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eldset id="82iqi"></fieldset>
    <tfoot id="82iqi"><input id="82iqi"></input></tfoot>
  • 
    <abbr id="82iqi"></abbr><strike id="82iqi"></strike>
  • 裁員風波下,百度能否王者歸來?

    在移動端,還有多少人在用百度APP?筆者咨詢了多位身邊朋友,超過一半說沒有。尤其對90后而言,即使有也很少打開。其中一位表示,他更多用知乎,或者用微信搜索。

    數據顯示,到今年上半年,百度的MAU(月活躍用戶)突破6億大關,但DAU(日活躍)和用戶的停留時長卻止步不前。媒體認為,百度的活躍用戶增長已經達到了天花板。百度執行副總裁沈抖在接受采訪回答關于日活和用戶停留時長問題時回答:

    如果經濟模型只能靠花錢砸MAU,而DAU增速跟不上來,這種模型長期肯定會出問題。根據我們以往復盤的經驗來看,我們每次都低估了自己的ROI(投資回報率),時間拉長一點,我們用戶的貢獻是高于最初的預期的。

    沈抖的回答其實承認了日活上不去,但從長期看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

    老巨頭,遇到了新問題。對百度來說,相對于其他同陣營的老牌互聯網企業,比如以電商為核心的阿里或者以社交和游戲為核心的騰訊來說,百度的商業化想象空間有限,從成立至今,百度都被視為一家“廣告公司”。在搜索這個板塊,百度可變現的方式非常單一。

    2017年的時候,百度提出“all in ai”,這注定是一條漫長的征途,無論人工智能還是自動駕駛,短期內想要成為新的主力增長曲線,幾乎不可能。

    百度的重心和未來,是無人駕駛業務,以及AI為核心的一切。但這二者,都需要百度持續投入,且商業回報緩慢。在百度資金充裕的時代,可以“大手大腳”養著不賺錢的邊緣業務。眼下,百度正在低谷期,投錢多掙錢少,戰略投入何時是個頭?

    另外,從股價來看也不太樂觀。從三月份回港二次上市以來,百度的股價幾乎已經跌去了一半。12月25日,百度最新股價139港元,較252港元發行價已接近腰斬。曾經的BAT三巨頭,當下的百度市值大約是阿里的15.8%,是騰訊的8.88%。

    12月24日,一直沉寂的百度沒想到會因為裁員被關注到。

    01裁員風潮

    12月23日,百度曝出大規模裁員。消息顯示: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MEG)將裁員,其中游戲部門300多人幾乎全部被裁,直播業務被裁員90%,即使是商業化能力較好的財經垂直類直播,也有人被裁掉。教育等業務也有裁員,具體比例不詳,不排除MEG其他業務還有繼續裁員的可能。有兩個離職補償方案,N+1要求在12月30日前離職,N要求明年1月31日之前離職。

    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MEG)包括了百度App、智能小程序、百家號、百度直播、百度健康、百度網盤、知識垂直類業務與好看視頻等各個業務。

    有被裁員工透露,此次裁員是在12月22日上午11點的全員大會上宣布的。

    另外還有消息稱,百度副總裁、移動生態用戶增長部總負責人、互動文娛平臺總負責人曹曉冬從百度離開。曹曉冬是百度的老兵,今年2月百度在完成對YY的收購后,他被任命為YY的負責人。為此還為他在廣州設立了一間辦公室。此外,他還負責百度的直播、好看視頻等產品和業務。

    曹曉冬

    事實上,百度直播、游戲,一直處于邊緣業務,知道的人并不多。當下的百度顯然需要收縮戰線,一方面裁員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砍掉一些沒有競爭力的業務板塊可以更加聚焦主業,減少投資風險。

    百度游戲其實從2013年就已經開始啟動,期間曲曲折折,命運多舛。

    從2013年到2017年,百度游戲有過百度移動游戲、多酷游戲等多個名稱,其業務模式均為發行運營,也即是替他人做嫁衣,自己掙傭金和提成。2017年3月,百度以12億元出售游戲業務,巨虧超百億元。

