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蘋果是時候推出一臺入門級MacBook了

    30秒快讀

    1都知道蘋果筆記本電腦貴,可究竟比其它筆記本貴多少?

    2單從BOM(硬件元件及組裝)成本來看,蘋果筆記本電腦并不會比其他廠商的產品高出多少,但售價貴60%。

    3蘋果是時候推出一臺入門級MacBook了,有兩個方向可以選擇——新一代M2芯片推出后,大幅降低采用M1芯片MacBook Air的價格,并且持續生產;或者用M1芯片的改款(據說叫M1X)來推出一款低價MacBook。

    在蘋果官方網站上,最便宜的13 英寸 MacBook Air起步價7999元。對比一下,微軟最低端筆記本電腦Surface Laptop Go的價格是4388元,聯想ThinkPad系列最便宜的型號價格為4999元,ThinkBook系列價格4299元起,更別提在歐美市場還有更便宜的ChromeBook筆記本電腦。

    單從BOM(硬件元件及組裝)成本來看,蘋果筆記本電腦并不會比其他廠商的產品高出多少,但售價貴60%,蘋果底氣十足。

    蘋果并不是沒有性價比的產品,iPhone SE出了2代,更早一些的iPad Touch也可以算上。但似乎減“量”的iPhone SE銷量并不如蘋果預期。

    回到筆記本市場。經過幾年的積累,蘋果M1芯片橫空出世,憑借領先競爭對手的出色性能,提升了M1 芯片MacBook在市場中受歡迎程度。另外一方面,也降低了蘋果對芯片研發供應商的依賴程度,提升了在芯片制造商面前的話語權。

    實際上,去年IBM AI戰略副總裁Sumit Gupta曾經幫蘋果算過賬,改用M1后,蘋果在單臺產品上最高能節省200美元。所以蘋果有足夠的利潤空間,降低MacBook的價格。

    的確,我可以用iPad加智能鍵盤來組成一套“辦公”設備,價格可以下降到3738元。但實際用過的人都知道,10.2英寸的iPad屏幕對辦公來說太小了,如果用12.9 英寸 iPad Pro,屏幕倒是大了,但加上鍵盤后的價格直接飆升到了11198元。

    同時,iPad加鍵盤的組合只能擺放在桌子上使用,更何況iPad OS遠遠沒有進化到可以正常辦公的程度。多任務處理能力很弱,智能鍵盤沒有“觸控”功能等等,而且蘋果官方的生產力工具,比如Final Cut都還沒有支持iPad。

    對比一下微軟Surface Laptop Go的重點配置,看看是如何做到低價的?10代英特爾酷睿i5-1035G1 CPU,自帶英特爾UHD顯卡,12.4 英寸、1536×1024分辨率的10點觸控顯示屏。

    內存4GB,存儲是64GB的eMMC,藍牙5.0、Wi-Fi 6……都是目前主流配置,外殼材質采用鋁質和玻璃纖維加聚碳酸酯的復合樹脂材料。除了64GB的存儲略小之外,其他配置并不算落伍。

    事實上,現在消費級計算機已經進入性能過剩階段,除非是狂熱的追逐性能玩家,計算機的正常使用生命周期至少會在4年以上。

    所以在入門版的MacBook上,蘋果有兩種方向可以選擇——新一代M2芯片推出后,大幅降低采用M1芯片MacBook Air的價格,并且持續生產;或者用M1芯片的改款(據說叫M1X)來推出一款低價MacBook。

    在降低BOM成本方面,有很多辦法,比如降低屏幕尺寸。現在MacBook Air的尺寸是13.3英寸,恢復蘋果此前用過的12英寸就不錯。和其他廠商一樣,采用廉價可靠的外殼材質,而不是現在的全鋁,采用小容量電池、通用的USB—C接口,而不是更貴的雷電4接口等等。

    “降價”的同時,由于芯片性能優勢,MacBook對用戶的吸引力會進一步加大。相對其他品牌,蘋果產品對用戶的黏度更高,用低價入門級產品圈住更多的用戶,在以后產品升級換代時,蘋果的優勢會凸顯出來。

    如果蘋果最終能推出一款5000元左右的MacBook,我認為會成為又一款“真香”產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林斐,編輯:郝俊慧挨踢妹,排版:季嘉穎,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