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銷量暴增數倍后,“谷歌表”或再一次拋棄老伙伴

    今年年初,當谷歌與三星宣布就智能手表業務達成合作時,我們三易生活當時就曾指出,在此次合作中雖然表面上是三星放棄了自家智能手表系統來“倒貼”谷歌,幫助后者改善旗下智能手表系統和競爭力。但實際上很可能最終的結果會是三星得利,且嚴重傷害到其他與谷歌有合作的智能手表廠商。

    如今來看,這一判斷極有可能非常準確。因為僅僅一個季度后,就有市場數據證明,首發且獨占谷歌Wear OS 3.0系統、同時還獨享Exynos W920芯片方案的三星Galaxy Watch 4系列,上市后已經取得了驚人的銷量成績。

    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Galaxy Watch 4在一個季度內拿下的市場份額,甚至達到了去年同期其他全部“谷歌表”份額加起來的數倍之多。

    表面上看,這是三星“幫助”谷歌系智能手表一轉頹勢,瞬間成為了當前智能手表市場中的第二大陣營,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實際上也無異于三星在整個“谷歌表”體系里成為了說一不二的第一大勢力。無論是從技術水平上,還是從市場表現上來看,此時三星與其他的“谷歌表”廠商相比,都已經具備了絕對的優勢。

    然而,谷歌的新品可能會加劇這種“不平等”

    早前,我們三易生活在相關內容中還曾指出,面對這種局面谷歌其實有兩種選擇。其一,是聯合高通或者聯發科開發能與Exynos W920抗衡的新一代智能手表芯片,將其與Wear OS 3.0適配后作為新的“公版方案”提供給其他合作廠商,從而刷新“谷歌表”陣容的整體競爭力,在豐富消費者選擇的同時、也能抑制三星“一家獨大”。

    疑似Pixel Watch遭曝光的宣傳PPT,圖片源自GSMArena

    但很可惜的是,要么是其他家芯片確實不給力,要么就是三星的技術力實在太強。總之,根據日前9to5Google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日前已經被曝光的谷歌自家智能手表產品很可能選擇了完全倒向三星的芯片方案。

    簡單來說,根據目前的傳言、泄露的PPT,以及技術分析結果顯示,谷歌將推出一款疑似會被命名為“Pixel Watch”的智能手表,并且還將會首發智能手表行業首個離線語音助手功能。也就是說,手表不需要聯網,只用自身的算力就能與用戶進行一些常用的語音對話。

    然而關鍵的問題就在于,為了實現這一功能,谷歌選擇了在Pixel Watch里搭載三星Exynos芯片,甚至有可能就是與Galaxy Watch 4系列同款的W920,也可能是基于其所定制的“Tensor”智能手表芯片。

    曾經的伙伴慘遭拋棄,然而也得怪他們太不給力

    顯然,這會產生一些非常嚴重的后果。一方面,由于Exynos W920是一顆5nm芯片,它在架構和能效比上要遠遠勝過當前其他第三方“谷歌表”所使用的28nm或12nm高通驍龍Wear方案。因此一旦谷歌自己也使用三星方案,就意味著未來市場中將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一邊是三星和谷歌的“谷歌表”,續航長、功能多、系統版本最新;另一邊則是其他廠商的“谷歌表”,續航短、功能少,系統還在用著老版本。

    另一方面,由于三星至今并未表態是否會以芯片供應商的身份進入智能手表市場,因此其他的“谷歌表”合作廠商就算知道三星的芯片更好,也很有可能無法獲得芯片供應。而如果谷歌真的在Pxiel Watch上采用了定制的“Tensor”芯片方案,就更意味著這款產品將無法對其他第三方廠商的產品研發產生任何指導意義。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一旦谷歌“Pixel Watch”發布,它本身當然有可能憑借著出色的續航和最新的功能,成為消費電子市場上的又一款爆品。但與此同時,對于那些至今還在使用12nm老芯片方案、甚至是更早之前的28nm“古董”主控的第三方廠商來說,Pixel Watch的發布,卻幾乎等同于宣布谷歌放棄了對這些“老伙計”的扶持,任由其自生自滅了。

    平心而論,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責怪谷歌“無情”。畢竟過去幾年間,“谷歌表”之所以會淪落到市場表現吊車尾、芯片廠商也不愿意更新的地步,很大程度上與以阿瑪尼、泰格豪雅、萬寶龍、Fossil為代表的這一幫合作品牌,在智能手表研發上不思進取、產品又不舍得降價的行為脫不開干系。說白了,谷歌可能只不過是重新意識到,要想做好智能手表最終還是得依靠有實力的大廠而已。

    至于本就帶有“玩票”性質的奢侈品表商,反正他們的產品本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就算沒了,大概也不會有多少人感到難過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