),余下的系統市占率都在個位數,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系統被統計到了“Other”里,其中就包括經過魔改難以被識別的安卓手表系統。

    筆者在電商平臺查詢后發現,不少不太知名的智能手表廠商都使用安卓手表系統。一方面安卓系統自由調整度高、第三方軟件豐富,廠商可以靠多軟件噱頭吸引用戶(其實是手機版軟件),如下圖這款可直接刷抖音的智能手表,只要用戶不在意屏幕小,還可以直接運行王者榮耀等游戲。

    另一方面,安卓手表的平臺配套成本低,用了安卓以后不需要專門配更貴的手表處理器,如驍龍Wear 4100(四核A53),廠商可以套用成本更低、性能更強的聯發科八核手機SoC,用戶甚至可以放實體SIM卡當手機使用。

    所以,網易云推出安卓手表版軟件,瞄準的是這塊看似不起眼但市場潛力可能較大的特殊市場。對于這類小廠推出的安卓手表,部分廠商是“管生不管養”,手表系統出廠即斷更,軟件體驗依賴第三方軟件廠商適配和優化。可能對于網易云來說,騰訊系音樂三強的市場表現過于強勢(QQ音樂、酷狗和酷我),網易云主動開辟安卓手表市場沒準能吸引部分用戶,增加平臺新用戶的獲客渠道。

    所謂硬件是軟件的物質基礎,而在智能手表這個圈子里,系統也是限制第三方軟件發展的一大關鍵要素。不過,不少智能手表的廠商們正在切換賽道,奔向功能限制更少的智能手表系統。

    手表智能化浪潮下,軟件廠商受益

    隨著蘋果Apple Watch的發布,智能手表已成為手機廠商們較量的新戰場,主流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產品,少則一款多則數款,覆蓋不同價位段。其中,智能手表的一大發展趨勢是產品智能程度在不斷提高,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除了前文提到的安卓智能手表,部分手表正在告別輕智能系統。華為的部分手表產品正從LiteOS升級到HarmonyOS,在新的系統框架下,軟件的功能性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并且系統內置了軟件市場,許多用戶都在網上稱贊新系統的升級。

    而三星去年的手表旗艦Galaxy Watch 4,放棄自家的Tizen轉向功能更全、軟件生態更豐富的WearOS。華為和三星的轉變,說明以往的那個較分散的手表操作系統局面將得到改變,廠商們要么擁抱谷歌、要么提升自研系統的智能化能力,或是直接魔改安卓,各家走的路線稍有不同但核心都是提升手表的智能化。

    在軟件層面,智能手表產品獨立性的提升,使得第三方軟件廠商能推出功能更全的手表軟件。以一些搭載RTOS系統的智能手表為例,其所用的網易云音樂功能較少,在聽歌時更像是一個切歌控制器,而一些“真”智能手表上的網易云不僅可以聽歌識曲,還能通過手表在線搜索歌曲,聽歌時可以完全不依賴手機。

    eSIM的到來也在加速智能手表生態的變革。eSIM與智能手表的組合,讓其更像是一款超小屏智能手機,有一定脫離智能手機的能力。而面向安卓手表開發的新版網易云,大概率也是一款強調手表端獨立運行的軟件。

    筆者認為,智能手表會朝著智能化和獨立化方向發展,成為用戶的“邊緣型”計算設備。在未來的虛擬現實場景中,便攜性更強的智能手表可能會是AR眼鏡等隨身設備的輔助算力中心。比較尷尬的是,現階段受電池技術和硬件體積的限制,廠商為了續航需要對手表功能做出一定的取舍,但這只是暫時的。

    尾聲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歷程和智能手機類似,銷量和市場滲透率都是隨著平臺算力和功能的進步而提升。隨著更多的智能手表告別輕智能系統,也讓第三方軟件廠商看到了智能手表軟硬件生態發展的曙光。

    對于軟件廠商來說,以前要考慮平臺的發展框架與性能限制,使得許多軟件功能被迫剔除,僅能保留部分基礎服務,讓軟件體驗變得非常雞肋,就像是以前功能機所用的軟件一樣,而以后的軟件框架限制要少一些。類似于酷我音樂的OPPO Watch版本,在搜索、歌單和聽歌識曲之外,增加了歌曲排行榜功能,便于用戶脫離手機直接按市場熱度找歌。

    音樂軟件只是智能手表生態中的一部分,其他類型的軟件完全可以借助新的系統拓展自己的場景服務能力。

    往大的方向說,很多新科技多具有“近身與無感”的特點,科技的進步會讓越小的設備突破物理限制,依靠傳感器提供新的交互場景。智能手表與AR眼鏡的組合,或能替代手機,成為新的便攜計算設備,新的交互需要新的軟件設計,二維軟件也會三維化,到那時再回看現在智能手表里那些功能較少的軟件時,就和我們看以前代碼界面差不多。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鋒見”(ID:feng_keji),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