    今年7月份,百度游戲在上海召開發布會,宣布成立百度游戲新品牌,重組業務團隊,發布會上一舉公布了23款游戲,其中重度游戲占9款,大部分為自研。

    百度游戲在夾縫之下來回搖擺不定,今年剛剛決定準備重度涉足的時候,卻又遇上了政策的限流。自7月22日以來,國家新聞出版署已連續5個月未發布游戲版號。到目前為止,百度發布的23款游戲中,只有一款游戲上線。12月8日,百度游戲聯合萬代推出的新游戲《數碼寶貝:源碼》,剛剛預約上線。

    游戲圈內人士覺得甚是可惜,《數碼寶貝:源碼》,在TapTap預約榜排名第一。

    02等不起的百度

    在投資領域,百度似乎碰上的全是“坑貨”。

    2011年8月及12月,百度耗資4500萬美元認購奇藝B輪優先股,并于2012年11月3日收購原愛奇藝第二大股東普羅維登斯所持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數據顯示,到2020年為止,百度擁有愛奇藝56%的股份。

    而一直以來,愛奇藝都是虧損大戶。2018年愛奇藝納斯達克上市前后的“成績單”是:在上市前三年凈虧損近百億人民幣后,上市后三年又繼續虧掉了300多億元;股價今年以來跌幅超過80%,不及當初招股價的三分之一。

    據測算,愛奇藝平均每天虧損掉1-2千萬人民幣。從愛奇藝公布的財報數據看,愛奇藝燒的錢,主要都虧在各類影視劇綜藝節目的版權費上。愛奇藝副總裁耿曉華也曾公開表示,愛奇藝初創時,買一部劇版權僅花一萬,如今動輒上億。

    2020年11月16日,百度與歡聚集團訂立購股協議,同意收購JOYY在中國的國內視頻娛樂直播業務(統稱‘YY直播’),總收購價約為現金36億美元。36億美元的收購金額是百度成立以來收購金額最高的一起收購案,而收購之后的YY虧損慘重。

    2021年3季度,百度投資虧損了189億,登上了“投資虧損榜”Top2,僅次于騰訊。

    除了愛奇藝之外,投資快手也大幅虧損。快手股價的大幅下跌直接重傷了百度。根據快手發布的Q3財報顯示,經調整虧損額48億。

    在自主業務的賺錢能力上,百度的表現比較“擰巴”。百度自主業務的收入來源非常單一,主要來自于廣告。

    11月17日盤前,百度發布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第三季度,百度實現營收319億元,同比增長13%;歸母凈虧損165.59億元,上年同期歸母凈利潤達136.78億元。此前百度在二季度虧損5.83億元。至此,百度已連續兩個季度虧損。

    從收入結構看,來自百度核心的收入為2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在線營銷收入為195億元,同比增長6%;非網絡營銷收入為52億元,同比增長76%。但收入成本是161億元,同比增長26%,主要是由于相關的流量獲取成本、內容成本和銷售成本增加。

    據財報顯示,百度始終堅持著高度的研發投入,2020年百度核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達到21.4%。此次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百度研發費用支出62億元,同比增長35%。

    高度的研發費用或者對外投資,是一種“戰略性的虧損”,目的都是在賭未來,但問題是,需要考慮的是,這些投資何時產生良性的回報?百度定位為一家技術企業,技術要轉化成商業收入需要產品和成熟的應用場景,當下的百度還等得起嗎?

    03AllinAI

    早在2016年9月1日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就對外宣布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2017年,百度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也是在這一年,百度整合L3及L4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整合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IDL(深度學習實驗室)、Speech、Big Data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成立了AI技術平臺體系。

    “All in AI”口號剛一喊出就遭到了外界的調侃和嘲笑,外界多認為這是百度在移動互聯網失利后的無奈之舉。

    李彥宏在自己的著作《智能革命》一書中指出:

    人工智能可以分為“狹義AI”(Narrow AI)和“廣義AI”(Strong AI)。“廣義AI”是使用相同的算法來解決一大類問題的系統。原則上,“廣義AI”系統可以學習和適應以解決新的、不可預料性的變化問題,而無須人為干預。“狹義AI”系統使用特定算法來解決特定問題,如下棋、識圖等。

    目前幾乎所有能見到的做人工智能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做“狹義AI”。“狹義AI”只解決一個問題,或者解決一個到兩個比較窄的問題,下圍棋、打牌或者開汽車都是“狹義AI”。

    “廣義AI”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長期目標,其真正實現至少還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更加保守。他認為,目前人類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在技術上已經觸及天花板。從狹義AI向廣義AI突破,對目前的人類來說,需要巨大的時間,甚至需要顛覆性的,革命性的創新。

    所以,百度在狹義AI領域,把寶壓在了自動駕駛上。

    今年8月18日,百度召開了“百度世界大會”,李彥宏現場展示了百度Apollo“汽車機器人”,聲稱其具備L5級自動駕駛能力,無需人類駕駛,甚至可以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同時,百度還發布了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蘿卜快跑”,稱百度無人車已先后在長沙、滄州、北京、廣州等四個城市“開跑”,預計3年之內會有30個城市接入“蘿卜快跑”服務。

    據媒體報道,Apollo蘿卜快跑2021年下半年的累計訂單將會突破27萬單。這一訂單量,全面超越Waymo(谷歌旗下的一個自動駕駛項目,2016年獨立),登頂自動駕駛訂單量全球第一。

    據百度官方的計劃,蘿卜快跑的商業化路徑,首先落地在人車混行較少、路況相對簡單的示范園區,先跑起來,再慢慢拓展。比如,在上海,開放的示范應用路線分階段、有序覆蓋150個試乘站點,逐步擴大無人車服務的地域范圍。

    11月10日,交通運輸部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先導應用試點的通知》,決定組織開展自動駕駛、智能航運先導應用試點。

    但是,要實現大面積商用化的自動駕駛,需要滿足太多的硬性條件,比如政策許可、相應交通法規的出臺(如果違章算誰的)、城市布點的密度、泊車位置、安全保障、投入成本等等。而且對自動駕駛的消費意愿和消費心理還需要長時間的引導和培育,自動駕駛對比與共享出行之間的優勢在哪里,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所以,對自動駕駛這件事情,商用、盈利,從目前來看,還比較遙遠。但是,從目前各家發展AI的決心、投入成本和綜合技術實力來看,百度確實領先一籌。

    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高盛、巴克萊等多家華爾街投行均在研報中將百度AI業務獨立估值。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發布后,中金也給予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平臺Apollo獨立估值,認為其迎來商業化加速,獨立估值達539億美元。

    十二月中旬,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織架構及高層人事變動,相關業務部員工與資產已陸續由百度集團相關主體公司,轉入百度全資子公司。其中,一些商業化部門開始需要制定并完成年度營收指標。這意味著,在進行多年投入后,百度對自動駕駛、智能汽車部門業務賺錢能力的要求也正在提高。

    另一方面,百度在AI領域的技術積累,對公關服務和其他企業的賦能也有所建樹。

    李彥宏在Q3的財報中表示,“百度正在通過我們對人工智能的承諾為消費者、企業和公共部門帶來創新”。此外,他還說,“我們的 AI Cloud 正在幫助企業更好地服務客戶,更快、更高效地行動。我們正在構建百度 Apollo 智能交通和智能駕駛,以緩解交通擁堵,加速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并減少交通事故。”

    另一方面,百度智能云增長快速。三季度財報顯示,百度核心中非營銷收入(即廣告收入)的占比已由一年前的15.7%上升到了21%。據IDC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百度智能云在中國云市場占比63%。而百度智能云增速居“中國科技公司四朵云”第一。

    04百度何時王者歸來?

    百度今天所有的投入,都在賭一個想象空間巨大的明天。

    百度想要贏得未來,首先得讓自己在這三五年內好好活下去,一方面收縮戰線,砍掉本身內部那些毫無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邊緣業務”;另一方面對外部與“All in AI”不相關而且持續虧損的投資業務更需要及時止損,當斷則斷。

    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最核心的領域,并且最大限度地以“邊打邊贏”的戰略實現商業化的變現,以這樣不斷積累單點突破的模式,百度才有可能重新王者歸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作者:老刀,36氪經授權發布。